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遠方總令人憧憬,家鄉都令人生厭?原來台灣人的自卑,也是挺「國際化」的行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用不同角度來檢視自身,發現其中的可取之處。真是「青鳥就在身邊」的領悟。
旅行中,特別能感覺到全球正在進行奇妙的族群遷徙現象。為了旅行、工作或新生活,東方人往西走,西方人向東遊。
「中國改變我一生!」這是那天晚上,在一間充滿法國大學生的老公寓中,最常聽到的一句吶喊。
我們正旅行到法國古城圖爾(Tours),參觀著名的羅亞河流域古堡群。在台灣有時被歸為「矯揉造作」的華麗造景,或者百貨公司仿製的華美建築風格,在法國就是街頭巷尾的自然場景。

法國香波堡chateau de chambord|Photo Credit: 歐呦詩心瘋
映著絢麗雲彩的飄然心情,我們踏著中古石地返家,迎接我們的沙發主人昆丁,是剛從中國遊學回來的大四生。晚上好多法國帥男美女陸續出現,他們在暑假去了中國幾個月,現在抽著便宜的中國白煙、喝著二鍋頭白酒,邊玩在中國路旁學來的擲骰子划酒拳,邊重複幾句簡單中文,不時對我們大喊:「中國改變我一生!」
「住法國太ㄍㄧㄥ了啦。」昆丁說:「我有個女生朋友,只是去轉角買個麵包都要化好妝,我也是上街就得穿戴整齊,在這裏不跟著大家一樣,會被說閒話的。但是在中國,大家隨便亂來,衣著花花綠綠,都過著自己想要的日子,可是很奇怪,社會就是可以運作。」
眼前這些彷彿從雜誌中走出來,讓人懷疑是一醒來就完妝,置身浪漫文化的法國年輕人,竟會有這層煩惱?無視於我們待在房間休息的意願,這幾個法國大學生輪番敲打房門,有人想多聊點中華文化,有人想練中文,有人想拉我們去酒吧跳舞,也有人是被拖來練習英文。
「大家說我們不屑說英文,才不是這樣。」昆丁推翻我們對法國人都不愛說英文的刻板印象:「那是因為我們英文教育太爛了,我們英文超爛的,才不好意思講。」
他播放當初在中國旅行的錄影,分享途中的奇人異事,還表示雖然當地人常用看外星人的眼神,關注他的一舉一動跟旁人討論,有時會令他感到困擾,不過人們不假惺的直率態度,也是昆丁喜歡的地方。

Tours沙發主人昆丁與朋友們|Photo Credit: 歐呦詩心瘋
如此這般,把亞洲在人們眼中的「不先進」當成瑰寶的還不少。
從瑞典前往挪威的便車上,其中一個駕駛是瑞典稅務官員,我隨意問起他的夢想,稅務官有點不好意思的說:「我跟太太很認真的計畫著,過幾年要搬去東南亞,印尼不錯。」我訝異的說:「可是東南亞對北歐人來說,不會太熱、太亂、太吵了嗎?」他不置可否的笑了,回答:「我覺得很有生命力。」
來歐洲前的我,曾經想過這些亞洲國家努力想改進的部分,反而是不少歐洲人的夢想嗎?已經實現他們夢想的我,想到書局一排排歐美人士的生活觀察紀實;想到大片的歐風民宿與景點;想到街道喧囂、旗幟、廣告、招牌……
回想起過去參與的都市設計研習營,我們討論如何讓環境更有整體美感,參考歐洲都市規畫觀點,到底該完全保留生活文化特色,還是讓視覺上有統一的美感?從別人的眼中看亞洲,讓我視覺疲勞的周遭景色,原然這麼繽紛多彩生機盎然。
而這種喜歡「落後」國家症狀,我自己也是有的。在社會科技進步下,相對「不文明」、「不現代」、「沒有規則」的地方,多麽令人感到自由。
舉例來說,阿爾巴尼亞位於巴爾幹半島,西邊隔著亞得里亞海與義大利對望,南面接壤希臘,一個目前還沒有麥當勞進駐的國家。聽到這件事時,我們有多驚喜,覺得這裡是遠離資本主義的淨土,但對當地人來說,這只是應證了令他們沮喪的現況:「我們國家太窮、太沒發展了,國際企業當然不想來啊。」

前往阿爾巴尼亞北部,小村落富舍阿勒茲的巴士上|Photo Credit: 歐呦詩心瘋
我們去了阿爾巴尼亞北部的小村落富舍阿勒茲(Fushë Arrëz)。這個小村落裡,每天有牧農親自販售的新鮮牛奶,所有食材都是當地、當季、有機且手工自製,因為沒多餘的錢買農藥或進口品。這對他們來說是無可奈何的現狀,但對比台灣要小心翼翼,多付鈔票才能夠擁有的堅持:無添加化學原料、純手工、有機食材,我們有多羨慕他們的生活啊!

在富舍阿勒茲,健行時遇到的一家子,邀請我們共進晚餐|Photo Credit: 歐呦詩心瘋
跟著富舍阿勒茲的美語老師,我們拜訪高中生琳達,她招待我們薄荷茶、自製優格和媽媽做的美味派餅。一旁的爸爸比手畫腳,誠懇的對我們說著陌生的語言,琳達幫忙翻譯:「他很開心你們來旅遊,這是我們的榮幸。你們大老遠來了解阿爾巴尼亞,我們彼此就不再只是地圖上的圖案。這樣真正的交流,看到彼此擁有什麼、缺少什麼,各國文化才能像拼圖一樣,讓自己的生活跟心逐漸完整。」

富舍阿勒茲高中生琳達及父親|Photo Credit: 歐呦詩心瘋
各國最自卑、自厭的現況,竟然常是外國人最欽羨的地方。是否遠方總令人憧憬,家鄉都令人生厭?看來各方討論檢討的台灣人自卑現象,其實也是挺「國際化」的行為。到底什麼樣的地方,才能有最好的生活?
我這才理解,出生在哪裡都不可惜,每個國家現況的好壞,沒有標準答案。跨國資訊的頻繁交流,讓我們有更多原因自憐,卻也有更多機會,用不同角度來檢視自身,發現其中的可取之處。真是「青鳥就在身邊」的領悟。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GIMBA雙聯學位,跨界培養AI大數據人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WMU)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甚至學生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和國立中正大學於2020年開始合作雙聯學制,以培育高階企業管理人才為軸心,創造多元彈性的就學環境。全新的1+1碩士學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學生可以在台灣奠定基礎實力一年,然後前往美國校本部就讀,或可以直接選擇在台北完成學位,取得美國校本部MBA碩士同等學歷。
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全球創新管理碩士今年邁入第四屆招生,推出了最新的BAGC(Business Analytics Graduate Certificate)大數據商業分析證照課程。學員可以取得證照後,銜接線上或實體MBA課程,並彈性抵免學分。透過七個月的實務主題包含商業分析、商業資料管理、視覺化分析、預測分析與資料探勘,讓專業工作者在未來虛實交互的商業營運模式中,找到最適決策。

今年五月初,西密西根大學商學院行銷學首席教授Kelley O'Reilly親自來台授課。接受中心採訪時,她談到對人工智慧如何顛覆傳統產業的樂觀態度:「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對人類文明是有益的。我們不需要過度驚慌。人工智慧會進化,而人類當然也會。懂得運用就能截長補短,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Global Innovation MBA學員來自各方產業的菁英,現任仁寶電腦品管副理的第一屆校友黃先生特別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回顧:
記得Kelley教授的跨國談判溝通課是場震撼教育;教授指派了一項任務,內容是和旅行社議價所有可能的旅遊方案,這對當時的校友來說是一項艱難的挑戰。Kelley教授在課程中說道,「談判最重要的是提供雙方所需的資源,創造互利共贏的長久合作關係,而非視對方為敵人。」在大數據的時代,我們有太多可運用的AI工具,幫助我們將數據影像視覺化達到更精準的預測。無論是在談判的過程或是向客戶提案,能看懂圖表的言外之意,將是一個能讓你從人群中脫穎而出的專業技能。
校友黃副理也在文末有感而發:真心感恩,能在台灣完成我第二個碩士學位,而且是用相對低的成本體驗了國外的教學方式,兼顧工作與學業的方式,非常適合經理人的需求,藉此在這一新世代科技轉折「奇異點」中勝出。如果你正在考慮在職進修,想創造全英文環境並提升自己的英文口說與報告能力,那麼進入WMU GIMBA的西方管理科學碩士學程,將會是最適合你的選擇。

- 更多精采課程內容請洽:美國西密西根大學在台辦事處(02)6605-0679
- 預約課程說明會:https://www.wmumba.com.tw/wmu_contact_me_tw/
本文章內容由「中碩教育集團」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