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震撼!Google成立母公司Alphabet的三個可能原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Alphabet的架構,可說是和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控股集團模式十分相似。
網路時代巨人Google今日於官方部落格,震撼宣布成立母公司Alphabet,來統籌管理原本Google旗下所有業務與產品。Alphabet旗下將有著集結所有網路產品的Google、解決老化問題的Calico、打造智能居家裝置的Nest、高速光纖網路Fiber、新成立的智慧城市開發公司 Sidewalk、負責開發尖端科技的Google X前瞻實驗室,與負責Google對外投資的Google Ventures和Google Capitals等子公司。
其中規模最龐大,同時也是外界最熟悉的將是Google,掌管著搜尋引擎、Google地圖、YouTube影音平台、Android系統、Google商城的應用程式,和廣告業務等核心項目,這些項目在去年為Google帶進約660億美金的營收,其中搜尋和YouTube影片的廣告營收占了約九成。
在Alphabet的新控股集團結構下,現任Google執行長同時也是共同創辦人的賴瑞.佩吉(Larry Page),將擔任Alphabet的執行長,而另一位共同創辦人賽吉.布林(Sergey Brin)則將出任總裁一職。而新體制下的Google,其執行長則將由原來Google產品與工程業務副總裁桑達爾.皮猜(Sundar Pichai)出任。
Alphabet的架構,可說是和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柏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控股集團模式十分相似,柏克夏.海瑟威商業帝國旗下有著包括BNSF鐵路、Geico汽車保險,與Dairy Queen霜淇淋與速食餐飲等業務。
其實現任Google執行長賴瑞.佩吉,去年十月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表示Google並沒有預設的理想公司型態,不過他特別提到他個人十分尊崇巴菲特的經營模式和管理型態。在稍後的投資人會議中,他也提到希望遵照柏克夏.海瑟威集團的模式,來管理體系日漸複雜龐大的Google公司。

Sundar Pichai|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Google此番組織重整,背後有數個可能原因:
- 保持創新性:藉由清楚劃分子公司,將Google各子品牌獨立,各個子公司將能擁有更多決策權、保持商業考量上的彈性,且可以更專注地開發旗下產品,追求該領域的創新發展。從某個角度來說,Google的搜尋、廣告和影音等核心產品,代表著現階段的重點方向,然而其他獨立出來的子公司,則可能是Google甚至全人類未來的重點發展項目,隱含著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價值。賴瑞.佩吉也在公開信中提到:「在科技產業這個由革命性想法,來創造下一個重大發展項目的領域,你必須要不安於現狀,才能有所突破,維持自身的重要性。」
- 滿足投資人需求與期待:Google從早期搜尋引擎起家,到後來開始多方拓展旗下業務,包括跨足到醫療照護,和無人飛行機等項目。然而Google新涉獵的這些項目,往往無法在短期內為投資人帶來回報,甚至面臨極高的虧損可能性,因此投資人多希望Google管理者,能更專注在為Google創造營收的廣告和影片等項目,同時清楚揭露這些項目的盈利狀況。新的控股公司結構,將帶來更高的財務透明度,賴瑞.佩吉在公開信中表示,從今年第四季開始,除提供母公司Alphabet的財務運作情況,也將提供Google子公司的財務報表,讓投資人更清楚了解核心項目的營運情形,希望讓對於Google投資非傳統專案,而感到不安的投資人能夠寬心。
- 公司分工更明確:在控股集團架構下,賴瑞.佩吉和賽吉.布林將負責Alphabet母公司的整體營運方針和規劃,而每個子公司都將有各自的執行長,向賴瑞.佩吉匯報負責。此制度下的分工將更為明確,除了管理更有效率,同時子公司發展也將更為專精準確。
為什麼將公司重新命名為Alphabet(字母)呢?共同創辦人賴瑞.佩吉在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喜歡Alphabet這個名字,因為它集結代表語言的所有字母,而語言恰好是人類最重要的創新之一,同時也是我們建立Google搜尋引擎的核心。」對Google創辦人而言,Alphabet可說是Google核心精神的延續,同時也象徵Google邁向數位未來的龐大野心。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資料來源:Larry Page / Google Blog, Conor Dougherty / NYTimes, Alex Fitzpatrick & Matt Vella / Time, & Alistair Barr & Rolfe Winkler / WSJ
本文經新媒體世代 What’s Next for New Media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2022年總共發射約5500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2023年7,500顆,成長至2030年17,350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2024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