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商業、法律…沒興趣所以選讀外語?你最好先考慮清楚

因為對商業、法律…沒興趣所以選讀外語?你最好先考慮清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最近又是大學申請的日子了,回想前幾年的自己,於是有感而發。

「為什麼選外語?」,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回答:「因為我對商業、法律、經濟都沒興趣;語言我挺喜歡的!」我覺得這答案挺好的,人有時候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用刪去法選擇,何嘗不是一種方法?

「為什麼是阿拉伯文?」我回答:「因為會說阿拉伯語的人不多,物以稀為貴,找工作機會比較多。」這回答當初覺得自己挺聰明,但回頭看,真是愚蠢至極。

在國外,每當老師問大家為什麼選擇阿拉伯文。亞洲學生多半是「因為阿拉伯語可以幫助我找工作!」「這樣子機會比較多!」「亞洲和中東有很多貿易,潛力很大!」。鮮少人是真的認為「這個語言很美,我很想學習。」「我很喜歡中東文化,想要進而了解。」「我看了《亞庫班公寓》,我想要更了解埃及,更了解阿拉伯!」

同學們,在你選擇「哪一個外語」時,請確定以下幾點一起考慮進去了。前車之鑑,以下就我所犯的幾點過錯,希望學弟妹在填志願的時候警惕在心。

實用普及度

學一個語言,勢必會考量它的實用、普及、潛力。好比學了一個希伯來文,然後你這輩子可能遇不到幾個以色列人;或是不夠普及,全球也只有以色列使用希伯來文。

以阿拉伯語而言,它可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使用人口更高達2.6億人,使用地區包括中東、北非、東非、部分中西非。你說他廣不廣?

但是沒有想到,所謂的「正統阿拉伯語」和日常生活人們所說的「方言」相差甚遠。在街上使用「正統阿文」,別人會覺得你特別逗。像是「你吃飯沒?」聽起來像是「汝食飯否?」;「好久不見!」變成「不見足下已數年!」。

雖說官方演講、報章雜誌書寫上,以正統阿拉伯語為主;仍是有許多阿拉伯人,出了國中後就再也沒碰過正統阿語,看得懂卻講不好。

語言這種東西,是與人溝通的重要利器;當學了一個語言卻無法與人溝通,只能說是欲哭無淚。

Photo Credit: Urationc CC BY SA 3.0

流行文化

回想當初自己有效學習英文,除了課本上,也常利用流行歌曲、電影、雜誌、小說…等來學習。

流行文化一直在蛻變,也是最貼近生活的表態。我曾利用阿拉伯文歌曲來學語言,但除了多半流行音樂以方言做歌詞外,阿拉伯歌曲的曲調唱腔,許多都會令我默默的關掉收音機。

去上網搜尋歌曲,你有迫不急待地想要了解他在唱什麼?或是很想立刻跟著一起哼嗎?

電影也很有幫助讓你更了解這個文化。電影像是一扇小窗,可以窺見他們部份「社會」。在電影中,可以觀察他們的家庭生活、學校、街景、飲食等。

學一個語言它不單單是他的文字言語,而是你浸泡在他所產生的文化裡。

當地社會

有朋友喜歡阿拉伯文,但是他很討厭阿拉伯人;有朋友喜歡俄語,但是他認為俄國人很冰冷。

阿拉伯人的熱情是鼎鼎有名,這點我倒是很喜歡。直來直往的個性,和無私的慷慨,在國外一路下來受到許多阿拉伯朋友的照顧。

另外,也發現社會中存在大男人主義,讓一個女生在這邊生活的日子,時常受氣委屈,被騷擾也見怪不怪。甚至在某些競爭上,女生機會相對會比較少,或是較吃虧。這些都是我選擇時沒有仔細考慮進去的。

另外,中東文化與伊斯蘭文化密不可分,在選擇之前是不是有先想過:什麼是伊斯蘭?他們的理念是什麼?

雖然台灣比較難接觸到各國人的真正生活;不妨多問問周遭有不同文化經驗的朋友,在你投入前多做點功課。

親自走訪

這也是歐洲Gap Year之妙用,對於有興趣的領域能夠真正地參與了解;不管是語言、商業、科學等。利用一些時間事先接觸,才能確保你未來的四年是不是你想的那樣。若家裡有辦法且支持你,支助你到該國遊覽一番,這肯定是再好不過的。

說哪一種語言很困難,哪一種語言比較簡單,我認為都是次要的事情。就算再簡單的語言,如果你討厭那個文化,你也不會想要碰它。這些都是我們時常忽略的,而只看到人家所謂的「潛力」「值得」。在還沒愛上之前,沒有東西值得;一旦你真的愛上一個文化,迫不急待地想要了解、參與其中,它會是很好的動力和關鍵,鼓勵你繼續學習,進而熟能生巧,這才是學習的快樂之處。

語言是一把鑰匙,它可以為你開一扇門,更能接觸到人,與人溝通。但是要記得,若你打算要精讀它,它仍是個工具,而你真正想在門後得到的東西是什麼呢?

最後,做了決定沒有什麼後悔不後悔。事情不是我想要的,但卻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現在正在這裡,經過了大學四年的學習,或許我語言天分仍舊智障,但是更寶貴的是,學習脫離主流西方思考框架,能用另外一種角度去觀看世界。任何決定沒有百分百正確,總會帶有多少風險。

「盈虧自負」,這都是自己的決定。

歡迎加入我的臉書粉絲頁:蹲點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