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完美不會是不被愛的理由,不美好才是

不完美不會是不被愛的理由,不美好才是
Photo Credit:wilB@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完美」是個陷阱一文中就提過,沒弄好會讓人感到坐立難安的事情,都在排除某些恐懼或焦慮,要求的是「完美」;但更值得追求的「美好」往往是一旦開始就能讓人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事。

6 words story, day 30:

6_perfect

翻譯:她很完美,因為怕不被愛。

「完美」是個陷阱一文中就提過,沒弄好會讓人感到坐立難安的事情,都在排除某些恐懼或焦慮,要求的是「完美」;但更值得追求的「美好」往往是一旦開始就能讓人發自內心感到快樂的事。

八歲的時候,一位家族長輩問我:「你有沒有說過謊?」我答:「沒有。」長輩說:「這句話就是一句謊話。」他說的沒錯,但我不知該如何承認自己是個說謊的人,我不知道該如何對面自己不完美的事實。心裡隱隱約約的感覺是:我不可以是一個壞人!

犯過錯不代表是壞人,但那麼小的孩子還不能分辨。除了道德感讓自己否認犯錯、犯過錯的人、壞人,更擔心的是自己如果是個壞蛋,大人不會接受我。成人學會了分辨犯錯乃人之常情,卻往往沒有學會自己的瑕疵不會真正成為不被愛的理由。

我們在愛裡塞了太多恐懼,因為每一個愛的對象都有太多未知。於是我們像空姐一樣,除了妝容精緻完美,還要嘴銜筷子來練微笑肌,甚至永遠給每一個乘客一粒餐包根本用不完的奶油和果醬,以免有任何用量特別大的乘客感到不滿。我們把自己準備到最滿,以應付他人的不滿。

愛的定義可能比證明費馬最後定理還難找,不過我自己近三年一直認為愛的必要成分之一是接受。接受一個人會貪小便宜、接受一個人是個死硬的左派、接受一個人深深的法令紋和厚厚的皮下脂肪、接受一個人懶得了解新聞自由和消費品味之間的結構關係,只要他基本上是個好人就行。每個人自己都是那一個人,都值得被接受。

社會心理學上既有實驗證明"pratfall effect“的確讓人覺得十全十美的人不如稍微笨拙、小有瑕疵的人討人喜歡,因為太完美的人對人造成的壓力太大了

聖人不是人幹的,所有人也都有一些不太精美的面向,不足以放上社群網站來與人分享,所以聖人即使親切友善,還是令人感覺高不可攀。而豆豆先生的粉絲頁成為本季成長最高的臉書頁面,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避免不被愛的風險,最好的做法,很有可能不是盡力移除每一項可能冒犯他人的瑕疵。像日本女性那樣,噴了香水居然還會抱歉地表示抱歉影響到店車乘客的鼻子,但又覺得不噴香水失了禮數,就實在太把人生耗在不必要的討好他人上了。或者說,竭力避免冒犯他人。

冒犯他人的恐懼基本上還自對他人價值、偏好、感受的未知。大家基本上希望避免在素食者面前大啖牛排、避免在女性主面前提「女強人」三個字、避免在失怙兒童面前炫耀父親為自己釘了樹屋做生日禮物。但對生活上緊密相接、知之甚深的人,也抱持同樣的態度的話,那就連剔牙、放屁、摳腳趾的生活餘裕都沒有了。

誠心建議:相信自己會被愛。或至少相信,不完美不會是不被愛的理由,不美好才是。做個值得喜愛的人,比做個沒有過失的人,更容易被愛。

這裡還有更多 6 Words Story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