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旁擺一株仙人掌就可以吸收輻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示一般大眾所知的電磁波,可以細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常被稱作「輻射」或是「放射線」,健康檢查的X光檢測就是屬於這款。
每回逛網拍看到「上班族辦公桌小物」,就會忍不住手滑點進去看看,因為辦公桌小物不僅讓人看了心情愉悅,還可以彰顯個人風格,偷偷增加升官發財與戀愛運,此外我們還聽說:「電腦旁要是擺上一株仙人掌就可以吸收輻射。」這是究竟真的還是假的啊?
其實這個問題,追追追小組在多年前早已破解完成,答案是「假的」!但你我都知道,網路謠言這東西就像野草一般春風吹又生,所以就不厭其煩再破解一次,並且邀請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張武修教授來為我們解惑。
首先,咱們先來進補一些科學知識。張武修教授表示一般大眾所知的電磁波,可以細分為「游離輻射」和「非游離輻射」。「游離輻射」常被稱作「輻射」或是「放射線」,健康檢查的X光檢測就是屬於這款;張教授表示,游離輻射的能量十分強,所以一定要有專業防護,像是醫院X光室就會使用鉛板避免輻射外洩傷害人體。
「非游離輻射」則是頻率小於3×1015赫的電磁波,看名字就知道它能量比較微弱,所以沒辦法破壞細胞中各種分子的原子鏈造成游離化,像是紅外線、紫外線、可見光、射頻、微波和靜電場等等,都屬於這個類別。
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非屬原子能游離輻射管制網所提供的資訊,人為產生的非游離輻射來源可再分為「射頻」和「極低頻」兩種。像是低頭族萬萬不可或缺的手機和無線網路(Wi-Fi)、廣播電台或基地台皆屬於射頻非游離輻射;謠言中提到的電腦、家電用品、變電所等等就屬於極低頻非游離輻射。
那仙人掌是否可以吸收電腦所產生的非游離輻射呢?張武修教授斬釘截鐵地說道:「這當然是不可能的。」不過大家也不須為此感到擔憂,或是擔心極低頻非游離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為張教授也表示,台灣現行法規對於電子產品的電磁波限制值有妥善規範。
像是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101年公佈「限制時變電場、磁場及電磁場曝露指引」,102年也公告環境中非游離輻射的檢測方法。而曝露指引的內容,主要是以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CNIRP)於1998年和2010年所訂定的一般民眾曝露環境電磁場參考位準值,作為制定標準。
另外,我們也發現,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96年就開始進行國際電磁波計劃,綜觀絕大部分研究結果,認為長期處在極低頻電磁場,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很有限,也沒有明確的證據可以證明,在臨界值以下的非游離輻射環境長期或短期活動,和特定生物效應(例如腫瘤)有任何直接關係。
所以,大家以後千萬勿再輕信「仙人掌可以吸收輻射」或是「Wi-Fi會殺死植物」的網路謠言囉。不過有時間的話,我們還是建議各位可以適時放下手機、電腦,到外頭走走看看,享受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吧。
參考連結:
本文獲網路追追追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