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大馬公民集會後》淨選盟主席等9人被控非法集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聞整理:Eric Wong
新加坡:電影業先驅「吳榮華」與世長辭
新加坡電影業先驅──榮華國際有限公司(Eng Wah Global)創辦人兼執行主席吳榮華,於9月5日與世長辭,享年92歲。
吳榮華出生於馬來西亞柔佛州麻坡,因二戰時期日軍入侵馬來半島,為逃避日軍侵略,年僅18歲的他決定逃亡到新加坡。在長達70多年的電影事業中,他先後買下數家戲院,並在新加坡各地開設新興戲院,把電影帶進大眾視野,使電影普及於新加坡。
他於1972年在大巴窯開設第一家鄰里戲院,讓一般大眾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2003年又引進全2K數碼戲院系統,當時僅次於美國,是全球第2個國家的戲院使用該技術。
吳榮華也為新加坡人引進港台華語電影,邀請知名港台影星如蕭芳芳、凌波、胡楓和張英才等前來登台宣傳,而他在電影業的突出商業成就,以及對新加坡建國歷程的貢獻,使他在2015年獲得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頒發的「新加坡建國50週年傑出華商獎」。

Photo Credit: todayonline
馬來西亞:挺安華的抗議集會 9人被控非法集會
淨選盟主席瑪麗亞·陳(Maria Chin)等8人,因參與「抗爭到底」(Kita Lawan)的集會,於9月8日早上在與「2012年和平集會法令」下分別被控,8人皆否認有罪,獲准個別以500令吉(約台幣3700元)保釋金保外候審。
另外,國家誠信黨(伊斯蘭黨開明派分裂出來的新黨)青年領導法魯拉茲(Fakhrulrazi Mohd Mokhtar),被控在「抗爭到底」集會中發表煽動言論,在「1948年煽動法令」下被提控。法魯拉茲否認有罪,獲准以1000令吉(約台幣7400元)及1名擔保人保釋。
被控的8人,分別來自淨選盟、人民公正黨、橙色13(Jingga 13)的領導階級及社運活躍分子。
他們參與的「抗爭到底」集會,主要訴求是釋放被判入獄的反對黨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當時數百人聚集在首都吉隆坡市區集會抗議。他們的案件將於10月16日被裁定。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印尼:霧霾事件 國會議員向新、馬兩國道歉
印尼1名國會議員針對當地森林大火導致周遭區域國家被霧霾籠罩,向馬來西亞與新加坡致歉。
負責環境和國際關係事務的穆赫塔爾(Hamdhani Mukhdar)表示,他會在印尼國會中提出該項課題,並要求當局處理霧霾問題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在吉隆坡出席第36屆東協會議(AIPA)的穆赫塔爾表示,這個每年都出現的霧霾問題,是蘇門答臘(Sumatra)與加里曼丹(Kalimantan)部分地區出現乾旱天氣所致。印尼政府已撥出100萬美元給受林火影響的省份,而他將要求政府增加撥款。
印尼環境部長Siti Nurbaya Bakar表示,當局正著手調查10間公司,如果證據確鑿,將對它們進行制裁。制裁內容包括書面警告、罰款及撤銷公司的許可證。
被調查的公司主要是從事森林資源的事業,擁有森林使用許可的製紙、棕櫚公司使用刀耕火種的方式來開發森林資源,是森林大火的原因之一。那些公司部分來自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
目前,包括警察和軍人在內的撲火人員正試圖消滅蘇門答臘與加里曼丹的森林大火,當局也派遣13架直升機從空中撲火。該國霧霾已蔓延至南蘇門答臘省(South Sumatra)、占碑省(Jambi) 以及廖內省(Riau),迫使學校停課,機場關閉,同時也使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空氣質量惡化,處在中等至不健康的水平。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新聞來源:
- 新加坡:電影業先驅「吳榮華」與世長辭(asiaone)
- 榮華機構創辦人吳榮華逝世(聯合早報)
- 專訪榮華機構創辦人吳榮華(聯合早報)
- 馬來西亞:挺安華的抗議集會 9人被控非法集會(the malaysian insider)
- Malaysia’s Bersih chairman charged with illegal assembly(CNA)
- 印尼:霧霾事件 國會議員向新、馬兩國道歉(the malaysian insider)
- Indonesia investigates 10 firms over smog-causing forest fires(yahoo news)
- Indonesian lawmaker apologises to Malaysia, Singapore for smoke problem(the malaysian insider)
- Haze shrouds the region due to forest fires in Indonesia(CNA)
核稿編輯:吳象元
南投農業──農業再生成果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921後,南投許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南投縣政府亦積極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亮眼,其中部分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更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南投縣為台灣「觀光首都」,擁有全國最豐富的山林旅遊資源。但如同其他非都會區,南投縣亦面臨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問題。近年南投縣政府戮力投入農村再生工作,協助社區,推動高齡友善農村,讓社區長者可以受到照顧,健康共老。在青年返鄉部分,鼓勵在地青年投入農村發展,培訓青年參與社區事務、農村產業、社區環境營造、社區行銷宣傳等,成效斐然。
921之後,南投居多農村進行觀光轉型,除保留原有農業生產外,亦投入當地社區營造、改善農產品設計、投入行銷曝光等。20餘年過去了,部分農村已呈現老、破、舊狀況,有鑑於此,南投縣政府積極的投入相關農村輔導及建設工作,讓縣內農村再生計畫得以順利推展。在環境方面,以生活聚落為核心,透過僱工購料等方式,居民共同參與打造具在地特色的生活環境;在產業方面,輔導農村產業從傳統、小規模之初級產業,逐漸朝向優質化之生產經營,並結合社區在地資源進行加值發展與行銷,推動精緻且多元的特色產業;在生態面,輔導發展綠色旅遊及農村體驗等遊程,推廣生態多樣化之價值。
經過數年經營,南投農業再生成果,成績亮眼,頗受好評。其中水里鄉頂崁社區、草屯鎮平林社區及埔里鎮南村社區的環境綠美化成果,獲選「2022建築園冶獎」的社區文化景觀營造類獎項肯定。
以下分享南投農業再生、產業活化標竿案例,以饗讀者:
1. 水里鄉頂崁社區──陶器商品化研習計畫
緣起:
隨著時代變遷,古早陶器器皿以逐漸被塑膠製品所取代,水里陶瓷產業如今已不復早期鼎盛時期的榮景,目前本社區只剩「水里蛇窯」、「沐陶窯」及「力陶莊」等三家從事陶器有關的產業。為了發揚社區傳統產業精神,特辦理「陶瓷商品化研習」,精選對陶藝有技術的民眾參與,聘請專業講師來指導。一方面學習更進階的製陶技術,一方面可以設計開發社區商品,增加社區產值。
執行與效益:
為了產出社區陶藝產品,安排48小時的陶器模具相關課程,從陶器模具基本概念、實務操作、製作模具分片、母模以及後續的注漿成型技巧。最後完成了多款的夢風鈴及陶杯,配合上包裝盒後,即是專屬於頂崁社區的陶器商品。
2. 草屯鎮平林社區──社區植物染商品化計畫
緣起:
平林社區因參加南投縣「社區發展工作評鑑」,連3年獲獎,有很多社區或其他團體前來參訪,平林社區需要有更豐富的參訪行程,以及研發出能讓訪客DIY體驗的產品,以增加社區收入。故社區自106年開始利用社區內的花草資源,培訓植物染培力課程,希望藉由此次建立藍染模組商品化計畫,創造營收之餘,還能將平林之美,傳遞予更多遊客。
執行與效益:
本次計畫的研習課程,除了可以將植物染、敲拓染及花葉印染技術運用在DIY體驗上,而植物染商品化則產出了茶席桌布、門簾、絲巾及包裝提袋等商品。平林社區LOGO網版印刷則共產出了8個樣式的LOGO,2款的葡萄、荔枝娃娃,使用在帆布袋的圖騰印刷成效良好。
3. 鹿谷鄉竹林社區──來小半天玩大半天農情體驗活動
緣起:
竹林社區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除了是台灣孟宗竹及杉林溪烏龍茶的發源地,還擁有全台最大的銀杏造林,與合法特色民宿20家。社區欲推廣二日深度體驗遊程,除了可刺激地方觀光產業,亦可提高住房率,推廣綠色旅遊。竹林社區近年致力於開發竹產業精緻化,開發DIY模具及各種體驗型商品,冀望透過辦理體驗活動,推廣在地竹產業,並促進農村循環經濟。
執行與效益:
竹林社區自108年度開始辦理「來小半天玩大半天」活動,成功吸引許多遊客來此賞秋櫻、品茗茶,110年度活動更加廣大辦理為二日的活動,除了搭配夜櫻燈光秀、辦理茶席音樂會之外,還規劃生態及產業導覽路線之行程活動,讓來參與的遊客能夠有更多不同的體驗。
4. 國姓鄉石門社區──在地特色餐研習計畫
緣起:
石門社區目前有提供午餐及晚餐供長者用餐。為了顧及長輩吃的健康,社區志工絞盡腦汁做出營養美味的餐食,但因志工並非專業人員,故需要專業老師教導如何烹煮少油少鹽、健康美味的餐食。另外,因常有其他社區來石門參訪並用餐,「參訪用餐」是石門社區的收入來源之一,故希望老師可以教導利用在地食材研發專屬石門社區的特色料理。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課程聘請二位專業老師,共計安排45小時課程,餐點的研發以石門社區小農在地生產食材為主,因此間接增加小農收益。菜色部分,大多利用社區小農所栽植的蔬果,如南瓜、香菇、咖啡、生薑、洛神花、竹筍、鮮菇、番茄、橄欖、梅子、苦茶油等等在地生產的蔬果,研發出一桌3,500元、4,500元、5,500元不等的風味餐,讓遊客可以來體驗「食在石門」的美食饗宴。
5. 中寮鄉和興社區──原生種植物調查解說訓練計畫
緣起:
和興村位處中寮鄉東側,全村地形丘陵連綿,地形變化多元,有數十個大小山巒和小谷地羅布其間,因此有許多天然生態資源。921之後,社區居民希望發展有機觀光文化農場,因此結合河川整治及綠化工程,闢建「原生種植物公園」,希望把園區變成一個具教育特色公園,故冀望透過此計畫,訓練社區居民認識植物及多樣的生態,未來遊客來參訪時,可以導覽解說,推動農村再生,增加農民經濟收入。
執行與效益:
本計畫原安排36小時生態相關課程,因受新冠肺炎三級警戒影響而延後上課日期,並將時數縮短為16小時,課程內容精簡為龍興原生種植物公園的原生植物辨識解說、社區蝴蝶辨識及解說(鳳蝶、粉蝶科、蛺蝶、灰蝶及弄蝶科)、原生植物園區及社區景點綜合解說演練。課程雖然精簡,內容卻十分充實,透過課程學員對於基本的植物辨識及公園內的原生種植物都有更深入的瞭解,透過講解練習與考試,居多學員已獲得講解員的資格,成效良好!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