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創造一段美好的感情?心理學家:關鍵在接住對方的「需求」

如何創造一段美好的感情?心理學家:關鍵在接住對方的「需求」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正決定愛情是否美滿的關鍵,不是在於有沒有小三出現,而是我們能不能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接住對方的需求。如果我們總是能適時地接住對方的情緒,那麼這將帶來一段美好的關係;反之,則會讓關係留下越來越多的傷痕,終有一天會爆炸的。

文:Psydetective

有許多人在碰到感情問題時,可能會採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不見為淨」的方式來面對。但是這真的是一個好方法嗎?也許短時間內能避免衝突發生,但是長期累積的心理壓力,卻會成為愛情破裂的導火線。

根據心理學研究指出,雖然避免討論彼此的議題或許和自我保護、以及為了保護這段關係有關,但是這樣的行為往往和關係滿意度有著負相關。也就是說,溝通少的愛情,往往也是讓人不滿意的愛情[1]。許多人在被另一半告知要分手時,往往很錯愕,覺得「不是一切都好好的嗎?」其實那是因為你忽略了一件事:愛情並不會一直都好好的,而是一個需要不斷溝通、協調、互相瞭解與改變的過程。

過去心理學對於愛情的研究,比較注重於依附類型的分類。自從丹佛大學(The University of Denver)的Cynthia HazanPhillip Shaver兩位學者,將過去研究小孩子的依附理論拿來套用到成人依附關係研究之後[2],依附理論就一直被人們所熟知。過去,我們總是習以為常地聽到某某人是一個「安全依附者」,所以他在愛情裡面的安全感比較高;某某人在愛情裡是一個「焦慮依附者」,所以他在愛情裡很容易焦慮,在聯絡不到女朋友的時候就會奪命連環叩……。

但隨著愛情心理學的進展,心理學不再把依附類型視為一種人格類型,而把依附類型看成是兩個人互動時,所展現出來的關係樣貌。國內學者孫頌賢、修慧蘭就曾經發表過一篇研究,發現我們會因為互動對象的不同,展現出不同的依附型態[3]。也就是說,其實決定一段關係是否穩定,有一部分的因素來自於「你的互動對象是誰」。其實這和過去的看法相比是比較樂觀的,即使我們是很容易不安的人,也有可能找到一段適合自己的愛情。

一項德國耶拿大學(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y Jena)和卡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Kassel)的研究則指出,雖然神經質的人往往會讓愛情變得比較糟糕,但若你處在一段浪漫的關係裡,女性的神經質傾向有可能會顯著地下降;而不論男女,對於愛情的解釋偏誤皆會隨著浪漫的愛情而下降,我們變得比較不容易對愛情產生不切實際的負面解讀[4]。

但是,我們又該如何創造一段美好的感情呢?研究親密關係多年的John Gottman指出,真正決定愛情是否美滿的關鍵,不是在於有沒有小三出現,而是我們能不能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接住對方的需求。如果我們能適時地做到,那麼這將是一段美好的關係;反之,則會讓關係留下越來越多的傷痕,終有一天會爆炸的。

也許你會說,可是對方老是要在我工作完很累的時候陪她講電話,或是總要我每天接送她上下學,不然就鬧脾氣,我又該怎麼辦呢?這時候,Gottman會告訴你,你們應該來一場溝通大會了!

所謂的溝通大會,指的是雙方要輪流訴說自己的需求。你們應該找一個安靜無干擾、可以長時間好好談的地方,坐下來說說彼此的需求,也許一個禮拜一次。這樣的溝通或許會讓你們有一些摩擦,但比起真正踩到彼此地雷而大吵一場,這樣的溝通會更有助於關係的更穩定。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坐下來之後,你們輪流擔任訴說方與傾聽方。在訴說方訴說時,應該要盡到三個責任:

1. 了解(Awareness)─了解哪些話可能會刺激到你的伴侶,並且採取「以自己為重心的句子」來告訴對方你的需求,不要責怪對方「為什麼你都不接我電話,害我很生氣!」,而是說「我真的很希望你能跟我講電話,我真的很想要你陪著我」。在述說時,不要跑題,單就眼前的事件來討論,才不會變成翻舊帳大會。

2. 寬容(Tolerance)─我們不一定要接受對方的觀點,但我們可以接納彼此。在愛情裡,爭執誰對誰錯是沒有意義的,往往會讓關係變得更糟而已。我們今天會有這些想法,和我們過去的經驗有關,我們需要的是了解與接納對方的一切。你可以不認同,但是為了彼此的和諧,你要試著體諒對方的想法。

3. 變批評為願望或積極需求(Transforming criticisms into wishes and positive needs)─不要跟對方說:「我真的很不喜歡你不接我電話」,因為這句話並沒有帶來解決方式。與其這麼說,不如給出一些可能的方法:「我覺得如果能夠在你下班之後,陪我講講電話,也許我就不會這麼焦慮了。」提出一些解方來討論,才有助於彼此關係變得更好。

而在聽對方說時,千萬不要急著反駁,或是提出自己想溝通的議題。等到眼前的議題溝通完之後,再來交換身分,讓彼此都有機會講出自己想討論的議題。傾聽方此時的責任是:

1. 理解(Understanding)─不一定要接納對方的所有行為,但要接納對方有這麼想的權利。Gottman說,69%的情侶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與問題共處,找到適合彼此的方式,會比試圖改變對方來得更好[5]。

2. 無防衛傾聽(Non-defensive listening)─訴說方有責任不刺激傾聽方,但傾聽方有時候也需要靠自己來平復情緒。當你感到情緒起伏時,試著用下面三種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吧!你可以試著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接著,把伴侶所說的話、以及你的反駁寫下來,整理好之後,輪到你講的時候再講出來。而寫字本身也有助於放鬆情緒;最後,記得你愛對方,並且尊重對方,想想你們關係中的美好片段,有助於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