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看該看的新聞是我們的錯,不讓我們看該看的新聞就是媒體的錯

不看該看的新聞是我們的錯,不讓我們看該看的新聞就是媒體的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台灣,有內容有深度的新聞確實存在,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閱讀習慣而把錯完全怪罪於媒體。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一直以來,人們總說都是媒體不報國際新聞害得台灣人沒有國際觀。因為工作關係最近每天都流連在國內外新聞網站的我,隨著相關主題連呀連的,卻發現像是最近沸沸揚揚的烏克蘭革命,或是美國哪一州把同性婚姻法改掉之類的「國際大事」,別說是網路平台了,甚至連紙本報紙都充滿了相關的報導。

真的,新聞都在那裏,因為網路發達資訊流通快速,媒體只要把外電稍作翻譯整理,彈指就是一篇內容充實的國際新聞,部分媒體甚至還請專家對事件作深入(即使不見全然正確)的點評。

那麼讀新聞的我們呢?報紙無從追起單則新聞的閱讀率,入口網站的網路新聞大多也沒有計數器,最顯而易見的是那些法新社路透社轉來的報導,幾乎不見有人在下面留言,反觀像是草莓霜淇淋或是狗被蛇咬這樣的新聞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討論。以此我們可以推測,大部分新聞讀者滑鼠點的讀的討論的多是軟性的故事,而不是那些我們一直埋怨媒體不報的國際新聞。

所以我一直說,台灣人缺乏國際觀不能全怪媒體。

(推薦閱讀:不看台灣的新聞也不會讓台灣變得更好一個橫跨兩岸的視野觀察:讀國際新聞就有國際觀?

有些人會抱怨記者沒有做好菜讓我們吃,但當那些新聞連結在那裡揮手吶喊的時後,我們選擇的卻常是一些花邊新聞,是被戲謔的四處轉貼,還會附上一張圖的膚淺東西。如果連全世界都在頭版報導的大事還我們都不問津,沒有點擊的廣告收入,我們要如何指望各個以營利生存的新聞平台推出更仔細更區域性的深度內容呢?

想一想自己上一次主動關心國際大事是什麼時候,可以讀一讀《被新聞出賣的世界》這本書,每一次當我們忽略有內涵的新聞,點入「小模豔照外流」這樣的標題,每個讀者都是親手灑下現金扭曲台灣媒體報導的幫兇。

不要再怪媒體了,最少,要怪對事情。沒看到能看的新聞是我們的錯,不讓我們看該看的新聞就是媒體的錯了。

還記得前陣子報導的某連鎖潛艇堡店麵包含「製鞋成分」的新聞嗎?姑且不論事實真假,這則新聞當天在廠商表示「台灣麵包安全」之後就煙消雲散了。報導隔天就看到電視上出現了一則看不出來在主打什麼的潛艇堡廣告,這是巧合嗎?有人注意到每每在食安或爭議問題過後,速食店、橄欖油商、超商都會在電視台等媒體打出廣告,他們的目的真的只是單純的宣傳嗎?

我們不能怪媒體刊載廣告,因為他們有員工要養,沒有廣告真的就沒有收入。然而正因為如此,擁有資金的財團就能藉著買廣告或抽廣告,直接影響媒體報導的方向。當你夠大夠強的時候,報導甚至不需要買。

名嘴陳揮文有一次在他的廣播節目裡質疑,當一份報紙在頭版刊載候選人專訪的時候,那個人的生平和「奮鬥歷程」真的是當天全台灣最重要的事情嗎?有大財團在背後撐腰,媒體面臨被抽廣告的壓力,有多少偏袒的報導就在這種心照不宣下執行了?不論民生或是政治議題,這有如中世紀購買贖罪券般「懺悔」或「祈禱」的操作方式,才是媒體與財團聯手蒙蔽我們雙眼,真正傷害到我們利益而我們卻無計可施的可怕。

在台灣,有內容有深度的新聞確實存在,我們不能因為自己的閱讀習慣而把錯完全怪罪於媒體,然而為了不公的利益刻意的隱惡或揚善,掩蓋或傳達錯誤訊息造成人民的傷害和社會的不公義,才是一般閱聽人難以發現的最大的台灣媒體問題。

如果媒體不報導或是亂報導,我們要如何才能知道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