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一個故事,讓他在5分鐘內募得600萬

一個故事,讓他在5分鐘內募得600萬
Photo Credit: vanleuven0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英文六字故事百日挑戰Day 26:

6_letter

翻譯:成年後,給媽媽的第一封信。

這是一則未經改編的真實故事。

2010年8月,一個哲學系教授從政大借調到臺北醫學大學協助成立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北醫有個教職員的全校共識營,公推了人文背景的哲學老師上台分享5分鐘。身為人文暨社會科學院的代表,哲學教授說了一個他在推廣通識教育時的真實故事:

臺灣最「遠」的大學是環球科技大學(當時還是環球技術學院),因為它離臺中和嘉義兩個高鐵站都很遠,離機場及高速公路也很遠。環球技術學院有位教通識的王若嫻老師,開了一門「應用文」課程,主題包含公文、信件、履歷、海報等。王老師是認真的老師,不但樣樣都要教,還務求教得巨細靡遺。

少有課程比應用文還無聊。結果,每上課15分鐘,就有1/3的學生睡著。這位認真的老師很自責,於是更認真準備、更用力教,結果學生睡得更快:每上課10分鐘,就有1/3的學生睡著。學生說:「老師我們知道你很認真,可是就是很想睡。」

直到參加了教育部計畫,得到新的刺激,王老師重新檢視:教學既然以學生為本位,主題就不須樣樣涵蓋,應依學生的特性來規劃課程。實況是:環球科大的學生有相當高的比例來自失能家庭,例如單親家庭、失親家庭、低收入戶、隔代教養等。許多學生學業上很早就被放棄;許多學生高度缺乏自信。王老師決定大量刪裁課程主題,剩下兩個活動以及最後三週的閱讀。其中一個活動是寫感恩家書。

學生已經很久沒提筆寫字了,王老師必須先誘導大家提筆,再教書信格式。她請同學們寫給任何他們想感恩的家人;同時,感恩家書這活動也包含了家人端的回信。學生寫完後,王老師一封一封摺好信紙,附一張活動說明,放進信封,一張一張貼郵票,一抹一抹上膠,封信,寄回學生家裡。隔天,王老師獲得了接不完的電話。

電話那頭都是靜默、啜泣、話語不清的感謝之意:「我的孩子已經很多年不跟我講話了,這是他第一次跟我說心裡話……」、「我的孩子想見和我離婚很久的媽媽,我會帶他去,我不知道他……」、「我的孩子跟我說對不起……,我還以為他恨我……。」

王老師的課程喚醒了學生寶貴的生命經驗,也創造了新的生命經驗,而且完全符合課程主題。

最後三週,王老師帶學生讀《孝經》,包括最終篇喪親篇。她那些幾乎沒接觸文言文的學生,居然可以和孝經對話。王老師的課程喚醒了學生寶貴的生命經驗,也創造了新的生命經驗,讓學生可以與經典生命相交。

「我們在學業上可能早已被放棄,但生命從未背離我們。」哲學教授以此做結。

說完5分鐘故事,台下一片靜默。

北醫大的董事長李祖德先生快步走過來握了哲學教授的手,說他個人要捐20萬美金給人社院當創院基金。他還說:「我想創立一個新文化,這20萬美金捐了之後,我就不會對它後續的用途指指點點,人社院覺得怎麼使用合適,就怎麼用。」

雖然這篇文章標題下得像內容農場一樣,好像要告訴你如何說故事就能打動人心、獲得融資。但我希望你讀完這個故事,想到的是自己成年後,多久沒有機會重建自己和家人的互動方式。

成年後想對父母吐露真情,第一次提筆寫封信、打通電話、傳個簡訊,心裡可能會覺得突兀到不知如何開始。但只要記得,無論你講了什麼,他們都會一樣地愛你,你也會一樣地愛他們,所以請勿擔心。你心裡清楚,這件事情做了會比不做好。就讓自己做,不要讓自己擋在自己面前。

這裡還有更多 6 Words Story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