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報告:全球糧價跌至6年來新低,聖嬰影響農產品將供不應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因供給過剩造成糧價持續下跌對全球消費者而言算是好消息,特別是窮國的民眾,但對農夫來說卻是利空,因為部分糧食價格甚至已跌破生產成本。
中時報導,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6日公布的最新報告,受到供給過剩的衝擊,尤其是乳酪、棕櫚油與大豆油產量過多,全球糧價指數(Food Price Index)7月平均水位下降至164.6點,較6月份下跌1.0%,較去年同期更重挫19.4%,改寫2009年9月以來新低。聯合國糧農組織的糧價指數主要追蹤穀物、肉品、糖、植物油與乳酪製品等5大糧食商品國際市場的行情。
Good news! The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has announced that its “Food Price Index" has hit its lowest level in almost six years.
Posted by United Nations on 2015年8月6日
鉅亨網報導,受低油價影響2014年全球糧食供應充足,2015年小麥、玉米和稻米豐收在望,這些因素導致國際糧價大幅下跌。農業和食品行業繼續受益於去年原油跌價帶來的化肥、燃料和運輸成本下降,儘管近期油價出現上漲但糧價仍保持穩定。
因供給過剩造成糧價持續下跌對全球消費者而言算是好消息,特別是窮國的民眾,但對農夫來說卻是利空,因為部分糧食價格甚至已跌破生產成本。聯合報導,7月底比利時農民為抗議糧價下跌損害生計,藉由傾倒滿車的牛奶與焚燒輪胎,封鎖繁忙道路數小時,跟進法國農民數周來的抗議。歐洲糧食跌價的原因包括飲食習慣改變、中國需求減緩等。
#UNFAO #Food Price Index hits lowest level in almost six years http://t.co/cHp9xxtNzD #commodities pic.twitter.com/Ys5HAIG2r7
— FAO Newsroom (@FAOnews) 2015 8月 6日
乳酪製品
7月跌勢最重的屬乳酪品價格,較6月重挫7.2%,較去年同期更暴跌35%,跌價主因為中國、中東與北非的進口減少,同時歐盟的牛奶產量充沛。與此同時,全球最大的乳酪製品出口國紐西蘭部分廠商為了壓低庫存紛紛調降售價。乳酪製品價格暴跌已衝擊紐西蘭經濟,迫使紐西蘭央行降息。
植物油
植物油價格較6月也大跌5.5%,創2009年7月以來的新低,棕櫚油與大豆油雙雙下挫是拖累植物油重挫的2大原因。植物油價格近來跌勢再起,一來是因為東南亞地區產量增加造成國際棕櫚油價格大跌,另一方面大豆油也受到南美出口過剩而走弱。
肉品與糖
肉品價格則與6月持平,其中牛肉價格上漲,豬肉與羊肉下跌,雞肉則持平。糖價因巴西主要產區收成不如預期止跌反彈,較6月上漲2.5%,不過國際糖價已連走好幾年空頭,過去1年更慘跌40%。
穀物
去年8月至今年5月期間,小麥價格下跌18%,稻米價格下跌14%,玉米價格下跌6%。7月穀物價格雖較6月上漲2.0%,但較去年同期已大跌10.1%。穀物價格連續第2個月反彈,歸功於小麥與玉米價格上漲,不過稻米價格還是持續下跌。
但是聖嬰現象、美元升值和近期油價上漲可能在未來幾個月推高糧價。聯合國預測,今年全球稻米產量將低於預期,今年5月產量已降至2006年以來最低。生物燃料產業對玉米的需求和主要生產國對稻米的扶持政策發展也可能成為影響糧價的因素。

Photo Credit: FAO
聯合報導,今年聖嬰現象的強度不容小覷,全球氣溫屢創新高,已為東南亞、澳洲和美洲帶來極端氣候和經濟損害。受乾旱影響,泰國今年的稻米產量將是9年來最少的,澳洲的小麥產量也會減少,損害經濟並打亂全球農產品市場。新加坡分析師葛登說:「聖嬰增強和雨量減少會導致糧食價格飆高。」
太平洋季風減弱,導致海面溫度升高產生聖嬰現象,會影響全球各地的氣候。上次聖嬰發生在2010年,東南亞雨季肆虐,造成幾百億美元的經濟損失。科學家說,今年的聖嬰還在初期階段,預期太平洋熱帶地區在9月之前會出現最惡劣的氣候型態。
中時報導,美國農業部預估,今年農產品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形,主要是這兩年全球穀物豐收,導致價格維持低檔,耕作意願下滑,整體耕地面積較去年減少1.4%,產量將因此降低。但隨著人口與經濟成長,需求有增無減。法人指出,糧食供不應求的趨勢下,穀物價格有機會在下半年上漲,帶動農業類股表現。

Photo Credit: FAO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