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職場霸凌?用這五個動作起來反抗,別讓沉默害死自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職場霸凌的後果,比你想像的更嚴重!別為難自己,快來看職場惡霸完全攻略。
文:珍.克拉克(Jane Clarke),企業心理顧問業者尼可森麥布里奇公司(Nicholson Mcbride)主管
談到霸凌的嚴重性,包括我們的研究在內的調查顯示,近40%的人在受訪之前一年內目睹過霸凌事件。目睹霸凌的女性比男性高出50%,而男性比較可能被描述為惡霸。公家機關的霸凌問題顯然比私人企業嚴重,在當前的改革和撙節風氣中,情況似乎更形惡化。根據Unison公司工會秘書長普安提斯(Dave Prentis),許多勞工律師都認為,霸凌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一倍。
後果如何?《職場霸凌:沉默的瘟疫》(Workplace bullying: the silentepidemic)一書作者麥艾維(McAoy)和莫狄(Murtagh)說,有害的工作環境由競爭、經濟理性主義和目前流行的嚴苛管理風格等因素造成。這樣的文化在同事之間滋養出畏懼、機能障礙和羞辱,導致因工作引發的壓力、抑鬱、焦慮和疾病。美國每年損失五.五億個工作日,過半數與壓力有關,歐洲職業安全衛生署(EASHW)則估計,歐洲每年損六億個工作日。在我寫本書時,英國每年因壓力和抑鬱損失一千三百七十萬個工作日,其中大部分聲稱遭到不公平解雇和歧視,包括受到霸凌。
說自己曾遭霸凌的人裡有約三分之二曾嘗試採取對策,但大多數人對結果不滿意。根據我們新近的調查,大多數有被霸凌經驗的人最終都離開公司;不過,事後回頭看,多數人認為他們當初應該要更積極反抗。
一位公司主管說:在前一家公司,我原本和執行長的關係不錯,但他開始招募自己的老同事。有一位重要幹部就從他的舊公司挖角過來。這個傢伙人高馬大、主見很深,並且明白表示對我的工作領域有想法,想參與根本不在他職權範圍內的事。他一點也不含蓄,會到處問問題,因為他自以為是,又喜歡與人爭論,所以很快就得到惡霸稱號。大家怕他,如果他提出要求,人們通常會屈服。我赫然發現他已搶得某些主導權,大家都在想「怎麼會有這種事?」他和我攤過幾次牌,情況鬧得很僵。他對我咆哮,說話諷刺又刻薄。我顯然贏不了他,畢竟是執行長找他來的。這傢伙把這裡攪得天翻地覆──不只跟我一個人過不去。許多人都向我抱怨過。你問後來結果如何?結果是我捲鋪蓋走人。
職場霸凌可能對受害者帶來重大創傷,也影響職涯發展,而且遠比多數人認知的更為普遍,部分原因是許多受害者不明瞭自己身受霸凌,或不管是對人或是對己,都難以開口承認自己被欺負。根據瑞納(Rayner)和霍爾(Hoelt),霸凌行為分五大類:
1. 威脅專業地位:你的升遷可能遭拒或甚至有降職風險;被迫接受客觀上來說委屈求全的狀況;或任何其他貶低你職位或層級的行為。
2. 威脅個人地位:這和專業地位有關,影響別人──甚至你自己──對你的評價;你的可信度被打折、你的名聲遭汙衊、你覺得受到貶抑。
3. 孤立:你被阻絕在其他團隊成員之外,被排擠不能參加活動,無法獲知最新進展。
4. 不合理的工作量:一方面是你的工作超載,而別人沒有;另一個極端是,你永遠分不到有趣的工作,不像別人有露臉機會,甚至沒事可做。這和工作負荷過重一樣令人沮喪,對自尊也有不良影響,特別是你會因此而遭到批評。
5.破壞穩定:這通常包括一連串行動和評論,用來摧毀自信、挑起自我懷疑,形成壓力,在極端案例下甚或引發精神疾病。有一位女性經理人多年前精神曾經崩潰,她的男主管不時提起這事,還裝出一副關心模樣。在批評和孤立她的同時會一直說:「你要小心啊,可別再害自己生病。」但無可避免的事還是發生了,她後來又住院六個多月。
霸凌很難對付的原因之一是,它們有形形色色的面貌。下面列舉我們的受訪者提及的霸凌行為。

製表:關鍵評論網
看完這張清單後問自己:有任何上述行為發生在我或同事身上嗎?答案是「有」的話,誰該負責?要找出施暴者有多容易?你認為他們的行為是故意的,或誤會造成的?
上述所有行為都可能構成霸凌。霸凌問題專家費爾德(Tim Field)提出「連續惡霸」(serial bullies)一詞:問題不必然在你─如果沒有你,他們很可能欺負別人。慣性惡霸會展現出下表列舉的行為。

製表:關鍵評論網
上表的最後一點──「但也能展現魅力且貌似可信」──很重要。我們的諮詢經驗發現,其他人常覺得有「惡霸」稱號的人──通常是底下人取的──有魅力、成功又好相處。惡霸為這種惑眾的本事常能逍遙事外。這種特質使他們在未遭霸凌待遇的人裡擄獲大批追隨者。受害者剛開始被讚美、信任和建言所吸引,養成依賴心理,且常有意取悅對方。此時,兩者關係危機四伏。惡霸收回信任和偏坦,開始貶抑詆毀,出現惡意行為。
慣性霸凌通常遵循兩階段模式。第一個階段是控制和征服──此時,惡霸使用上述的部分或全部手段,打擊受害者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價值。第二個階段是消滅──將受害者從團隊或公司趕出去。然後通常會有一段空檔,接著再找另一個受害者下手。
如何對付惡霸
如果碰上霸凌,你該如何處理?這裡提供一個五點計畫:
1. 承認問題。
2. 增進知識。
3. 以有建設性的方法正面對抗。
4. 寫日記。
5. 尋求協助。
Tags:
這樣用手機才安全!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代人出門可能會忘了帶錢包、忘了帶鑰匙,但絕對不會忘記帶的肯定就是「智慧型手機」,畢竟生活中的資訊取得、溝通聯繫甚至是金融交易…等必要功能都靠手機完全包辦,甚至我們重要的個人隱私也都保存其中-小至通訊錄、行事曆、電子郵件到大量的照片、影片,甚至是各類應用服務的帳號密碼,也正因如此,手機成為近幾年資安威脅的主要目標。
雖說智慧型手機的資安風險愈來愈高,但絕大多數使用者似乎都沒有意識到手機資安防護的重要性,不過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牽涉手機平台的資安案例出現在新聞上,也讓大家慢慢開始重視到「行動資安防護」的重要性。
對於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來說,建立起正確的資安防護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若是忽視了主動防護的意識,下一個新聞上的受害者可能就是你!在接下來的文章中,也要為大家帶來五個你一定要知道的行動資安防護秘技,有看有保庇哦!
秘技之一:來路不明的 Wi-Fi 、網站不要連
大部分的手機都會搭配 4G 或 5G 行動網路,但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用吃到飽的資費,因此若是在家中或公司之外的公共場合,多半會尋找可免費使用的 Wi-Fi 網路,不過這些 Wi-Fi 若是由公共設施如機場、政府機關、學校或是店家所提供,相對較無資安疑慮,但若是未知來源且沒有加密鎖定的 Wi-Fi 訊號,就需要格外留意,可能會有傳輸資料遭受側錄,或是被路由器導引至帶有惡意程式或騙取個資的網頁。

除了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手機若有針對這些資安隱患有所防護,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有額外的保障,像是三星的 Galaxy 系列手機,就加入了 Knox Vault 主動防護機制,且不僅止於系統面的安全性,更將關鍵的硬體元件也列入防護的一環,在手機開機後便能完整監控系統核心,確保沒有受到外來惡意程式的竄改,帶來即時保護且從不間斷!

秘技之二:密碼設定有一套,生物辨識更可靠
對於手機使用者來說,資安防護的第一線就是「密碼鎖定」,除了各類型的應用程式服務,手機的螢幕鎖定也是必要一環,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切莫不要因為方便記憶,就使用組合簡單、容易被破解的密碼組合,像是單純用生日、英文名字…等較容易被猜中的組合,也要避免所有的網路服務都使用同一組密碼。
當然,以手機鎖定來說,比較好的方式就是使用「生物辨識」,像是 iPhone 的臉部辨識 Touch ID,或是一般手機常見的指紋辨識等,更能兼顧使用便利與安全性。

針對重要的密碼與生物辨識資料,三星的 Knox Vault 也考量到儲存與傳輸過程的安全,手機中除了有安全處理器為相關資料的傳輸加密,內部的安全記憶體更讓密碼與生物辨識特徵資訊妥善保存,不會隨意外洩或被破解。

秘技之三:真正隱私的資料避免長期存於手機
過去經常看到有使用者因為維修電腦、手機時發生隱私資料遭到外流的情況,尤其是一些私密的照片、影片,都有可能在手機送修甚至遺失時,遭到有心人士破解盜取資料,而這些狀況一般來說很難避免,也因此會建議大家,如果是真的不能曝光的內容,建議不要選擇長時間保存於手機之中,而是選擇不易外流的儲存方式,例如:隨身碟、外接硬碟。

當然,如果手機中真的有重要的隱私資料需要保存,三星 Galaxy 手機內建的「安全資料夾」會是相當可靠的選擇,除了同樣採用三星 Knox Vault 技術防護,更是手機原有系統中的一個獨立區塊,也能夠透過應用市集安裝程式,而且能與手機原本的程式相互區隔,使用上更為彈性。

秘技之四:非官方來源應用不亂裝,權限允許要看清
智慧型手機之所以功能強大,主要在於和電腦一樣能夠透過各類型應用程式的安裝來擴充更多功能,雖然應用程式造就了手機的便利性,但使用者可能會因為忽視應用程式的取得來源,而不小心「引狼入室」。
對於蘋果用戶來說,除非進行系統越獄才能使用非 App Store 來源的應用程式,因此相對接觸到有問題 App 的機率較低,但 Andriod 平台是可以透過 APK 方式來安裝應用,且除了 Google Play 之外,也有不少第三方的應用商店,甚至是直接從應用官網下載的使用形式,因此對於可能暗藏惡意程式的 App 較難防範。

當然,即使是官方來源的應用程式,也需要格外注意這些程式對於系統權限存取的要求是否合理,當應用程式會索取本身功能以外的系統權限時,就需要特別留意,像是明明是相機應用,卻索要聯絡人、撥打電話、發送簡訊的權限,就明顯有問題 ,因此也提醒大家,在安裝 App 的同時,對於這些權限存取不可不慎。

除了注意應用程式的來源與安裝權限需求,對於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來說,也能好好活用「隱私權設定表」這樣的主控頁面全盤掌握所有應用程式的動態,快速找出哪一款 App 有異常行為,同時對於實體的定位與網路上的行為痕跡也能選擇關閉,讓你在現實生活或網路上的隱私都能受到保護。
秘技之五:可疑連結不亂點,就算是親友傳來也要先確認
一直以來,資安威脅的主要來源就是「釣魚連結」,且從過去常見的電子郵件、網站慢慢轉移至各類型的社交平台、即時通訊工具與手機簡訊,可說是最「與時俱進」的一種資安攻擊手法,若是一不注意點擊了這些連結,手機系統就可能遭到入侵,為駭客開了一道「後門」,隱私資料可能全都曝光。

當然,若是三星 Galaxy 手機的用戶,面對愈來愈泛濫的釣魚連結威脅,也能透過 Knox Vault 的即時防護功能為自己多增加一道保險,確保手機使用期間的安全,無需定期為手機重開機來避免作業系統受到入侵而被植入惡意程式,甚至手機關機時,硬體層面也有防止實體破壞、資料偵測的機制,讓手機內的隱私資料獲得完整保護。

結語
智慧型手機為人們帶來便利性,但卻也同時帶來資安方面的風險,在仰賴手機功能應用的同時,更應該多花一點時間建立正確的資安防護意識,與其擔心自己是否會成為駭客鎖定的目標,不如提前建立好完整的防範機制。
但對於絕大多數沒有太多資安技術知識的使用者來說,主動做好資安防護絕非易事,相對的,選擇妥善考量資安防護技術的產品,或許會是更好的方式,而三星早在多年前就導入 Knox Vault 技術至行動平台,更逐步完善防護機制,相對的更能讓使用者在不需要額外進行功能設定的情況下,就享有完整防護機制,更能妥善守護用戶的隱私安全,也成為眾多手機品牌中最值得信賴的選擇。


本文章內容由「蘋果仁」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