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蘇打粉可去黑頭粉刺又省錢,真有那麼神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經過調查後,小蘇打粉去除黑頭粉刺只算網路偏方,並沒有良好的效果,醫生更指出,如果長時間使郁偏鹼性的小蘇打水外敷,很有可能會對皮膚造成刺激,甚至導致細菌感染。
你也有黑頭粉刺的困擾嗎?網路流傳一個超省錢的DIY方法,據說只要花2元,利用食用級小蘇打粉敷鼻子,就能藉由「酸鹼中和」的天然原理,溶解頑固的黑頭粉刺,持續兩個月更能讓粉刺逐漸消失,讓你充滿成就感又不傷害皮膚,但真的有這麼神嗎?
探討這個謠言前,我們得先把問題拆成兩個部分來看,一是這個方法真的有效,能去除黑頭粉刺嗎?第二才是有效/無效的原理解析。如果你手癢已經先Google過一輪,應該發現有些人大推,卻有更多網友認為效果差。我們自己DIY的經驗也是成效不彰,無法深層清除粉刺。
實驗結果兩極化,到底為什麼?中華時尚美容協會秘書長陳光耀直白指出,網路傳言是謠言,酸鹼中和的能力沒那麼強,知名皮膚科醫師邱品齊更在臉書嗆明:「這根本是亂講……酸鹼中和就可以去粉刺那世界就太平了。」
陳光耀解釋,粉刺是脂肪酸、小蘇打水屬鹼性,兩者會酸鹼中和,但無法深層清潔粉刺,大家清下來的其實是皮屑,粉刺一樣整根完好躲在毛孔內。邱品齊也指出,小蘇打溶液屬於鹼性,敷久只會「造成皮膚刺激乾燥」,對於粉刺痘痘根本毫無幫忙。
《華人健康網》報導持相同看法,認為長期用偏鹼性的小蘇打水外敷,容易對肌膚造成刺激,輕者皮膚紅腫緊繃、脫屑,重者恐形成溼疹,狂搔癢恐導致細菌感染,也因網路傳言缺乏醫學、學理證據,不足以採信,提醒大家小心。
如果小蘇打粉無法去黑頭,那該怎麼辦?記者進一步詢問,陳光耀認為不要讓粉刺繼續生長,才是最好且完整的方法;他解釋,鼻子油脂正常分泌過程中,當毛孔過度角質化、與脫屑角質合而為一,就會變「鼻頭粉刺」,若白頭粉刺的脂質氧化變成咖啡色,就改名叫「黑頭粉刺」。
陳光耀建議大家不要擠粉刺,也不需要拿粉刺夾拔粉刺,並提供下列5招做為除粉刺的好方法:
1. 保持清潔度:早上起床洗臉一次,晚上洗臉及卸妝各一次。
2. 適度去角質:正常肌膚需兩星期一次去角質,而油性肌需一星期一次。
3. 控制體內男性賀爾蒙的比例:因體內男性賀爾蒙比例拉高,容易造成皮脂腺分泌過多,也就是臉部冒油,容易形成粉刺及痘痘。
4. 可內服或外用:可透過攝取β胡蘿蔔素及維生素E調整體質。
5. 慎選化妝品:選用清爽、滋潤型產品,避免油膩、不好推抹、含礦物質或矽土的產品。
總結來說,小蘇打水除黑頭粉刺效果不優,對躲在毛細孔內的粉刺更絲毫無用,大家若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方式,例如保持臉部清潔、適度去角質、選用清爽型化妝品等等,直接改變身體健康,對於消除粉刺的效果才真正有用。
參考資料:
本文獲網路追追追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一圖看懂 太陽光電三大觀念釐清!2050淨零台灣為何要有太陽光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本文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隨著全球73個國家加入碳稅或ETS,碳定價已被證實是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減緩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尤其台灣產業以外銷為導向,淨零減碳議題不僅是為環保,更關係到台灣企業的競爭力;若不積極面對挑戰,碳價成本將威脅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衝擊產業競爭力。因此,產業轉型發展綠電減排,已是不可不為的生存策略。
當全球綠電應用迅速發展,歐盟更早在2020年取得「最綠年」成果,再生能源佔總發電量的38%,甚至超越化石燃料佔比
為了應對淨零碳排的趨勢,台灣正積極推動再生能源。而太陽光電作為綠能發展的重要一環,經濟部能源局更研擬太陽光電能源用地白皮書,計畫將太陽光電用地需求納入國土規劃架構。然而,太陽光電作為新興能源,對社會大眾來說較為陌生,因此本文從環保、發電效能、經濟效益等三大面向,為讀者破除迷思,說明為何太陽光電會是綠電發展的必選正解。
觀念1:無毒可回收,汙染趨近零
「太陽光電板製造對環境有害?光電會有電磁波對人體影響?」其實,太陽能板結構簡單(主要由玻璃、鋁框和矽晶片組成),材料無毒且可回收,容易模組化又方便建置;目前政府已建立太陽光電模組回收機制,只要遵守環保法規製造太陽能板,幾乎不會排放汙染物。此外,光電發電設備主要由光電模組與變流器組成輸出直流電,不會產生高頻幅射;設備產生的磁場強度相當於一般家用電器如電腦,並沒有對人體產生電磁波危害的疑慮。
更無庸置疑,源源不絕的日照,讓太陽能成為最乾淨、最友善環境的能源之一,也是台灣綠能發展不可或缺的途徑。
觀念2:智慧電網與儲能,365天不斷電
「太陽光電無法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天氣不好的話,電力又告急?」其實,太陽光電已是是國家發展重點,隨著技術快速發展,勢必能應對高能耗需求,包括工業生產和大型機構的電力所需;例如台電已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結合儲能,增建大甲溪光明發電廠計畫、協和燃氣機組改建計畫,以提升系統韌性與速度。透過智慧技術和儲能系統,太陽光電能夠提供穩定的能源供應,甚至有機會成為主要能源。
許多綠能產業正致力發展智慧管理、智慧電網和儲能技術,太陽光電也不例外。透過智慧管理,做到依照實際需求和天氣條件即時調整光電輸出,運用智慧電網提升能源分配的效率,藉由儲能系統在離峰時段儲電,於尖峰時段輸出能量,補足用電缺口,提升太陽光電系統的靈活度與應用效率。簡言之,無論天氣變化,只要建構完備的電力系統韌性,即可維持穩定供電。
觀念3:長遠投資,實現回本
「太陽光電設置和運維成本過高,無法回本?」我們都知道太陽光電源自取之不盡的太陽能,隨著太陽光電技術不斷進步,設施的建置和運維成本勢必逐步下降,並反映在電費上;換言之,太陽光電是一項必要的長遠投資,更是一個合理規劃即可預期回報的投資。
目前日本、歐美等國正積極發展農電共生、漁電共生,引導廢耕農地或廢棄魚塭重返耕耘或養殖,他國經驗也多次證明太陽能板有助於降低區域氣溫、幫助維護植被、避免土壤退化。
面對2030年實現產業淨零、2050年全國淨零的目標,地狹人稠的台灣更應該善用土地資源;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再利用廢耕地,推動智慧農/漁業、實現農/漁電共生,並善用太陽光電系統特性,提升綠能佔比、土地與空間利用率、糧食生產效率,最大程度地發揮經濟效益,造就產業多贏。
發展太陽光電的路上或許會面臨許多挑戰,但永續目標在即、綠電趨勢不可逆,太陽光電已被證實是可利用的綠電來源,全民應具備綠能共識、理性討論,共同思考如何實踐環保選址、智慧管理及儲能系統,朝向長遠、穩健的太陽光電邁進,才能為淨零台灣鋪平道路,實現永續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