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不均、低薪,約166萬家庭所得「負儲蓄」達19,285元...吳敦義:修社會救助法因應

分配不均、低薪,約166萬家庭所得「負儲蓄」達19,285元...吳敦義:修社會救助法因應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吳敦義表示,幾乎全球各國都有貧富差距的問題,政府已針對低所得者修改社會救助法因應,讓扶助的門檻放寬,增加就業機會,讓貧困者脫貧。

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顯示,台灣所得最低20%的家庭(約165.8萬戶)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1萬9285元,另外,高所得家庭光是1年的儲蓄金額,就高於所得最低20%及次低20%家庭1年的可支配所得。學者指出,這是人口高齡化、低薪和財富分配不均的所導致的現象。

央廣報導,主計總處統計,2014年國內家庭戶數829萬戶,所得總額新台幣10兆616億元,較2013年增加2.74%。若將國內家庭按所得高低分成5等分位,每一等分位代表165.8萬戶,去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僅31.7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33.6萬元,平均每戶「負儲蓄」1萬9285元。

所得最高20%家庭,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192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127.2萬元,平均每戶1年可以存下64.8萬元,也就是說,高所得家庭光是1年的儲蓄金額,就高於所得最低20%及次低20%家庭1年的可支配所得。

相關閱讀:

學者:和人口高齡化、低薪、分配不均有關

自由報導,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65歲以上占了近一半,多數依靠儲蓄或退休金生活,因此出現「負儲蓄」,這是人口老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宜解讀為「入不敷出」。不過,官員也坦言,另有一半低所得家庭確實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

自由另一篇報導指出,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表示,通常老人與年輕人比較容易出現「負儲蓄」,因為老人靠儲蓄及退休金生活,年輕人則是剛出社會薪水低。而這個情況愈來愈嚴重,一方面是高齡化趨勢,必須存更多錢才能支應退休生活;一方面是年輕人低薪化,且受教育時間拉長,薪水卻沒有增加。

胡勝正認為,低薪問題與分配不均有關,不僅影響總體消費,且造成消費M型化,過去消費最大主力是中產階級,隨著中產階級消失,消費力下降,影響經濟表現。他說,所得分配均化,才有助消費,進而增加生產,經濟才會有活力。

吳敦義:修社會救助法因應

央廣報導,針對台灣貧富差距大,副總統吳敦義31日出席「第一屆全國經營者大會」後表示,幾乎全球各國都有貧富差距的問題,政府已針對低所得者修改社會救助法因應。

他提到,這也是政府修改社會救助法的原因,讓扶助的門檻放寬,增加就業機會,讓貧困者脫貧。

相關閱讀: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