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幸福指數台灣勝日韓 「主觀幸福感」排名卻屬中後段班

國民幸福指數台灣勝日韓 「主觀幸福感」排名卻屬中後段班
Photo credit: Corbi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宏政說,很多人為了改善物質生活不擇手段,就算虧待家人、苛刻勞工、汙染環境,亦在所不惜,「但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才發現自己不但不幸福,還失去了全世界!」

行政院主計總處8月31日公布「國民幸福指數」,國際指標綜合指數6.76分,較去年減0.17分,與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34個會員國及2個夥伴國相較,排名在37國當中的第18名,在列入排名的三個亞洲國家中則排第一,優於日本的21名、南韓的28名。

根據主計處資訊,在11個領域,台灣在「環境品質」領域排名進步2名;「所得與財富」、「教育與技能」及「健康狀況」3領域排名持平;「社會聯繫」、「人身安全」及「工作與生活平衡」3領域,退步1至3名。

而在「自評健康狀況」及「加害(他殺)標準化死亡率」2項指標,則是由綠燈轉為黃燈;環境品質的兩項指標「空氣污染」及「水質滿意度」都仍為紅燈。其餘如工作與生活平衡、主觀幸福感(自評生活狀況)、公民參與即政府治理、社會聯繫等指標是黃燈。

聯合報導,除國民幸福指數統計,主計總處也公布了「國富統計」,由於房價上漲,平均每一戶家庭,因持有的房地產而帶來的財富為1千零18萬元,比起101年底增加了百分之7.4,而102年底前正好是房價大漲的高峰,因此每個家庭來自房地產的財富,都超過千萬元。

然而,從國民財富狀況來看,以家庭為單位計算的房屋自有率高達85%,不過,這85%的有屋階級,是以家庭為統計單位,不是以個人為統計單位。因此,都市的青年上班族、老家有房子的出外遊子等,恐怕很難感受到「千萬房產」的價值。統計到103年的全台灣房價所得比高達8.4倍,台北市更續漲到15.7倍,顯然高房價是造成不幸福的原因。

自由報導,台灣不論每人GDP或薪資均遠低於歐美、日韓等國,但「所得與財富」卻排名第二,遭質疑數據失真。對此,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副處長蔡鈺泰解釋,所得、財富按PPP(購買力平價)計算,由於我國物價水準較低,所以計算排名較前面。

此外,我國「主觀幸福感」排名25,屬於「中後段」,蔡鈺泰表示,國人自評生活狀況分數從2008年的5.5分升至2014年的6.4分,接近OECD國家的6.6分;若依中研院調查,國人生活滿意度為6.69分,也高於去年的6.32分。

中時報導,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蔡宏政說,台灣這些年來的發展,可以用「小頭家的心態」來形容,很多人為了改善物質生活不擇手段,就算虧待家人、苛刻勞工、汙染環境,亦在所不惜,「但好不容易賺了一點錢,才發現自己不但不幸福,還失去了全世界!」

相關評論: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