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臺灣的歷史,尤其日治時代,要複雜就有多複雜,要把它簡化成什麼民族精神的失落、傳統的斷裂云云,並且從這種自己妄想的假設來發展論述,根本就是無比荒謬的一件事。
文:盛浩偉
講一個跟我目前研究有關的幾個小事,這些小事頗能體現二戰以前,東亞中日台之間的關係有多複雜。
但進入故事之前,要先講那個時代的前提。國高中歷史課本都有教,1868年,日本進入明治時代,(名義上)政權從江戶幕府還至天皇手中,並且開始展開維新云云;然而,過去常常被忽略的是,江戶時代、明治時代的前半(明治二〇年以前),最具地位的書寫語言及文體,其實是「漢詩文」。
「漢詩文」嚴格說是日語裡的講法,但望文生義大概也知道這就是指古文、文言文,還有以近體詩為主的古典詩。或許有人會說,江戶不是有町人文學、俳句,還有什麼松尾芭蕉的《奧之細道》嗎?但是,町人文學主要的消費群是「町人」,也就是住在都市裡的商人、職人,可真正具有政治地位的還是武士階級,而作為武士教養的公家文體,還是漢詩文,換言之,漢詩文是真正具有政治地位的,至於《奧之細道》,根據板坂耀子的著作,早已闡明在江戶當時,《奧之細道》其實是非主流的作品。
總之,當時社會地位較高的知識份子裡,最重要的知識教養其實是漢學,最主流的著述創作,也都是以漢詩文來進行的。這個情形到了明治初年更是持續。明治初年,日本的漢詩社、漢文社忽然大盛,而知識份子也無不以漢詩文為文化資本,來顯示自身教養,好比森鷗外,夏目漱石等大文豪也留下許多漢文作品。
明治二十二年(一八八九),夏目漱石留學英國之前,在就讀東大的某個暑假寫下的漢文遊記《木屑錄》,開頭就是這樣的:「余兒時,誦唐宋數千言,喜作為文章。或極意雕琢,經旬而始成,或咄嗟衝口而發,自覺澹然有樸氣。竊謂,古作者豈難臻哉。遂有意于以文立身。」
或者,早這個五年,一八八四年,森鷗外的《航西日記》,八月三十日是這樣寫的:「三十日,過福建,望臺灣。有詩:青史千秋名姓存,鄭家功業豈須論,今朝遙指雲山影,何處當年鹿耳門。又絕海艨艟奏凱還,果然一舉破冥頑,卻憐多少天兵骨,埋在蠻煙瘴霧間。過廈門港口,有二島並立。詢其名,云兄弟島。有感賦詩曰:一去家山隔大瀛,廈門港口轉傷情,獨憐雙島波間立,枉被舟人呼弟兄。此夕洗沐於舟中。」
簡而言之,江戶時期,漢詩文是正式的文學,到了明治,漢詩文更是有教養、有知識的象徵。這種情形一直到明治二〇年代之後,才漸漸被言文一致體的日本近代文學(就暫且把它理解成日文的「白話文」寫成的吧)所取代。而這種鬥爭的轉變,剛好就有一批具有深厚漢學素養的文人,漸漸變得無處發揮。
這種情形,在明治二十八年(一八九五)之後有了轉機。因為,甲午戰爭後,日本得到了殖民地臺灣,而臺灣又是一個使用漢文的空間,縱使口頭說話彼此不能懂,但文字書寫語言卻能溝通無礙。(這種情形在古中國其實非常常見,因為各地方言的差距實在太大,聽不懂、用「筆談」,本就是再自然不過之事。)
不過,能夠用文字書寫來溝通的,不是所有人,而是僅限於有社會地位、有受教育的仕紳階層。對總督府而言,要統治這樣一個口頭語言不同的地方,當然要靠書寫語言的相同,於是,總督府變開始利用這種「同文」優勢,來與臺灣既有的仕紳階級交流,一方面是懷柔,一方面是在還無法完全掌握臺灣情形時,暫時透過仕紳階級來鞏固地方統治,例如,將法條用漢文寫成,由仕紳階級再向地方不識字的民眾傳遞滲透等等。
不過,總督府底下這些具有漢文素養的文人,未必真的有那麼強烈積極想要「統治」臺灣的意圖,更多時候,他們原本的意圖可能只是剛好找到一個新的、可以讓他們發揮自身能力的(漢文)空間(也就是臺灣)。甚至,這些日本漢文人,也在書寫之中展現了他們對臺灣土地的愛護。
例如一位名叫中村櫻溪的漢文人,就曾經遊歷臺北各地的山水,寫下諸多遊記,像是〈登大屯山〉裡寫道:「此間山川景物,率皆平日所熟覩,今在此山上而觀之,大者為小,高者為卑,近者為遠,奇者愈奇,秀者更秀,縹緲婉約,別開生面,臺北之巨觀盡于此矣。」
甚至是他離開臺灣前,還寫下〈居臺九樂八苦〉,細數住在臺灣的好與不好,最後結論更說:「嗟夫有八苦而有九樂,足以相償,苟樂其樂者,則苦者不必苦,雖老死而埋骨于此,且無憾矣。」可見其對臺灣情感之深 — 當然,這不代表他們就沒有參與殖民體制、就可以免於殖民批判;他們仍是殖民者階級,只是,這裡想強調的是研究時也要注意殖民者階級內部亦非鐵板一塊。
∗
以上是大時代的前提(好長的前提……),我要講的小事,跟一個叫久保天隨的日本漢文人有關。久保天隨,本名久保得二,乃日本漢學家,有深厚漢學素養,而且多次旅行中國南方,並且寫下許多詩作,也與中國、臺灣的傳統文人有密切交誼。
一九三四年,昭和九年,也是民國二十三年,久保天隨到澎湖一遊,並寫下漢詩集《澎湖游草》,更請當時福建的名詩人陳衍替其作序。但這個要求令陳衍有些尷尬,畢竟那時中日兩國關係不甚好(「兩國失和,連歲兵連禍結」),但最後,陳衍引用了春秋時代欒鍼與子重的故事,將久保天隨和自己比擬做欒鍼與子重(「一為欒鍼,一為子重,斷章取義焉可也」)。
(欒鍼與子重的故事,懶得寫了,直接複製貼上維基百科:(鄢陵之戰時)欒鍼見到楚國令尹子重的旌旗,向晉厲公請求說:「楚國人說那面旌旗是子重的旗號,當初下臣出使到楚國,子重問起晉國的勇武表現在哪裡,下臣回答說:『喜好整齊,按部就班。』子重問:『還有什麼?』下臣回答說:『喜好從容不迫。』現在兩國交兵,不派遣行人,不能說是按部就班;臨到事情而不講信用,不能說是從容不迫。請國君派人替我給子重進酒。」晉厲公答應了,派遣行人拿著酒器奉酒,到了子重那裡,說:「我國國君缺乏使者,讓欒鍼執矛侍立在他左右,因此不能犒賞您的從者,派我前來代他送酒。」子重說:「欒鍼他老人家曾經跟我在楚國說過一番話,送酒來一定是這個原因。他的記性真好。」子重接過酒一飲而盡,不留難使者,重新擊鼓。這就是成語「好整以暇」的來源。)
Tags:
10大南投農會伴手禮【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好山好水、景色秀麗、文化薈萃、資源豐富,而外出旅遊特色伴手禮必不可少,許多南投地區農會也推出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的後5項。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網站說明,「農會」的功用為推動農民終身學習,培育優質農業人力資源;營造農村健康生活及生產支援體系,活化鄉村社區組織。輔導農漁民團體永續經營,增進服務功能;加強國際農業合作與兩岸農業交流,擴展農業發展空間等。
農會在台灣農業生產和行銷過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包裝、行銷地方特產,打出知名度,甚至外銷到全球,農會都是其舉足輕重的推動者。
台灣農會最知名的,就是南投信義鄉農會與其產品《馬拉桑》。《馬拉桑》是臺灣導演魏德聖執導的電影《海角七號》中,所出現的一個小米酒品牌,馬拉桑在阿美族語裡原本的意思是「喝醉了」(阿美語:Malasang)。這項產品由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所研發、生產,其廣告標語為「千年傳統,全新感受」。是白色甜酒,味頗像市面酵母飲料,喝多易醉。其誕生原因是2006年魏德聖為拍攝《海角七號》劇情的需要,商請南投縣信義鄉農會研發一種「有點俗、有點可愛,且具有在地感」的酒品,於是該單位以一個月的時間進行研發,推出名為「馬拉桑」的小米酒,並於前述電影上映後推出為實體商品,持續販賣至今。靠著該電影的一砲而紅,成為信義鄉著名的南投伴手禮,該項伴手禮也常賣到缺貨。
南投除了信義鄉農會,還有許多農會推出其特色伴手禮,以下為大家介紹南投10大農會伴手禮。
6. 集集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香蕉方塊酥
集集是一典型的鄉村小鎮,東鄰水里鄉、西與名間鄉為界,南隔濁水溪與鹿谷鄉、竹山鎮為鄰、北與中寮銜接。面積以山坡地、林班地居多,平地僅佔小部分,南側為濁水溪,三面環山、山嶺重疊,濁水溪自東南西流、清水溪在北側亦東向西流向至林尾里交會濁水溪。農業部分,因集集依山傍水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其豐饒多元的農業生態,區內以山蕉、糯米荔枝及火龍果為其大宗,還有柳橙、番石榴、葡萄、山蕨、玫瑰等種植,腹地雖然不大、但因緊鄰清水溪天然無污染的山泉源頭,造就了其質優味美的農產特色。
集集生產出的香蕉香甜又彈牙,為了延續百年香蕉風華,創新並延伸香蕉產品的品項,集集鎮農會與老楊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打造出香蕉方塊酥。與方塊酥結合的香蕉粉,需要採用在地尚未成熟且黏性較低的綠香蕉,切片後烘乾研磨成粉,單純觀察或食用粉末時,可感覺其顆粒較大,係由於綠香蕉本身的纖維豐富,即使製成香蕉粉,在顆粒的口感上仍能吃出它的纖維,濃縮整根香蕉的營養,無麩質,具有天然的抗性澱粉,結合方塊酥的酥脆口感,恰好於食用時不顯突兀又爽口。
成分:香蕉方塊酥
容量:370公克
售價:159元
7. 名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松柏長青茶
名間鄉所生產的茶葉,無論是產量或種植面積,皆是全台第一。能有今日的成就,與當地的自然條件及茶農的處世風格,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松柏嶺地區位居八卦山脈最南端,海拔約四百公尺的台地上,比起產製凍頂茶的鹿谷鄉,海拔高度略低,平均氣溫稍高外,其餘的條件,都極適合種茶。首先因地處山脈東面斜坡向陽處,所以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倘若又是種植四季春此多產的茶種,一年採收四次以上,是毫無問題的。又台地上處處是紅壤類的土質,適合深耕厚植茶葉。此外,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更是其他產茶鄉鎮,所欠缺的優勢。除了上述優良的自然條件外,在地茶農更保有勇於突破,精益求精的態度,亦是開創此茶葉王國的最大功臣。走訪台灣各地的茶區,很難找到一處如名間鄉般,栽植的品種,可以囊括各式的烏龍茶種,如青心烏龍、金萱、翠玉、武夷、四季春等,如此多樣性的栽種,也代表名間鄉民勇於嘗試的性格。
成分:茶葉
容量:75公克*2罐
售價:1600元
8. 南投市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投農米
南投市位於南投縣西北隅,貓羅溪貫穿其間,河谷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溪兩側東為南投丘陵,西為八卦山台地,皆屬平坦紅壤土質,與河谷狹小平原,均肥沃適合農耕,因此農產品非常豐富。溪兩岸沖積平原盛產稻米,品質優良,為南投市知名特產之一。南投米灌溉來自濁水溪的優質水源,灌溉水質無汙染,並於產地收穀、烘乾、碾製一貫作業。南投米粒粒飽滿、晶瑩剔透,蒸煮後,散發出甘甜米香,細細咀嚼,滿滿幸福!
成分:稻米
重量:5公斤
售價:220元
9. 國姓鄉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國民姓福禮盒
國姓鄉山多平原少,耕作土地相當有限,農民經濟所得也相對不高。經濟產業一直以農業發展為主,多種植檳榔、枇杷、草莓、玫瑰花、香蕉、火鶴、火龍果、芭樂等等。北山茶位列本縣茶中極品;本鄉的香蕉生產為全縣第二位;而南港村則是台灣水鹿的故鄉,補中極品-鹿茸也是本鄉一大特產。初春時節,中潭公路旁的觀光草莓園,垂涎欲滴草莓,吸引遊客駐足採果購買。另外,尚有柑橘、蜜汁楊桃、芭樂、甜桃、無子檸檬、波羅蜜、蜜釋迦、香菇…等特色農特產,待遊客購買品嚐!
組合品:
.香菇 - 來自九份二山微氣候,香氣十足
.冷泉米 - 來自北港橋新豐農場的鴨禾米
.薑黃 - 有機轉型期薑黃滿五年方能採收品質保證
重量:健康菇菇、薑黃粉各50公克,冷泉米500公克
售價:2600元
10. 埔里鎮農會
推薦人氣伴手禮:玫瑰淡酒禮盒
埔里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四季氣候溫和及水質純淨甘美,孕育出豐盛的物產,也因此生產出名聞中外的「埔里美酒」;埔里農會特地設立酒莊於風光明媚的風景區──鯉魚潭邊,猶如世外桃源般寧靜優美,因此釀造出優質好酒。埔里農會酒莊,堅持採用代表當地水果與農特產作為原料。為了提升埔里地方農產精緻質量,讓埔里「水甜酒鄉」更加名正言順,埔里酒莊於2002年開始,引進農業改良場研發與農民契作的食用玫瑰,精心釀製的「真情玫瑰」和「玫瑰淡酒」,於2008年和2011年參加比利時布魯塞爾世界酒類評鑑,八十多國同場競爭獲得銀牌獎,為台灣農業在世界酒品市場嶄露頭角。
成分:再製酒、玫瑰花
容量:400ml*2瓶
售價:760元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