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族新年快樂!祖靈祭列「國家重要民俗」今年更恢復狩獵祭

邵族新年快樂!祖靈祭列「國家重要民俗」今年更恢復狩獵祭
Photo Credit:【MIT台灣誌】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邵族人一整年有許多儀式,部落的歲時祭儀、喜慶婚喪,都必須請女性祭司「先生媽(shinshi)」來家中舉行儀式,目的就是要告訴祖靈家中的一切變化

根據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知識網,邵族相信人死後會成為祖靈,而祖靈能驅惡賜福,每個人的生命週期及社內各項活動,都必須告知祖靈,是邵族人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課題,而邵族祖靈祭也於今年4月獲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於9月13日邵族曆法新年初一這天,文化部長洪孟啟前往南投縣授證。

邵族人一整年有許多儀式,部落的歲時祭儀、喜慶婚喪,都必須請女性祭司「先生媽(shinshi)」來家中舉行儀式,目的就是要告訴祖靈家中的一切變化

邵族稱超自然神靈為qali,凡社內所供奉的氏族祖靈a pu,以及管轄氏族的最高祖靈pacalar,都稱為qali。在邵族,祖靈有一個具體的象徵物稱為ulalaluwan,邵人多用河洛語「公媽籃」來稱呼之,這樣的稱呼無疑是移植於漢人祭祀「公媽牌」而來,學界亦有人稱之為「祖靈籃」,其中,該字的詞根包含著lalu即祖靈、祖靈的居所之意,因此,邵族人家家戶戶所供奉的這一只圓口四足的藤編籃子,就是維繫邵族人與祖靈之間重要的媒介祭祀物。

番新聞報導,對邵族而言,每年農曆八月起是全新一年,又稱「換年祭」,是族內最盛大的祭典;八十八歲「先生媽」(女祭司)石至寶說,出外族人此時都要返鄉過年,維繫部落社會組織分工運作。

邵族民族議會議長毛隆昌說:「邵族的『文化』就是邵族的『生命』。」邵族祖靈祭同時具有「納入外來成員」和成年禮的功能,今年更延續六十年前傳統,由少年組成獵團在新年前入山狩獵,此自發恢復狩獵祭讓祖靈祭也更完整,今年不僅尋回男性守夜傳統,也恢復男性射箭較勁,但祭儀活動都是男性限定,女性是無法碰獵具的,而「舂石音」傳統聲音也響徹夜晚,迎接狩獵團回來。

中央社報導,文化部長洪孟啟表示,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統計,邵族人口只有752人,邵語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極度危險等級的瀕危語言,而邵族人於1999年成立南投縣魚池鄉邵族文化發展協會,積極復興傳統文化、語言、習俗。

中時報導,邵族祭拜「祖靈籃」的祖靈信仰傳統仍維持至今,而杵歌和杵音則是邵族最具代表性的音樂,而每年農曆8月的新年,出外謀生的族人都會排除萬難返鄉過年。

邵族新年這天,一清早族人在自宅門廳插上一束水草辟邪,隨後各戶迎請祖靈籃到祭場,請先生媽主持祭祖儀式。邵族慶典有大、小之分,小過年為期3天,今年則是大過年,會有將近1個月的新年活動。

相關新聞和評論: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