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和外國朋友成功進行「語言交換」的9大訣竅

和外國朋友成功進行「語言交換」的9大訣竅
Photo Credit: International Disaster Volunteers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a> CC BY 2.0

Photo Credit: Jirka Matousek CC BY 2.0

今天想聊聊語言交換。

語言交換,是一種互惠的語言學習方式,兩個不同的語言學習者透過學習對方母語,一起增進彼此語言程度的一種交流方式。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有一個台灣人想學英文,一個美國人想學中文,他們就可以透過語言交換的方式來練習彼此的目標學習語言。

我觀察到台灣人的語言學習問題,不是我們學的不夠多,而是我們一直都在用錯誤的方法學英文。我們學英文的目的,只是為了在考試中拿高分(小考、段考、聯考、多益、托福…),而不是為了要能開口說英文。導致學了十幾年的英文,卻還是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我常常比喻我們的英文學習,就像是一直在往英文銀行裏頭存錢(單字、文法),卻都不提出來用一樣。當然,如果你的英文銀行裡的戶頭空空,你還是得想盡辦法存東西進去,才能想怎麼提錢出來用;可是大部分的人,其實已經都是英文銀行裡的大富翁了,但是就是找不到可以提錢的ATM。之前分享的三個方法,就是要幫你把錢提出來!

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背誦法影子法回音法毛爺爺(番外篇)

(推薦閱讀:三個方法每天10分鐘 打通英文口說的任督二脈

至於錢領出來了,要怎麼花呢?在台灣沒有辦法創造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你24小時說英文,但是你仍然可以透過一些方法讓自己每周有一段時間說英文。語言交換就是一個練習「花錢」很好的方式!

很多人想要增進自己的英文口語能力,都會希望透過「語言交換」的方式來練習。我很推崇透過語言交換來練習口說,又或者更應該說,我很推崇這種與人直接互動的方式來練習口說,因為我自己就從中獲益不少。

我的語言交換的經驗雖然不算太豐富,但扣除那些心態不純正的妖魔鬼怪,以及試了幾次不合tone的,前前後後也有3個長期穩定的交換(超過半年,每個禮拜都會見面一次到兩次)。

遇過的妖魔鬼怪像是有一個第一次交換完,說再見的時候冷不防親了我的臉頰一下,我嚇得彈開,他表現得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但是他明明就是德國人,親臉頰根本就不是德國人的打招呼與告別方式阿!而且當時他也已經在台灣待了一段時間,根本就是故意的…

第二個是英文課的加拿大老師,一開始只是簡訊聊天,後來提議要語言交換,我答應了之後,很認真跟他討論語言交換的形式,結果才發現對方根本不是想要語言交換。他跟我說對很多外國人來說,語言交換就是「口水交換」,是大家拿來把妹的手段罷了!他還花時間跟我這個他口中的silly gal解釋,以他英文家教的行情,一小時可以賺到8百塊,我要拿什麼跟他交換?

……再怎麼樣也不是拿貞操跟你換吧!

在這樣一路的嚐試與學習後,慢慢的也摸索出一套語言交換的方法,知道怎麼篩選自己適合的夥伴,還有如何進行才能長久互惠。

我也發現語言交換的重點不在語言,而是彼此生活經驗的分享和思想的交流,是一個很好跳出框架思考的訓練。和不同國家的朋友語言交換時,我就好像在那一個小時,到對方國家神遊了一趟呢!

對我來說,語言交換已經不是在做英文口語的訓練,而是在做英文表達能力、用英文思考、用英文深入談論一個話題的訓練。它訓練的不是英文口說,而是思考方式。

Photo Credit: martin CC BY ND 2.0

Photo Credit: martin CC BY ND 2.0

至於要怎麼挑選語言交換夥伴以及如何進行語言交換呢?以下有9個建議:

1. 確認對方有顯而易見的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

在講進行方式之前,我想先分享篩選適合自己語言交換夥伴的方法。我近期3個語言交換,分別是跟來自捷克、紐西蘭、荷蘭的人交換,3個找到的管道都不同,但是願意讓我和他們交換的最大原因是:

他們3個都有顯而易見的持續學習中文的動機。

是學了就要用的動機,不是指是一時興起,或是剛好在台灣,所以順便學學中文的這種可有可無的動機。

(1)捷克男孩T
學習動機:之後回來台灣念書、在台灣有女朋友

是在布拉格的一個party上朋友介紹認識的,他說他曾經在台灣交換一年,學了一點中文,在台灣有一個女朋友,所以打算申請台灣的MBA。我當時剛學捷克語,也想找個語言交換夥伴,於是就提議和他一周兩次的碰面。我評估了一下,雖然我們兩個的目標學習語言都是初級階段(他中文、我捷克文),但是雙方英文表達能力都還不錯,所以很順利的就在布拉格找到語言交換了。

(2)紐西蘭人L
學習動機:工作需要、會留在台灣一段時間

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他在布告欄上貼的小紙條,我當時沒有刻意找,但因為喜歡他很清楚明瞭的公告,所以當下只是順手撕來,幾天後要洗衣服在口袋裡看到那張小紙條,也是很隨意的回信給他,見了面才覺得一拍即合。他的公告是英文寫的,但我忘記原文,他的中文意思大概是:

你好,我叫L,我來台灣已經一年了,也學了一年的中文,程度大概在中級,我會在台灣待五年,前兩年學中文,之後三年在紐西蘭經貿辦事處工作,如果你也想練習英文的話,請你跟我聯絡。(然後附上一張正面半身照)

P.S. 我平常喜歡跟我太太在台灣各地旅行。

我想會讓我撕下他的小紙條,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後面的P.S,很顯然是刻意加上去的。不是妖魔鬼怪,也怕妖魔鬼怪來亂。

(3)荷蘭B
學習動機:漢學系、在台灣就是來學中文、以後回荷蘭還是會繼續學中文

一個華語教師朋友介紹的,他在荷蘭萊頓大學念漢學系,目前是大二的學生,今年來台灣交換,我的朋友說他是很認真的學生,程度非常好,希望可以有更多練習口說的機會。我一開始有些考量是不知道時間怎麼配合,但是後來決定把他邀入我的一個英文讀書會,讓他1個荷蘭人對我們3個台灣人。這樣不僅他可以學到更多不同台灣文化、習慣不同人的腔調、認識更多台灣朋友,我的兩個朋友也可以和外國人練習英文(荷蘭人英文程度都不錯,接近母語者水平,B也不太有口音),我自己負擔又不會太重,偶爾請假,他們三個自己都還是可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