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4,
NASA首次證實類星體有雙重黑洞 有助探究巨大幅射來源

Photo Credit: NASA, ESA, and G. Bacon (STScI)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太空總署(NASA)表示,發現一個由類星體驅動的星系,這個類星體竟有2個黑洞。這2個黑洞「相互瘋狂繞轉」,更會扭曲時空。
文:歐子進
美國太空總署(NASA)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距離地球6億光年的Markarian 231星系,發現一個由類星體驅動的星系,這個類星體竟有2個黑洞,而這2個黑洞「相互瘋狂繞轉」。
NASA報導,Markarian 231是距離地球最近,擁有類星體(Quasar)的星系。類星體是一類離地球最遠、能量最高的活動星系核。類星體與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一道並稱為20世紀60年代天文學「四大發現」。天文學家Maarten Schmidt 1963年首次發現類星體。而這項發現是首次證實這種雙黑洞存在類星體中,因為雙黑洞結構可能較原先所認為的更普遍,故相信對科學家的研究甚有影響。

Photo Credit: Wikipedia Quasar類星體
專家相信,該雙重黑洞的主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5億倍,而一個黑洞的質量則是太陽質量的400萬倍。科學家表示,兩個黑洞產生的能量,讓Markarian 231星系的產生恆星的速度是銀河系的100倍。雖然太陽系所在的銀河中心也有一個黑洞,但沒有類星體。過往科學家對類星體產生的巨大幅射來源都存有疑問,今次發現有可能為此提供答案。
據《Astronomy Now》報導,根據動態模型評估,科學家模擬2個黑洞存在的類星體,發現這種情況符合在Markarian 231星系觀測到的紫外線輻射,因此推出類星體背後的雙重黑洞。如果只有一個黑洞位於類星體中心,那麼整個吸積盤周圍都會彌散著紫外線輻射,一旦有第二個黑洞出現,紫外線輻射就會出現變化。
- Hubble finds that nearest quasar is powered by binary black hole(Astronomy Now)
- NASA finds double black hole in Markarian 231 galaxy quasar(Examiner.com)
- 單一黑洞不夠看 NASA發現雙黑洞類星體(中央社)
- 「旋轉如太極」的雙重黑洞 主洞質量是太陽的1.5億倍(ETtoday)
- 科學家發現雙重黑洞 星體產生率是銀河系100倍(中時電子報)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