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美在宇宙深層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半世紀前預言的五夸克粒子終於現身1,最近在歐洲LHC強子撞擊實驗中驚鴻一瞥。
半世紀前預言的五夸克粒子終於現身1,最近在歐洲LHC強子撞擊實驗中驚鴻一瞥。
Pentaquark和構成原子核的中子質子一樣,由夸克粒子透過由膠子傳遞的強交互作用組成。後者是宇宙四個基本交互作用之一,令夸克群像被彈簧連著,永不分離,結合為強子。1973年,21歲的普林斯頓研究生Frank Wilzcek和博士導師David Gross發現,強子內的夸克之間幾乎沒有引力。這種「越接近越自由」與「互相禁錮」對照的特性,構建成量子色動力學,精確地以物理定律描述強交互作用。
近乎無重的夸克在中子質子內自由活動,透過相對論的質能互換,以其動能轉化為物質的重量。因此,宇宙中的重,來自「不能承受的輕」。 Wilzcek在2004年和導師同獲諾獎,四年後成書總結現代基礎物理 ,就以 “The Lightness of Being” 為名。
Wilzcek少年得志,憑量子色動力學的貢獻,促成了統一三大相互作用力的理論。至此,現代物理離開萬有理論的終極只是一步之遙,只餘重力未能收編。
宇宙的奧秘不可能由一代人發掘殆盡,伴隨Wilzcek在物理前線探索不懈的,卻是一個靈性問題:
世界是否一些美麗意念的體現 (Does the world embody beautiful ideas)?
「美者真,真者美2」,筆者一直以為濟慈的名句早已回答了西方哲人自古的懸念,原來是美麗的誤會。詩人的真和美只能存在理想世界,浪漫的情懷令他不能忍受牛頓「把彩虹拆散」,將大自然化約成無情的物質元素和運行定律:
哲學會剪掉天使的雙翼,
用界尺與繩墨來收拾虛玄,
把天神和地怪都清除不見,
把彩虹拆散
就像曾經
把嬌柔的蕾米亞化成陰影3。
詩人生於科學革命前期,不知道在時空對稱的宇宙,只有光速不變,彩虹的每一顏色都能通過相對運動轉換。牛頓拆散的彩虹,由後來者以更美麗、更廣義的原理重新編織,送回人間。而物理定律必須對稱、簡約的唯美信念4,至今依然是科學探索的指路明燈,成就了幾乎是現代基礎物理的全部。前年發現「上帝粒子」而竣完滿的「標準模型」中,組成宇宙一切物質的各種基本粒子,大部分在實驗發現前已因對稱的要求而在理論上佔一席位。

photo credit: 作者提供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源自極簡約對稱意念的廣義相對論被實驗否定,他會「為上帝感到難過」;「方程式的美比和實驗吻合更重要」,Paul Dirac以成功預言反物質的驚世發現印證自已的豪言。對現代物理學家來說,世界就是美麗意念的體現,是近乎不證自明的真理,亦是Wilzcek今秋的新書 “A Beautiful Question” 中,毫無懸念的答案。
Wilzcek的野心不止於說服讀者。他相信,透過直接的詮譯及各種藝術形式的比喻,任何背景的讀者只要有耐心,就能沿著作者提供的西方科學發展圖譜,明白理論的演釋,在科學前緣欣賞現代物理的?煌成就,一窺宇宙最深層的奧秘。A Beautiful Question不是「科普」,Wilzcek沒有迴避最艱澀的抽象概念,亦沒有遷就讀者而過份簡化。這是一本需要以「用者手冊」導讀,集科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於一身的秘笈及詩性詮譯,滿載推動作者畢生探索的熱誠和發現帶來的喜悅。科學家罕有傾情之作,A Beautiful Question可比擬Hofstadtler的Gödel, Escher, Bach——出版史上「不世出5」的奇葩。
筆者上月曾到日本行山。我們自知,全靠峭壁上的路標、踏腳扶手和鐵梯,一群全無攀山經驗的行友才能在槍岳之巔「打卡(見文首圖)」。同樣地,A Beutiful Quesiton以古希臘哲學為起點,為讀者鋪設一條貫通古今,登上現代物理絕嶺的唯美捷徑。我們不可能完全理解或認同「美即真,真的美」的真諦,但頂峰的景色一定美麗。
然而,體現美麗意念的世界,只存於宇宙深層。頂峰下的雲霧,隱去人間善惡。槍岳之行後,我到訪長崎,發現一封由物理學家Luis Alvarez給日本友人的信:「作為科學家,我們譴責一個美麗的發現被這樣利用,但可以肯定,除非日本立刻投降,更瘋狂的原子彈將如雨下。6」
世界是一些美麗意念的體現/世界充滿邋遢、痛苦和爭鬥。7
Wilczek以波耳原理的智慧作結,毋忘陰陽互補的現實。
-
註
A Beautiful Question出版前一日(2015.7.15),LHC團隊在預印本平台非正式宣布發現,Wilczek可視為賀禮:R. Aaij et al. (LHCb Collaboration). Observation of J/ψp resonances consistent with pentaquark states in Λ0b→J/ψK−p decays. Phys. Rev. Lett. 115, 072001. Published 12 August 2015. Sumbitted to arXiv.org 13 Jul 2015.
-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The last two lines of John Keats, Ode on a Grecian Urn. 余光中譯,《濟慈名著 譯述》,頁 99,九歌出版社(2014)。 - “In the dull catalogue of common things.
Philosophy will clip an Angel’s wings,
Conquer all mysteries by rule and line,
Empty the haunted air, and gnomed mine—
Unweave a rainbow, as it erewhile made
The tender-person’d Lamia melt into a shade.":
Lines 233-238 of John Keats, Lamia, Part II. 余光中譯,《濟慈名著 譯述》,頁 170,九歌出版社(2014)。 - “Two obsesions are the hallmarks of Nature’s artistic style:
- symmetry—a love of harmony, balance, and proportion
- Economy—satisfaction in producing an abundance of effects from very limited means": p11.
- “Every few decades, an unknown author brings out a book of such depth, clarity, range, wit, beauty and originality that it is recognized at once as a major literary event.": GEB封面推介,引述自Martin Gardner 1979 年在Science American專欄。
- “As scientists, we deplore the use to which a beautiful discovery has been put, but we can assure you that unless Japan surrenders at once, this rain of atomic bombs will increase manyfold in fury.": This rain of atomic bombs will increase manyfold in fury, Letters of Note.
- “Beautiful and Not Beautiful
- The physical world embodies beauty.
- The physical world is home to sqaulor, sufering, and strife.>
In neither aspect should we forget the other": The last paragraph of the book, p328.
本文獲授權轉載,原文刋於蘋果日報 What we are reading,此為增補版本。
責任編輯:周雪君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