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眼田雞激增!兒童過早近視,長大易視網膜剝離導致失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Alexandre Normand CC BY 2.0
根據台灣國民健康署的統計,99年幼兒園與國小一到六年級的近視盛行率都越來越高,幼兒園大班升國小一年級的學童之近視比率有快速大幅上升的現象。調查也可以看出,近視兒童在假日看電視、使用電腦上網或打電玩也較無近視兒童的平均時間長;近視兒童的補習時間也比無近視兒童還要長。
除此之外,台灣學童的近視率也是高居世界第一,可被稱為「近視王國」。以往兒童近視都是發生在國小中高年級,但2013年3-6歲學齡前兒童近視比例已提高至10%,台灣兒童近視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學齡前過早學習才藝、大量閱讀和過度使用3C產品有關。
形成近視的原因
國民健康署表示,近視成因各界尚在深入的研究當中,除了長時間近距離用眼,近年來實證研究也發現,兒童缺乏戶外活動為危險因子之一,因此增加戶外活動可具有保護眼睛的效果。
近視的成因很大可能是因為遺傳因素加上環境因素的外在影響,導致亞洲人近視的發生率遠高於其他人種,因此對於亞洲兒童眼睛的保育顯得相形重要。雖然近視的主因並沒有明確的科學根據,但由於現代人過度的學習負擔、使用各種3C產品和用眼習慣不良,都是導致人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造成近視的重要原因
7 大原因,兒童眼睛愈看愈近視
除了遺傳因素的影響之外,以下是台灣兒童視力不良的7大原因:
- 看近處的時間太多。
- 戶外活動時間太少。
- 以室內遊戲為主。
- 燈光強弱不當。
- 圖書紙張、印刷太講究。
- 配眼鏡太隨意。
- 近視眼鏡度數太高。
國健署組長陳麗娟表示,臨床觀察,要是兒童太早近視的話,容易變成高度近視,且愈早近視度數增加也愈快,也容易產生早年性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剝離、黃斑裂孔、黃斑出血、黃斑退化或甚至可能失明等問題。
如何發現小孩有近視?
通常孩子不會發現自己是不是有近視,但其症狀也許能從小孩在學校上課看黑板時,或是在家看電視時能夠發現其症狀。當小孩若是有近視的症狀的話,會非常專注於看某樣物體;或者是他們為了想要看清楚,會試著靠近目標物,因此過度使用造成頭痛、眼睛疲勞等。若是小孩有抱怨任何有關眼睛的症狀,建議進一步和眼科醫生預約門診。
國民健康署也叮嚀以下孩子護眼6步驟
- 家長應把握放假時間,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增加親子感情與互動,也達到護眼舒壓之功效。
- 閱讀距離、時間、姿勢、玩玩具等,都會影響孩童視力。
- 用眼30分鐘,休息10分鐘。
- 看書保持35-45公分距離。
- 均衡飲食,天天5蔬果。
- 每年定期1-2次檢查視力。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亦建議2歲以下幼兒避免觀看螢幕,大於2歲幼兒每日也不宜超過1-2小時,讓兒童宅在家、黏著螢幕,對於視力和體力都有不良影響。因此也呼籲家長能夠帶幼兒每天戶外活動2-3小時,可減少近視發生與惡化。
除此之外,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建議5歲至17歲的青少年,每天累計至少1小時適當的費力身體活動,不僅可以降低肥胖,也可以增加腦力視力、提升學習力。
延伸閱讀: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