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消委會:跑鞋不是越貴越好 業餘跑手最好選較厚底鞋

消委會:跑鞋不是越貴越好 業餘跑手最好選較厚底鞋
Photo Credit: 渣打香港馬拉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消委會:除非是訓練有素的跑手,否則毋須選購馬拉松跑鞋,因為該類跑鞋的保護性能較普通跑鞋差,包括鞋底較薄,幾乎沒有支撑足弓、緩衝和減震等功能,容易導致受傷。

消委會的《選擇》月刊發布的最新跑鞋測試報告發現,貴價跑鞋的功能未必最佳,消費者要按自己的體格及需要,選購合適的鞋款,例如有扁平足的人,可選穩定型跑鞋。

跑鞋測試由國際消費者研究及試驗組織(International Consumer Research & Testing,ICRT)及德國消費者組織統籌,測試9個品牌共15款跑鞋。主要分兩大類:(1)適合一般人士穿著的中性neutral跑鞋,佔測試中的9款,(2)適合低足弓和扁平足跑手的穩定性stability跑鞋,佔6款。售價由$700元至$1,220元不等,每隻鞋重介乎278克至353克不等,相差約27%。

測試範圍包括生物力學、壓力分布和耐用程度,分別由專家和24位經驗跑手評分,當中一半跑手屬足踝內旋過多(或稱扁平足)。

在中性跑鞋組別,跑手評分以Asics和New Balance取得最高分。在減震功能,Mizuno和Salomon都屬「非常顯著」,Ascis和New Balance評為「顯著」,其餘Adidas,Saucony,Brooks和Reebok都是「不顯著」。

至於穩定跑鞋組別,跑手最愛是Ascis及Mizuno,Nike最低分。支援足踝內旋的功能(即減低因跑步導致膝蓋勞損及足底筋膜炎機會),以Nike Zoom Structure 18的效能最好,Mizuno Wave Inspire 11的效能亦佳。減震功能方面(減少跑步時關節壓力及勞損),以Salomon X-Scream 3D最好,其中次是Mizuno Wave Ultima 6。報告又指出,跑步時若感到足部疲勞,有可能是因為腳掌受很大壓力,或者壓力分布不平均,New Balance 880 V4的評分最高,Nike Zoom Structure 18的表現較遜色。

由骨科醫生、運動科學家及矯形鞋技師組成的專家組,對15個鞋款的設計和對腳部的保護的評分大致相同,除兩款樣本被評為3分外,其餘13款都獲評3分半。

花多眼亂?以下是報告中挑出的重點項目表現突出者:

跑手用後評分:Ascis Gel Cumulus 16、Ascis GT-10003、New Balance 880 V4、Mizuno Wave Inspire 11

最配合扁平足腳形:Mizuno Wave Inspire 11、Nike Zoom Structure 18

減震效能最好: Mizuno Wave Ultima 6、Salmomon X-Scream 3D

最耐用: Brooks Adrenaline GTS 15

消委會指出,近年馬拉松愈來愈受歡迎,但除非是訓練有素的跑手,否則毋須選購馬拉松跑鞋,因為該類跑鞋的保護性能較普通跑鞋差,包括鞋底較薄,幾乎沒有支撑足弓、緩衝和減震等功能,容易導致受傷。報告引述港大方少萌博士指出,香港的馬拉松跑道大多數是石屎地,硬道和回彈力都較大,一般參賽者在這些地方跑步時,應選較厚底、保護性強的跑鞋。專業跑手則穿馬拉松鞋會有較佳表現。

消委會又提醒,參與實驗的跑手都是歐洲人,腳型與亞洲人或有不同,消費者應親自試穿不同款式才選購,而且最好選擇下午才去試鞋,因腳部經步行後,尺碼會較大;同時要穿跑襪試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