你知道越南一年的咖啡產量,全台灣可以喝740年嗎?給我一杯咖啡的時間,來認識東協咖啡帝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論你正在享受,或是在煩惱東南亞遊玩的伴手禮。如果跟小編一樣熱愛喝飲料,就更不可以錯過這次的咖啡介紹時間和沖泡包開箱。
文:蘇品慈
在馬來西亞,用茶室的咖啡展開新的一天是最棒的事,坐在傳統咖啡店的小桌,頭頂上的電風扇葉有一下沒一下地搖擺,旁邊的大叔(Uncle)、大嬸(Auntie)研究著彩票的明牌號碼,老闆在炎熱的廚房一杯又一杯的沖泡黑咖啡,晚上還能去嘛嘛檔吃頓消夜。
東南亞地區的咖啡文化各有特色,當你有機會前往當地走跳時,別忘了找間咖啡館體會飲品背後的地方風情。
相關連結:

1964—2012年依市場區分之咖啡消費量顯示,近50年間新興市場對咖啡的消費大增,從1964年的2900萬袋增長至2012年的2億7900萬袋。Photo Credit: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1990—2012年依地區區分之咖啡消費量顯示,亞洲的咖啡消費量持續成長。Photo Credit: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
東南亞各國的咖啡香
除了路邊擺著塑膠傘、塑膠椅的咖啡攤,越南自家廠牌中原咖啡(Trung Nguyên)、高原咖啡(Highlands)、威拿咖啡(Vinacafe)也搶佔實體及零售通路,來自南韓的樂天等外資企業也紛紛開設連鎖店,而年輕人常去的文青風格咖啡店,有些價格則比臺灣的還要高,2年前開張的星巴克就在越南造成大批排隊人潮。咖啡可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喝煉乳冰咖啡(Cà phê sữa đá)時,要稍微等待杯內滿滿的冰塊融化才會甜度適中,更有奶泡濃稠的生蛋咖啡(Cà phê trứng)等待遊客嘗鮮。
越南是僅次巴西的第2大咖啡出口國,咖啡出口金額高達34億9272萬7758.51美元(相當於新臺幣1117億6728萬8272元)。光是2014年,越南就生產了1690020公頓的咖啡豆,若以台灣每人每天平均喝0.034杯咖啡(製作1杯咖啡需要8g咖啡豆)的量換算,至少要花740年才喝得完。

河內咖啡店擺放著咖啡豆,攝於2013年9月3日。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越南滴漏咖啡小濾壺。Photo Credit:Marko Mikkonen CC BY 2.0
身為世界第3大咖啡出口國的印尼,Santos Jaya Abadi公司掌握了當地23%的市場,它也是世界上最貴的麝香貓咖啡(kopi luwak)原產地,一磅咖啡豆要價高達800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5600元)。印尼星巴克營運長安東尼(Anthony Cottan)曾表示,印尼有著豐富的咖啡種類及最好的羅布斯塔咖啡豆。

亞洲原本是飲茶的堡壘,不過現在對快速、便宜咖啡的需求持續增長。官員表示,相較於稍貴的阿拉比卡咖啡豆,這股即溶咖啡粉的需求,將會推升羅布斯塔咖啡豆市佔率。圖中,雅加達市中心的路邊攤販賣沖泡的即溶咖啡。攝於2014年11月27日。
就如又濃又香的泰式奶茶,泰國人也喜愛偏甜的調味咖啡。在泰國,星巴克是第一大品牌,但本土的True Coffee、94 Coffee仍緊追在後。雀巢等大廠牌也十分常見,2013年,雀巢咖啡就佔了當地零售市場的60%,而近期崛起的泰國大象咖啡,也採循跟麝香貓咖啡類似的生產模式,藉由動物的消化過程,將造成咖啡豆苦味的蛋白質給分解掉。

39歲的Pimnipa Petkla是清萊省一名泰國象夫的妻子,正從大象排泄物中過濾咖啡豆。一名擁有麝香貓背景的加拿大創業家,招集一群泰北象夫、20幾隻大象、咖啡豆烘焙商及一家知名飯店生產黑象牙牌,世界上最貴的咖啡之一。攝於2012年12月4日。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說到新、馬的咖啡文化,就不可不提所謂的「Kopitiam」;「kopi」是印尼文、馬來文的「咖啡」,「tiam」則是福建話的「店」。
從馬來西亞演員阿牛(陳慶祥)自導自演的電影《初戀紅豆冰》,就能一窺大馬80年代傳統咖啡店的風格:
根據《Eating Together: Food, Space, and Identity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一書,傳統咖啡店大致有以下幾類:沒有冷氣空調且供應小吃,特別是檳城的福州、海南人所開設的老店,或者是僅供應咖啡、半熟蛋、加央吐司的家庭式咖啡店,還有像Killiney Kopitiam、Uncle Lim’s Cafe這些較時髦又不太過高價的連鎖店。而例如貓頭鷹(Owl)即溶咖啡等多項食物品牌,則是由新加坡超級集團所掌握。
基於政策方向,新加坡街道上完全看不到路邊攤蹤跡,新加坡人一般會於茶室、小販中心(Hawker center)消費,中央商業區(CDB)則有高消費路線的咖啡店。由於各人口味千百種,當地人點飲料時會使用專業術語,從咖啡加不加糖、加奶,到厚(gau)、薄(poh)、少糖(siew dai)、冰(bing)、包(bao)等等排列組合,跟台灣手搖飲料幾分糖的甜度(全糖、少糖、半糖、微糖、無糖)、冰量(正常冰、
Tags:
講究機能與美學,LG OLEDevo系列電視令人心醉神迷的三大黑科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LG OLEDevo 系列電視三大黑科技,包括雙重國際認證的護眼效果、AI 智慧優化與聲控系統,以及令人心醉神迷的超輕薄機身。講究機能與美學的你,必須認識這款電視。
現代人講究極致的娛樂體驗,尤其疫情時代讓居家時間變長,電視的地位恐怕比過去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一台好的電視,能讓居家空間化身為重要的視聽娛樂中心,甚至把客廳打造成一座藝廊;凝聚家人在此齊聚享受視聽饗宴的時刻,也為整體空間做出現代科技感的華麗點綴。
韓國科技大廠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作為結合視聽享受、極致美學、智慧簡約的存在,將是此時此刻市場最需要的優質電視。不少人想為家裡添購新電視,或是為長輩汰舊換新,尋覓一台簡易好上手、又能保護視力健康的電視。那麼,LG 全新 OLEDevo 系列的三大黑科技,將是消費者不能錯過的精彩選擇。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一:雙重護眼認證的 OLED 面板
LG OLEDevo 全系列搭載 LG 獨家最新一代「OLEDevo」面板技術,運用「自體發光像素技術」的有機材料,控制每一像素的顯示品質,提供極為精準的顯色能力與絕佳的高對比度;不只視覺效果遠遠超越一般市售常見的 LCD 面板,LG OLED 面板還具備「護眼雙認證」,友善長輩與兒童,讓家人能安心追劇、減少眼睛負擔。
針對電視產品的護眼認證,主要是判斷「抗藍光」功能。藍光屬於一種「高能量光線」,若長時間大量接觸,可能會對視網膜產生影響,進而傷害視力。為了讓消費者可以安心觀賞電視,LG OLED 電視將藍光影響降至最低、僅發射出 29% 的藍光,遠低於眼睛舒適度的最低 50% 標準,護眼效果獲得國際權威認證機構——德國萊因 TÜV 護眼認證、美國 UL 低藍光顯示認證等認可。
此外,LG OLED 藍光只有同等大小液晶螢幕的 60%,大幅降低眼睛的負擔。也就是說,LG OLED 電視讓消費者能比以往更加放心地享受大螢幕,盡情玩遊戲或看電視。


LG OLEDevo 黑科技之二:AI 技術讓電視更好看,也更方便看
另一個令人驚豔的黑科技,則是 LG OLEDevo 系列機種非常善用 AI 人工智慧。首先, LG OLEDevo 系列電視採用了 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能運用 AI 優化影像與聲音品質,呈現最卓越的視聽效果,包括:
- 影像強化:內建 AI 技術擁有規模超過百萬組的視覺資料點數據庫,能識別影像內容,進行降噪與圖像優化程序。全新「場景檢測」功能還能進一步分析顯示場景類型,並支援優化。
- 音效強化:α9 第四代 AI 4K 影音處理晶片還具備超過 1,700 萬個音頻資料點作為學習基礎,能識別語音、音效與音調頻率,依照不同的風格優化聲音音效,甚至自動調整音量,確保高均值的視聽感受。
此外,LG 也導入 AI 語音辨識系統、家電物聯網技術,讓電視搖身一變成為家電物聯網系統的主控台,打造聰明駕馭的智慧居家功能,包括:
- AI 語音控制電視:聰明的 AI 語音辨識,讓長輩能聲控電視,迅速執行轉台、調整音量等功能。使用 Netflix、Disney+ 等 OTT 串流平台時,也不必費時打字搜尋,直接語音輸入就能迅速找片。
- 家用物聯網裝置:OLEDevo 系列還有物聯網功能,電視可作為儀表板來控制家電設備,串連智慧滑鼠遙控器的 AI 語音控制功能,輕鬆聲控家電。


LG OLEDevo 系列黑科技之三:零間隙壁掛超窄邊,打造藝廊等級外觀
LG OLEDevo 系列全名 LG OLEDevo G1 的「G」,隱含「Gallery」(藝廊)的精神,也充分反映外觀設計的精神。憑藉 OLED 面板獨有的極輕薄特質,再加上零間隙壁掛的超窄邊框設計,讓 LG OLEDevo G1 看起來就像是一幅畫作。換言之, LG OLEDevo G1 不只能提供電視娛樂,也可也作為空間佈景的一部份,增添藝術氣息與科技感。


LG OLEDevo 系列符合新世代電視主流需求,配備 4K UHD 解析,無論是 4K 藍光影音、線上串流影音平台、各大遊戲主機(PS5、Xbox Series X)等都能享受高品質視聽。
目前全系列分別有 55 吋、65 吋、77 吋三種規格,一般家庭房間建議選用55吋、客廳建議選用 65 吋;若是展示空間、會議室或喜歡劇院感受者等,可考慮更大尺寸的 77 吋。追求極致視聽、體驗智慧便利,就從 LG 全新 OLEDevo 系列護眼電視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