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領域達人嚴選14本入門書:讓你看清(學校不見得會教的)世界重要知識

三大領域達人嚴選14本入門書:讓你看清(學校不見得會教的)世界重要知識
Photo Credit: ethermoon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個領域的達人為您設計最合適的入門補給,這些補給好讀好懂、輕鬆入口,有些還曾是協助達人打好根基的助力。

想善用時間、充實自己的人文及科學常識,卻又想起課堂上從未認真、會被知識排擠?別擔心,【閱讀‧最前線】邀請了各個領域的達人,為您設計最合適的入門補給,這些補給好讀好懂、輕鬆入口,有些還曾是協助達人打好根基的助力──是的,達人們也曾是菜鳥,趁現在啟程,你也會成為未來的達人!

【科學】選書達人:雷雅淇(泛科學網站主編)

達人嚴選:讓你看清世界(但學校不見得會教)的重要知識!

  1. 如果這樣,會怎樣?》(What If?:Serious Scientific Answers to Absurd Hypothetical Questions)小時候總會問一些很無厘頭的問題,但百百種的疑問卻通常只得到一個解答:「問那麼多做什麼,作業寫完沒?」;於是某一天我們突然發現,自己再也不問問題了。所以當那些天真的蠢問題,卻在《What if?》裡被認真回答的時候,有一股難以名狀的感動。我們總想像科學的世界很深奧、很複雜、很嚴謹,但其實它的本質就只是提出問題然後被回答解決,這麼簡單而已。
  1. 《森林秘境》(The Forest Unseen: A Year’s Watch in Nature)在《森林秘境》裡,撒落的一抹陽光、吹拂過的一陣微風、路旁的一株小草、輕輕飄下的一片雪花……這些身邊尋常的風景,原來都是一個個不尋常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許有一點科學,但帶來更多的是 感動。觀察,是科學的起手式;但觀察不只是「看」到,讓自己帶有想像力、保有好奇心、還有一些執著,才能看到平日見而未見的世界。
  1.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性,對生物來說何其重要,卻老是消失在健康教育的課堂裡。老師不知道怎麼教、父母也不曉得要怎麼說「你」是打哪來的;我們的性知識,就跟藏在 D 槽裡羞於見人的影片一樣雜亂,還充滿了許多誤解。有《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這本書真好,能輕鬆又充滿知性的解惑這關乎生命,卻總不知該從何問起的人生大事。
  1. 空想科學讀本》(空想科学読本)如果覺得科學無聊,那一定是你還沒打開《空想科學讀本》。我們都想過:那些在動畫或漫畫裡習以為常的事,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可能辦到的嗎?天空之城要有多大的浮力才能漂浮在空中、蠟筆小新是怎麼用屁股走路……,當這些問題被認真的用科學演示,才發現真正令人玩味的不只有空想世界,還有科學。
  1. 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Energy for Future Presidents The Science Behind the Headlines)直立人可能漠不關心,但現代智人不可不知的議題,就是能源。沒有辦法想像這個世界沒有能源,能源政策更關乎著一個國家的未來。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些對能源的想法:希望電價不要漲、要全面反核、要使用乾淨的再生能源……,但若這些對策只是理想而不了解狀況,那一切只是空談。《給未來總統的能源課》不只帶讀者一窺能源面貌,也盤點了各種替代能源的可行性,這不只是未來總統,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上的能源課。

【哲學與人文】選書人:人渣文本

達人嚴選:讓你看清世界(但學校不見得會教)的重要知識!

  1. 自願被吃的豬》(The Pig That Wants To Be Eaten:And ninety-nine other thought experiments)只要識字以上程度能讀懂,但這本書也可以撂倒哲學系的教授!本書一次塞給你一百個哲學問題,卻不會有消化上的困難,這就是當代第一哲普作家巴吉尼的功力所在。對哲學有不同程度認知的人能從這本書找到層次有別的生活靈感。
  1. 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An Introduction)歐巴桑為什麼會沉迷老梗連續劇?是因為她們生活空虛?家庭不和?事情沒有笨人想的那麼簡單,但也有可能比笨人想得還簡單。本書提供上世紀末對於解讀流行文化的重大成果總匯,就算是只翻看其中的一小節,也會有大收獲。
  1. 維根斯坦的撥火棒》(Wittgenstein’s Poker: The Story of a Ten-Minute Argument Between Two Great Philosophers)分析哲學與科學哲學一直被視為是古怪阿宅的玩意,但本書用小說般的筆觸帶你進入這個其實充滿熱情的世界。維根斯坦是上世紀最有貢獻的哲學家,巴柏則擁有冷靜清澈靈魂,本書由兩人的小衝突出發,帶出二十世紀中一場華麗哲學盛宴的圖譜。
  1. 神的演化》(The Evolution of God)哲學潛藏在宗教之中數十個世紀,並隨著宗教一同演化。我們雖然以為自己心中沒有神,但神的影子,早已經安裝在我們文化符號的最深層。閱讀本書的過程,可以幫助你把這些概念釐清出來,你將知道自己並非一無所有。

【認識台灣】選書達人:許建榮(澳洲Monash大學文學院兼任副研究員)

達人嚴選:讓你看清世界(但學校不見得會教)的重要知識!

  1. 《看見十九世紀台灣:十四位西方旅行者的福爾摩沙故事》(Curious investigations: 19th-century American and European impressions of Taiwan)歷史學者費德廉(Douglas L. Fix)研究十九世紀西方人對台灣的紀錄多年,本書彙整十四位造訪台灣的西方人所留下的遊記、書信與調查報告。這些點點滴滴的紀錄,生動地拼湊與再現十九世紀台灣的各地人文樣貌、生活與歷史文化。
  1. 台灣人四百年史》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在 1962 年首度出版,期間經過數版迄今已經超過半世紀。本套書是首部以人民史觀、人本主義以及社會主義等人文關懷為出發點的史書,是近百年來台灣人追尋自我認同與歷史定位的重要著作。
  1. 宮前町九十番地》本書由張超英口述,陳柔縉執筆;誕生在 1930 年代的日治時期富家少爺張超英,一生見證許多台灣大歷史。張超英家族故事牽扯台灣、日本與中國超過一世紀的三角歷史情結,他的故事更跨越了近代台灣政治的黨派藩籬,他的璀璨人生其實也是一部精彩的台灣歷史。
  1. 《台灣史101問》歷史學家強調「歷史是現在和過去的不斷對話」,因此,歷史學者不只要講故事、解釋故事,更要提供歷史經驗供大家參考。李筱峰教授的這本書挑出 101 則影響台灣的關鍵歷史問題,透過歷史時空與現在的對話,了解這些歷史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意義。
  1. 《想像與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語言與文字的發展並沒有一定的規則,台灣社會的漢文書寫具高度自主性與創作性,此特性在日治時期表露無遺。日治時的台灣文字書寫發展與國族認同與文化想像有高度連結,當時的各種文體涵蓋著多重的階級、政治、文化與思想等意義。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