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總生育率世界最低、勞動力短缺,想靠「女力」扭轉不如建立「性別平等」的環境

台灣總生育率世界最低、勞動力短缺,想靠「女力」扭轉不如建立「性別平等」的環境
Photo Credit:Daniela Vladimirova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總生育率極低、老化速度加快,台灣面臨了嚴重的人口結構問題,國家研究院建議政府借鏡日本的「女性經濟學」以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困境。其實女性的角色遠比你想像的重要許多,將女性從傳統觀念中解放,就有可能看到拯救生育率與勞動參與率的解方。

文:王薈鈞

根據政策研究指標資料庫(PRIDE)的資料,2060年台灣高齡人口占比將達40%,人口老年化情況嚴重,而在美國人口資料局(PRB)發布的《世界人口資料清單》中,台灣的總生育率為世界最低,平均每名女性僅生育1.1個小孩。由於生育率長期低迷,國發會推估2022年台灣人口將會轉呈負成長,到時將面臨勞動力短缺的重大危機。

馬英九總統於2008年上任之際,就曾指出台灣少子化將成為足以動搖國本的「國安危機」,但從2008年至今,政府並沒有提出任何有效的政策來扭轉人口結構的問題,而面對連年惡化的人口結構,究竟有沒有解決的良方呢?

資料來源:美國人口資料局

相關報導:少子化衝擊提前!國發會:2022年台灣人口將負成長

解剖台灣勞動力結構

根據勞動部的資料顯示,台灣勞動參與率為六成左右,從民國67年至今並無顯著增減。其中女性就業率於民國101年首度突破五成,且兩性勞動參與率的差距正逐漸縮小。從民國67年至近,女性勞動參與率提升了10%,但男性勞動參與率卻隨之下降,以致總體勞動參與率不變。

(註:勞動參與率的定義為15歲以上人口的就業率)

資料來源:勞動部

此外,台灣勞動參與率偏低的原因可能與人口老化且較早退休有關。比較台灣與其他國家的實際退休年齡,台灣的實際退休年齡較日本、韓國早了很多,與歐洲國家的狀況較為接近。雖然退休年齡與個人的財富和儲蓄息息相關,但由此顯示出台灣有開發高齡勞動的空間。行政院長毛治國在6月就曾表示:不論是適齡退休、漸進式退休或延長退休年齡都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資料來源:勞動部

資料來源:勞動部

相關報導:

女性經濟學有施展的空間嗎?

為因應缺工危機,國家研究院建議政府借鏡日本的「女性經濟學」(womenomics),以提升女性就業率來因應未來勞力短缺的危機。雖然日本總生育率優於台灣,但從2007年開始,日本總人口數連年遞減,故首相安倍晉三將提高女性就業率視為重要政策,試圖用「女力」來促進經濟成長。

在台灣,女性經濟學有施展的空間嗎?首先,觀察台灣兩性勞動參與率的差距,台灣兩性勞動參與率的差距為16.2%,和其他國家相比,比香港7.4%、美國12.5%大,但與日本21.6、韓國23%相比並不算是很大的差距。

資料來源:勞動部

資料來源:勞動部

台灣的女性勞動參與率為五成,而進一步剖析女性各年齡層就業率,25-29歲的女性就業率高達90.3%,但超過30歲之後就業率便大幅下降,最可能的因素即是女性30歲之後多半步入婚姻,難以在家庭與工作間取得平衡。

事實上,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現象,特別是日本與韓國,25-29和30-34歲這兩組就業率都有顯著差異。但仔細觀察,會發現日本與韓國的就業趨勢呈現「M」字型,與台灣的「倒V」字型不全然相同。

日本與韓國的女性在40歲後還有一波就業的高峰,顯示有一定比例的女性在家庭狀況穩定後,會再回歸就業市場。相較之下,台灣女性50歲後的就業率就明顯比其他國家來的低,到了60歲以上差異更為顯著。

而北歐國家如冰島,女性的就業趨勢則呈現「ㄇ」字型,女性大多終身就業,無異於男性。主要原因,為北歐國家成功的托育與雙薪家庭政策,讓女性鮮少因婚姻等因素短暫或長期離開就業市場。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為了解台灣歷年女性參與勞動市場的情形,我們可以觀察歷年年齡組別的女性勞動參與率。從民國85年至今,女性的勞動趨勢越來越傾向「倒V」字型。由於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越來越高,15-24歲的就業率顯著地下降,25-29歲的就業率則是連年創新高,甚至在102年達到90%,而整體就業率有明顯提升。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從台灣總體勞動力結構來看,若要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最重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改善30歲後女性因婚姻離開職場的現象、二是因應人口老化,延後退休年齡。

女性站出來    別再用一隻腳跑馬拉松了!

日本高盛資產首席策略師松井凱蒂(Kathy Matsui),從1999年就經常提出女性經濟學的報告書,她說:日本落後是因為用一隻腳跑馬拉松,必須開始善用其最被低度利用的資源。

日本的勞動力就業率性別差異高達20%,高盛預估,如果女性參與工作比例能成長至和男性相同的水準,日本的國內生產毛額 (GDP))至少可上升 12.5%。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2013年9月發表了以〈釋放「女性經濟學」的力量〉為題的文章,並推出一系列女性政策,主要政策包括:承諾在2018年前在東京設立40萬個托嬰中心、在2020年前將企業女性主管比例拉高到三成等。

日本女性受教育程度幾乎和男性相當,但是在職場上的表現卻大相逕庭。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全球性別差異報告中,日本在全世界142個國家中排名第104,其中公司經理人男女比為0.12,世界排名112名,國會議員男女比為0.09,世界排名126名。

事實上,日本女性離開職場並不只是因家庭因素,在職場上受挫也是重大因素,暢銷書《女性的品格》作者坂東真理子就指出,許多女性無法感受到高階工作與高社會地位間的關聯,讓受良好教育的女性寧可找個金龜婿。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亞洲區專欄作家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也發表評論表示,他認為安倍的思想較為傳統,如果日本真想讓「女性的能力」發揮作用,需要把政治資本投入到立法改革並由領導階層推動革新。如果企業文化和社會態度不轉變,一切都只是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