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推手彭學斌:想聽有底蘊的作品,還是想到台灣

「天后」推手彭學斌:想聽有底蘊的作品,還是想到台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產業黃昏或日出,你終究為你所熱愛的,痛並快樂著。

文:馬欣|攝影:Cheng Chen

日前看到一個專欄,標題是「原來這就叫夕陽產業」,是一自稱紙媒逃兵的人所寫的。啊,紙本與唱片如今都是夕陽工業,如果你還在其中的話,會怎麼選擇呢?音樂人彭學斌的答案是一個畫面:

「曾經有一年,我因為創作的收入不穩定,回到老家,在我們家的傳統文具店顧店,當時有一個Moment是我永遠無法忘記的,一個飄著雨的早晨,店裡照例沒有半個客人,我聽到電台放的剛好是我賣出不久的歌,是孫燕姿唱的〈我也很想他〉,當時想著,我還能寫啊!我為何不能努力試試看呢?那並不是我能力消失了,而是一個心魔,不知為何要做下去。」他說那其實是令人感傷的畫面,自己知道這行不能帶給你穩定的未來,但你對它的喜愛已超越了對未知的恐懼。

彭學斌

和陳綺貞搭檔金旋獎

彭學斌創作過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包括梁靜茹〈崇拜〉、陳勢安〈天后〉、張智成〈暗戀〉等等。讀政大新聞系時,他就開始了音樂路,「大四那年,1995吧,我跟陳綺貞搭檔參加金旋獎,很幸運,當年的評審李安修,推薦我到唱片公司當製作助理。」儘管當製作助理是吃不飽、餓不死的工作,他樂在其中,「我在馬來西亞長大, 但從小聽台灣流行音樂,那時剛好是滾石與飛碟的全盛期,童年時也有聽台灣校園民歌,從小接受的音樂教育都是來自台灣。」

情歌不再只是療傷,陳勢安〈天后〉唱的就是男人在感情中的自覺

因為對這塊土地的文化有感情,彭學斌在當助理時從不喊苦,「那時市場蓬勃,平均一天只睡4小時,同時要跟4張專輯的製作,嚴重爆肝,但那時沒覺得累,只覺得自己一直在吸收,每天可以跟不同的製作人、創作人連絡分享心得,當時身體是累的,但精神上是很滿足的。」

擺脫爆肝 擁抱規律生活來創作

他現在生活則跟當時完全相反,早起、作息規律,保持單純,只為了專心創作,「每天早上我盡量在Keyboard前面,不管有沒有靈感,我都要練4個小時左右,這是一個必要的訓練,生活作息調整到非常規律的狀態,我是相信我是適合這方式,在這個工作中更專注才是最重要的,我製作唱片也盡量不熬夜。」

他成立的「口袋音樂」近幾年也培養創作人,對時代的變遷有更深的觀察,「如今創作人的處境跟以前不一樣,我們當時雖然苦,仍有很多機會發表歌曲,也會有額外的收入,但現在的創作者缺少這樣的機會,也沒太多人分享過去的經驗,因此我真正有簽作者,是這7年的事情,我剛成立工作室時,如果只靠詞曲版權,維生是很辛苦的,於是開始做電視與廣告配樂,與接辦活動,剛開始很辛苦,也面臨周轉的問題。」

彭學斌

想聽有底蘊的作品 還是想到台灣

他鼓勵台灣現代的創作人,「我知道現代創作者很累,時代是那麼的焦慮,社群網站鼓勵我們當個名人, 必須做很多跟工作本身無關的事情,來增加安全感,我們正經歷一個很大的改變,但台灣的創作能力還在,我們想聽有底蘊的東西,還是會找台灣的作品,如果你的才華、能力還在,就是要等一個機會,全球化後市場排擠效應會更大,但市場終不能取代創作本質。」

晃晃然, 彷彿又回到了他口中下雨天的文具店,無論產業黃昏或日出,你終究為你所熱愛的,痛並快樂著。

本文經KKBOX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