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ckerberg書單16、17:宗教經驗之種種/窮人經濟學

Zuckerberg書單16、17:宗教經驗之種種/窮人經濟學
Photo Credit: Erich Ferdinand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Zuckerberg在讀《人類大歷史》時,覺得最有趣的是談宗教的一章,於是找來《宗教經驗之種種》「作為渡假時的消閒閱讀」。Portfolios of the the Poor,窮人的投資組合會教你驚訝。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書單的第16、17本書: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William James

Zuckerberg在讀《人類大歷史》時,覺得最有趣的是談宗教的一章,於是找來William James 1902年的暢銷書-《宗教經驗之種種:人性之研究》「作為渡假時的消閒閱讀」。

My next book for A Year of Books is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by William James.When I read Sapiens:, I…

Posted by Mark Zuckerberg on Wednesday, August 12, 2015

William James(1842-1910)修讀醫科,但從來沒有行醫,反而成為「美國心理學之父」,也是一名哲學家。他的弟弟是著名作家Henry James。

Photo Credit: Notman Studiospublic domain

Photo Credit: Notman Studiospublic domain

這本書對一般讀者而言,可能不是輕鬆的讀本。James以心理學、哲學的角度分析宗教的本質,闡述一個多元化的框架,主張宗教寬容(religious tolerance),認為個人的宗教經驗,而不是傳統的教條,才是形成宗教生活的主要支柱。而神聖(Divine)不可能只有單一素質,而是包含了若干素質,不同的人都可能找到各自的神聖使命。若果要為宗教生活下一個最廣泛最粗鬆的說法,也許可以說:相信冥冥中有一個秩序,而我們的至善就體現於讓自己與這大道和諧相融。(“Were one asked to characterize the life of religion in the broadest and most general terms possible, one might say that it consists of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an unseen order, and our supreme good lies in harmoniously adjusting ourselves thereto.” )

《Portfolios of the Poor: How the World’s Poor Live on $2 a Day》- Daryl Collins, Jonathan Morduch, Stuart Rutherford, Orlanda Ruthven

Our 17th book will be “Portfolios of the Poor: How the World’s Poor Live on $2 a day" by Daryl Collins, Jonathan…

Posted by A Year of Books on Monday, August 31, 2015

全球有近4成人每天的生活預算只有兩美元,他們是如何規劃生活?住房開支、孩子的學費、意外支出、老齡生活預算⋯⋯每天都有數十億人要回應這些問題。Portfolios of the the Poor(窮人的投資組合)的4名作者以一年時間,匯集了來自了孟加拉、印度和南非250戶貧窮家庭的財務記錄,又做了多個訪談以了解他們如何「理財」。

Photo Credit: Portfolios of the Poor

研究結果是頗令人驚訝的。以孟加拉的一對夫婦Hamid和Khadeja為例,他們跟兒子住在貧民窟,要同另外8戶家庭共用廚房及廁所,夫婦二人每月總收入大約70美元,當中兩成用來交租,餘下大部分用於糧食,平均每人每日可花的「餘錢」只有0.78美元。

雖然如此,但Hamid和Khadeja可是極活躍的「財富管理員」,他們把儲起的451美元放到6種金融產品上,例如儲蓄計劃、保險等,也包括還債。同時,又透過借貸及協助管理親友的財富,合共弄出514美元作為周轉,於是他們的總結餘達到965美元,比全年總收入840美元還大。由於收入不穩定,他們要賒借度日,但也同時充當債主,Khadeja還會透過小額財務公司的安排,買一點黃金作為最後儲備。雖然這家人的帳目有輕微赤字,但還算是可接受。Hamid和Khadeja是文盲,不會寫帳薄,一切收支都靠記憶,但絕少出錯,秘訣是經常掛在口邊。

像Hamid和Khadeja的例子多的是,貧窮家庭必須東併西湊才能應付日常收支缺口,除了求助於身邊的親友,研究發現他們經常涉足繁複的金融產品,諸如參加結構複雜的儲蓄/保險計劃、五花百門的小額投資/借貸,甚至在自己的社區組成信用合作社。作者認為這些觀察對扶貧、滅貧有重大啟發作用,並花了一定篇幅討論小額財務的發展及改良方向。

相關閱讀|Zuckerberg書單14、15-能源的前世今生與來世/染色體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