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沒了之後:13張圖表帶你看下一任總統接下的經濟爛攤子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處在人口結構轉折點的台灣,即將在2016年迎來第一場人口負債期的總統大選。因為民間消費不振、投資大幅衰退、以及公共債務飆升,展望未來台灣其實已經沒多少選擇。這不僅會是新任總統當選人的考驗,也是所有台灣人必須共同面對的一道關卡。
2008年11月4號,歐巴馬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不過他當時可能雀躍不起來,因為前任總統小布希留了一個經濟大蕭條的爛攤子給他:2008年美國道瓊指數跌破萬點,美國進入二次大戰以來最大的景氣衰退,失業人口從不到700萬,飆升到1500萬以上。而且,許多聯邦州已經出現嚴重債務問題,像是美國西岸的加州,多次宣布進入財政緊急狀態,十多個州財政危機程度甚至更加嚴重。
美國經濟經歷長期的房地產泡沫侵蝕,金融業和許多企業債務累累,高油價傷害民間消費,人民被房貸壓到喘不過氣來,美國隱藏多年的各種社會問題,在歐巴馬上任後,一年內全部大爆發。2009年3月,道瓊指數只剩6000點,美國聯準會(FED)被迫啟動前所未見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 QE)拯救美國經濟。

資料來源:https://stock-ai.com

資料來源:www.tradingeconomics.com
實施量化寬鬆一次不夠,聯準會又做了第二次,甚至最後做了第三次,於是歐巴馬成了美國歷史上舉債最多的美國總統,但當時他也無可奈何,因為2008年美國的人口結構面臨長期的人口紅利轉人口負債,地方債務惡化,炒房泡沫破裂,舉債救經濟是不得不採取的對策。

資料來源:http://www.tradingeconomics.com

資料來源:聯合國

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但這樣的場景,似乎不只出現在美國。2015年,台灣也開始進入長期的人口負債結構,2016年勞動人口比2015年少7萬,2017年比2016年少8萬,2018年比2017年少10萬,一年比一年減少更多。
勞動力轉變成受扶養的高齡化人口,這是55年來台灣再度面臨人口負債結構的悲觀時期。進入老年化的台灣,中央及地方公共債務合計超過台幣6.5兆,台灣政府在債台高築的局勢下,繼續增額發行公債,從2004年至2015年,1年以上非自償債務實際金額,從台幣3兆8784億元暴增到6兆1205億元,而且金額未來勢必會持續增加。
台灣經過10多年的選舉文化,地方政府為爭取選票虛擲公帑,財源收入只有固定稅收,地方首長卻為了選票亂開支票,擴大舉債,議會監督完全失能,加上中央地方財政收支劃分法早已過時,問題一大堆,中央政府也無可奈何,行政和監督單位無法互相制衡,債務當然不意外地扶搖直上。

資料來源:審計部、財政部
從財政部國庫署統計數據來看,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超過5.37兆元;短期債務未償餘額超過2600億元,而且這只有「公共債務法」規範的債務,如果加上中央與地方的長期債務、短期借款、非營業基金,舉債金額至少7.1兆;還有軍公教退休金8.7兆、勞工保險8.8兆,台灣政府總負債很可能已經超過台幣25兆,以台灣人口2346萬人來算,每位國民平均負債要分攤百萬元。

資料來源http://www.nta.gov.tw/default.aspx?isComputer=Y
截至今年6月底,苗栗縣1年以上債務占該政府總預算67.67%,早已超過舉債上限50%,而宜蘭縣的1年以上債務占總預算則是63.9%,暫居第二名。舉債是為了追求未來經濟成長,提前挪用資金;但是當舉債是為了償還舊債,新建設大多也不是為了望眼未來經濟成長,只是為了暫緩眼前的燃眉之急,如同信用卡以卡養債,財政與經濟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部門的債務成長全部大於經濟成長,債務未償還餘額占國民生產總額的比重越來越高,雖然台灣的債務比重和國際上許多高負債的國家相比情況輕微許多,但這不是長久之道,以債養債,未來必然走向破產之路。
許多地方政府雖然帳面的債務較低,但其實是透過土地炒作和買賣,掩蓋攀升的債務,只要房地產持續上漲,不只地方政府的債務不成問題,甚至台灣大多數人民的財富都會成長,這也是前苗栗縣長劉政鴻對於債務處理最有信心的原因:只要縣府標售土地成功,土地和房價炒高,債務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總處
數據會說話。2011年底,台灣國富毛額187.1兆元;扣除折舊後之「國富淨額」為146.9兆元,是近2006〜2011年增加最多的一年,2011年台灣各地土地公告現值調升,就讓國家財富增加6兆元。另外建商蓋了不少房子,加上房價上漲也貢獻了2兆元,全台家庭的房地產價值為31.4兆,除以全國 805.7萬戶,平均每戶擁有的房地產價值是390萬元,平均每個家庭房地產價值增加24萬元,總計全國房地產價值至少高達105.2兆。
到了2012年底,台灣國富毛額197.5兆元;扣除折舊後之「國富淨額」為155.1兆元,2012年台灣各地土地公告現值調升0.9%,土地部分就讓國家財富增加3.6兆元,建商繼續蓋房子,房價繼續上漲,全民資產又增加了,全台家庭的房地產價值為35.3兆,平均每戶家庭資產1090萬,每戶擁有的房地產價值是420萬元。所以,只要房價年年成長,台灣從人民到政府,資產源源不絕的成長,那麼什麼債務問題都沒了。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