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讓文化扎根是一種責任」曾被判定滅亡的西拉雅語 納入正式教育系統

「讓文化扎根是一種責任」曾被判定滅亡的西拉雅語 納入正式教育系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還記得歷史課本上的「新港文書」嗎?西拉雅族曾經是台灣第一個有文字原住民族,而如今面臨的不只是語言消失的問題,更是文化及身分的認同困境。

曾被判定是已滅亡語言的西拉雅語,歷過17年努力,終獲原住民委員會同意列入「官定書寫系統」,對於西拉雅正名運動是一大推進。而最近3年來,台南市已有12所國小推行「西拉雅族語」教學,其中新化區口碑國小是南168道路西拉雅古道上唯一的小學,在文化振興運動上扮演重要角色。校長王朝賜說,口碑國小將發展為西拉雅部落學校,因為落實文化扎根是一種責任。

相關報導:平埔族台南爭正名 賴清德:這是人權問題,明年勝選後靠政治解決

自由報導,母系社會的西拉雅族為台灣平埔族的一族,目前也是「台南市定原住民」。根據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簿等文件種族欄註記為「熟」者,並自願向台南市政府提出登記的西拉雅族人,約一萬五千人。

西拉雅族現今主要分布地區在台南和高雄兩地,其中台南市是西拉雅族的大本營,境內並設有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理事長萬淑娟表示,十七世紀荷蘭人來台,主要就是與西拉雅族接觸,並以羅馬拼音將西拉雅語文字化,荷蘭人離開後,西拉雅族繼續流傳使用一百多年,還用來與漢人簽訂土地租賃、買賣契約等,民間俗稱為「番仔契」,又叫做「新港文書」。

萬淑娟指出,西拉雅族曾有光榮歷史,也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是台灣第一個文字化的原住民族,雖語言傳承曾中斷約一百五十年,但經多年復育,目前已有西拉雅字典、教材、有聲書等,南市教育局也在十所國小教授西拉雅語。

聯合報導,萬淑娟表示,這是全國首創將西拉雅語納入正式教育系統,以「西雅語彙初探」為基礎,陸續出版相關書籍與西拉雅語教學教材,師資方面則是由西拉雅文化協會培訓,目前族語老師約10人左右。

MATA TAIWAN報導,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自1997年於台南新化成立以來,就一直將語言復興視為組織的核心目標,並反對將西拉雅語被貼上「滅絕語言」的標籤。

也因此,當同樣致力於西拉雅語復興、目前於關島大學任教的黃駿發現,一個自1951年便持續關注全球語言的研究計畫網站《民族語》,把西拉雅語列為「滅絕」(extinct)時,他即投書向《民族語》的編輯解釋平埔族西拉雅文化協會對於復興西拉雅語的努力。「因此原本那句現在看來是不恰當的『滅絕語言』,在今年 2013 年的版本中,已被更適宜的『沈睡語言』(dormant)取代。」

協會在2002年開始舉辦名為Musuhapa(即西拉雅語中的「萌芽」)的語言夏季學校,一般為期三天,參與人數介於50到12人之間。有時課程是免費,有時學員必須繳付材料費和其他雜費,端看他們是否能從外界募到經費。

西拉雅語教師使用一套5冊的教材。該教材是由協會的成員所編纂,由臺南市政府出版,並於2011年榮獲國家出版獎佳作。洲墨爾本大學亞洲中心印尼語言的助教暨講師Adelaar更讚賞這套教材,「從許多面向來說,它們可說是其它沉睡語言學習教材的範本。」

西拉雅語的傳承曾因外來政權移入而中斷,黃駿對此表示:「我們的語言復興計畫牽涉了大量的『再造字』。若我們只依賴以前的文本,那我們現在唯一能教導族人,也是他們唯一能用西拉雅語表達的,就只有聖經裡的故事,但這絕不是理想狀況。」「我們族人希望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這個語言,例如介紹朋友或計數。作為語言老師的我們必須達成他們的希望。」

黃駿解釋說,若從過去語料中找不到某個字,就要根據現有的素材造新字。他說:「西拉雅語這種做法,和現存其他語言自然發生的『造字過程』沒有甚麼不同。他舉例說,英文「television」一詞,也是在電視此物發明後才造出來的字。

「我們佚失了許多關於17和18世紀西拉雅人生活樣貌的語言記載,」他又說:「事實是,我們永遠也無法『重建』和17世紀當時一模一樣的西拉雅語。這也是我們不談『重建』或『找回』西拉雅語的原因。相反地,我們正在『復興』西拉雅語。」

他強調,21世紀的西拉雅語是個發展中的語言,它還沒有完全系統化的文法,也欠缺許多詞彙,但它仍是基於17世紀的西拉雅語,並傳承給17世紀西拉雅族後裔,是族人資產的一種延續。

聯合報導,而目前實際落實西拉雅語教學的口碑國小校長王朝賜表示,讓口碑國小發展為西拉雅部落學校,是一種責任。在西拉雅追求正名的過程中,外界質疑西拉雅文化是什麼?西拉雅語言是什麼?原住民族已在爭取豐年祭放假3天,西拉雅族還在自我認同過程,因此文化扎根非常重要。

左鎮國小更以「西拉雅本位課程」獲教學卓越獎,並舉辦「小飛番運動會」,校長李智賢說,西拉雅族面臨的不只是語言消失的問題,更是文化及身分的認同,全校學生雖不一定是西拉雅後裔,但全部要上族語教學,左鎮國小也以「西拉雅」為校特色及本位課程,學習西拉雅族文化就是學習對多元文化的尊重。

萬淑娟說,受限經費,各校最多只排1至2堂課,且經常排在一大清早,每位老師每周約只排到2、3節課,就要東奔西跑,甚至不能有一份固定的職業。

「這條路很艱難,但還是要走!」萬淑娟說,語言師資的培養是漫長的,尤其西拉雅語非官方認定語言,又非日常使用語言,師資培養更困難,多是靠著「熱情」及「興趣」支持。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