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敘利亞男童之死:如果這都不能改變歐洲對難民的態度,那什麼才可以?

一個敘利亞男童之死:如果這都不能改變歐洲對難民的態度,那什麼才可以?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國《獨立報》道出許多歐洲人的心聲:「如果敘利亞小孩死後被沖上岸這麼強有力的照片,都不能改變歐洲對難民的態度,那什麼才可以?」

今年已有35萬來自北非和中東的非法移民湧入,歐洲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大的難民潮,各國紛紛關閉邊界或加強遣返。聯合報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警告,若歐洲國家無法達到分攤責任目標,「申根公約問題會開始成為議題」,恐怕要回到過去邊境控管的時代。申根公約為歐洲國家間的協定,根據協定,持有任一成員國有效身分或申根簽證的人可在所有成員境內自由移動。

蘋果報導,義大利宣布,由於德國巴伐利亞政府央請義大利協助舒緩借道義大利、奧地利前往德國的難民潮,已準備在鄰近奧地利的邊境城市布倫內羅恢復檢查身分證件。 而匈牙利前天突然宣布關閉布達佩斯火車東站,引起買了車票想前往德國尋求庇護的移民憤怒包圍,該車站昨仍關閉。

大量難民前往德奧 布達佩斯短暫關閉火車站

德國決定接手80萬難民潮

梅克爾並表明德國願意承擔接收更多難民的責任,也呼籲歐盟其他國家跟進。德國經濟仍有收容難民餘裕,許多產業仍須工人。勞工部表示,德國希望藉此對合法的難民開放機會,讓他們在德國獲得「一分正當工作」與更好的生活,成為好鄰居和新同事。德國政府將提供難民語言課程、福利、職業訓練。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德國勞工部表示明年度將編列多達33億歐元的預算,支付這筆額外費用。德國政府預估,2019年時,符合補助資格的人數可能達百萬,屆時德國政府每年將額外支出70億歐元(約2500億台幣)。

德國預計年底前抵達該國的移民與難民人數將達80萬人,是去年的4倍。和敘利亞、伊拉克等烽火頻仍的地區相比,來自南歐的移民獲准居留的機率不高。德國政府估計,明年符合就業補助的個人及其家人將多達24萬至46萬人。

蘋果報導,梅克爾還要求德國人向難民伸出手,不能表示仇恨。她說:「有這麼多人犧牲一切,要到德國實現夢想,這不會破壞德國形象。世界把德國當成希望所在,這種情況彌足珍貴。」梅克爾在希臘債務危機時所堅持的鐵血立場,遭希臘民眾批評是「女版希特勒」,但對敘利亞難民而言,她卻是富有同情心的「梅克爾媽媽,棄兒之母」。

※ 2015.09.03 德國 ※大批難民湧入德國,衝擊德國社會今年夏天大批湧入德國的難民,考驗著德國社會。首先是政府官員對難民問題的錯估,導致決策失靈;同時德國社會對於難民議題,態度兩極——這樣的兩極反映出東西德不同的歷史;此外對於…

Posted by 觀念座標 on 2015年9月2日

歐盟緊急會議擬定各國收容難民配額

歐盟決定本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緊急會議,由各國內政部長共同擬定出各國必須收容的難民配額。但匈牙利、捷克、波蘭、斯洛伐克等國不願被迫收容難民,周五將開會討論聯合抵制之道。西班牙也表態不想接受難民配額。願收容難民的德法將與拒收難民國家對立。

中時報導,今年截至目前抵達希臘的難民人數為16萬人,已經超過了去年的總人數。希臘政府表示,難民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該國的承受能力,總統帕夫洛普洛斯(Prokopis Pavlopoulos)致電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cois Hollande),希望能就希臘面臨的難民問題舉行歐洲高層會議。

根據歐盟的規定,難民應該向第一個抵達的歐洲國家提出庇護申請,也就是俗稱的《都柏林公約》,但是因為這波難民潮主要登陸國家是義大利和希臘,兩國均表示無法接納如此眾多的難民,因此許多難民抵達之後北上。

德國原先准許從其他歐盟國家進入德國的敘利亞難民在德國提出庇護申請。但1日德國政府發言人稱,該國還是奉行歐盟接納難民申請的《都柏林公約》,同時也希望其他國家一樣遵循此一難民申請庇護的規定。

他今晚本應該這樣躺在床上…

中央社報導,1名歲敘利亞男童與家人搭船前往希臘不幸溺斃,幼小的身軀沖上土耳其海灘,這個畫面今天震撼全球,再次凸顯難民危機。小男孩俯臥沙灘的系列照片以「#人命沖上岸」(#KiyiyaVuranInsanlik)為主題標籤,如閃電般席捲社群媒體。(影片連結,您可以選擇不看)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法新社報導,小男孩是3歲的亞藍(Aylan)。不遠處也發現了他5歲哥哥賈立普(Galip),以及兄弟倆母親的屍體。土耳其海軍軍官表示,兩艘共搭載16人的船隻從土耳其博德魯姆半島的阿克亞拉爾出發前往希臘科斯島,但船隻在途中翻覆,至少12人溺斃,其中5人是孩童。他們都是庫德族人,來自位於土耳其邊境的敘利亞科巴尼。

昨天一張難民小孩溺水在海灘的照片,在網路瘋傳,然而站在新聞媒體的角度,這樣的照片應該刊登嗎?刊載與否的出發點為何?是否適當?應該要如何傳遞?可以看看英國《獨立報》的說法。以下轉自「TOPS台北海外和平服務團」:「《獨立報》通常不會刊…

Posted by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 on 2015年9月2日

中央社報導,英國《獨立報》道出許多歐洲人的心聲:「如果敘利亞小孩死後被沖上岸這麼強有力的照片,都不能改變歐洲對難民的態度,那什麼才可以?」但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認為,光收容難民無法解決問題,英國正採取全面性的行動,幫助穩定那些難民脫離的國家情勢穩定,並確保那些國家有強健的經濟與工作機會。

聯合國統計,自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已有超過400萬名難民離開敘利亞,180萬名難民前往土耳其,60多萬人到約旦,黎巴嫩境內則有100萬人。根據英國內政部統計,自2011年以來英國已給予近5000名敘利亞人庇護。

工黨黨魁候選人古柏(Yvette Cooper)呼籲政府應再收容1萬名難民;德國內政部發言人梅爾(Stephan Mayer)受訪時表示,如果英國置身事外不援助難民,無疑將會傷害英德雙邊關係,同時也不利卡麥隆爭取的歐洲改革談判。對於許多難民企圖從法國加萊港透過歐洲之星火車軌道進入英國,卡麥隆表示將與其它歐洲國家合作解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