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難道只因「觀感不佳」,台灣人就寧願醜化「電音」來避免爭議嗎?

難道只因「觀感不佳」,台灣人就寧願醜化「電音」來避免爭議嗎?
Photo Credit: Ultra Music Festival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當媒體報導「噪音」字眼,無形的就在讀者腦袋中灌輸負面觀感,自然而然對電音文化產生反感,全因為台灣人對這樣的文化「不了解」。

不得不說,八仙塵爆帶來的後遺症比想像中還要的大,除了傷者家屬需面對後續的醫療復健以及法律訴訟,連周邊的娛樂產業也被波及,只因為一個簡單的原因-觀感不佳。

塵爆事隔多日,TVBS新聞日前在網路發表一篇「河濱「動次動次」太吵 電音趴申辦卡關」的新聞,再次扯電音文化後腿,引起網友熱議:那競選造勢為什麼都不會卡關?

在台灣原生的一般人,普遍對於廟會、選舉造勢、鹽水蜂炮、媽祖過境等文化早就習以為常,儘管這些活動帶來的音量以及危險性可能高過夜店、電音趴,但是基於「習俗」問題,官員們紛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辦事絕不卡關;但電音趴這種洋人的東西,官員們一句話就打死,實在難以讓電音迷接受。

早在20幾年前,電音文化在歐美地區就開始發酵,歷史悠久的國際大型電子音樂節「Ultra Music Festival」,每年創造10億美金以上的經濟產值,這些活動在做些什麼事?就只是請DJ以及音樂製作人來表演如此單純,這樣的活動既能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帶起台灣音樂水平,為什麼會觀感不佳?

而或許對電音文化不了解的各位,對它可能帶來的正面影響無從估計,單純以經濟面來看好了,我們鄰國日本即將舉辦的「Ultra Music Festival Japan 2015」,連續三天的活動,預計將擁入9萬人共襄盛舉,除了門票收益還有食宿費用,整體的經濟影響預計帶來約23億新台幣的效益;而文化層面更不用說,除表演者來自世界各地,本土的表演者也能站上國際舞台,彼此交流且進步。

去年Ultra Music Festival Japan短片成功與觀光結合的例子:

觀感來自於人,會被媒體影響;當台灣經濟不好的時候,一般人很難發覺,而媒體報導大學生只剩22K薪水,這時才間接感受到經濟不景氣;而電音文化也是,當媒體報導「噪音」字眼,無形的就在讀者腦袋中灌輸負面觀感,自然而然對電音文化產生反感,全因為台灣人對這樣的文化「不了解」。

舉凡日常生活中的電音,蔡依林的單曲「Play我呸」在第二十六屆台灣金曲獎獲得9項提名,再早一點謝金燕的單曲「姐姐」也獲提名第二十五屆台灣金曲獎;電音已經站上台灣流行音樂榜了,國際上電音得過數不清的大獎,它就只是一個音樂類型,僅此而已。何謂電音趴?就是DJ在台上播放音樂,讓舞台下的觀眾自由跳舞,如此而已,若音量與環境安全能在標準內執行,何來觀感不佳之說?

如果台灣人持續不了解或不願了解電音文化,持續用觀感不佳來當作活動申請卡關的藉口,同時又舉辦吵雜的競選造勢活動,只會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社會觀感;我們為八仙傷者祈禱的同時,不忘用正確的觀念來看待不了解的事情,才能用更寬廣的心來了解全世界。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