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其實是非常狹隘的世界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其他國家的人都不美麗了嗎?這句話是很狹隘世界觀跟人觀。
當我們使用「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時,我們說的大概是台灣的人情味,代表著台灣人的民族性裡有著友善、熱情與善良。但是這句話其實有諸多不合理之處。
不過我也不認同陳仁豪律師在今年年初發表的〈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還是因為台灣沒太多觀光價值,只好拚命用人情味來炒作?〉這篇文章裡的理由。我不認為台灣沒有觀光價值,而是台灣不知道自己好在哪邊,不知道外面的人要什麼。所以即使有這麼多好的觀光素材,卻不知道要怎麼向外界說故事。
這就帶出了「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另一個危險的陷阱,就是:我們根本沒有機會好好的、如實的去認識世界各地的人。我一直在推廣「人助旅行」的概念,意思是有機會到異地旅行時,選擇一種能夠走進當地人生活,如實的認識一個人,看見真實人生的旅行方式。
►最有深度的旅行4.0版─認識「生活」中的朋友,而不是「旅行」中的朋友
我從大學開始在校園內接待世界各國的外籍生、後來出國到布拉格當交換學生,甚至到世界各地拜訪朋友,沒朋友的地方就沙發衝浪,至今用這樣的方式走了二十多個國家、八十多個城市。我發現,其實世界上每一個地方,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啊!只是你不認識而已。
我覺得這個才是最嚴重的問題,這句話完全的展現了台灣國際教育的不足。我在今年TEDx清華大學的演講裡,分享了我是怎麼在這些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重新思考、定義「國際觀」。
當我們不斷強調「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時,不自覺的就把台灣人,跟世界區分開來,甚至將人分出高下。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其他國家的人都不美麗了嗎?這句話是很狹隘世界觀跟人觀。
殷厚老實、溫暖友善,的確是很難得的人的品質,但這也不是台灣人特有的品質啊。越來越多自助旅行者在分享他們的旅行時,都會強調哪裡的人很nice,受到了他們莫名其妙很多的幫助。全世界真的不是只有台灣人才有人情味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味啊!
相反的,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風險,世界上的善與惡本來就是並存的,人心的善惡也都是並存的。「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可能真正想說的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好人」。但是好人也會做壞事啊,我認為這句話裡有太強烈直接的二元對立,容易讓我們忽略人的本性,不願意更進一步的去理解「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句話也會讓我們認不清楚自己的價值,明明電視裡有那麼多我們不滿意的人,明明生活中也有很多看不順眼的人,每個人內在也都有那麼多掙扎,但是只要一拉抬到對外行銷,我們就又團結起來,每個人都自動變成「最美麗的風景」,這真的是很奇怪的事。
再說,過度強調人情味,武斷的定義好壞,好像人人都必須是善良、友善、熱情的,才能是美麗的風景;要當好人就只能有一種品質,這個對於社會一點幫助都沒有。我更希望看到的是該好的時候就好,該差的時候就差,不用刻意只要當好人(Being nice gets you nowhere.)。
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換位思考:
如果世界各國都開始把這句話當一回事時,會是怎麼樣呢?
「法國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美國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俄國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中國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菲律賓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敘利亞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布吉納法索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西藏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交換學生時期德國、法國、祕魯、巴西的同學(@柏林)
怎麼隱隱約約感覺起來,比較弱勢的地區,好像說起這句話來,比較政治正確一點?我們大腦本來就設計成更容易去同情弱者,卻很少去夠同理強者。我們容易在弱者身上看到善的品質,所以大雄人一定比胖虎好。(題外話:只有我覺得胖虎人不錯嗎?會幫忙顧店,對妹妹很好,不算聰明但對自己課業還算負責,有朋友,固定運動,有自己的興趣愛唱歌,不會偷看女生洗澡。反觀大雄…)
所以,「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是不是我們的一種甘願示弱呢?善良是一種很好的品質,但是善良不是只存在台灣人身上,也不是只存在弱勢國家裡。
況且,不是只有殷厚老實、溫暖友善才叫美麗的風景,也不是到了東南亞、非洲國家就要強調一下該地物資缺乏但人民樂天知命、笑容無邪、傳統古老原始才叫美麗的風景。樂辯、愛智、搞怪、會調情,勇敢叛逆,耍帥、懂得平衡生活、允許自己不開心、相信別人可以做得到、獨立完整的個體、社會能夠提供多樣性選擇……這些也都是超級無敵美麗的風景!
當我們能夠看到這些,試著去看見每個不同文化裡面的人,開始展開對話,試著不要把台灣跟世界分得那麼開,我們才會知道怎麼跟世界說台灣的故事,才能夠試著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呈現台灣的觀光價值。
所以不要再拿「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當賣點了,因為真的賣不出去。
也不要再自欺欺人了,全世界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只是你不認識而已!
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怎麼深入跟不同文化互動的過程和故事,也可以參考我今年年初出版的《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裡面紀錄了我這七、八年來「人助旅行」的經驗。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