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請你做緬甸「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插一支旗子,來這裡當「老闆」

請你做緬甸「真正的朋友」,而不是插一支旗子,來這裡當「老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我們是「老闆」,他們就得做樣子給你看;如果我們是朋友,他們才會讓你看見真正的樣子。」

文:世界微光|照片提供:謝豐隆、世界微光

「緬甸近來大雨成災,五十萬公頃農田泡湯,三千多間學校被毀,災民人數已攀升至一百萬……」小吃店的電視中,傳來冷靜的播報聲,一幅幅跳躍的畫面,卻令人驚懾。

八月,緬甸正值多雨時節。雨季的緬甸,逢水必淹,只是沒想到這次久久不退,成了四十年未見的大洪災。此刻,街道上沒有「行人」,只有「船客」,搭著小舟的農民頭上,頂著一袋袋物資,一位老婦坐在竹編高腳屋內雙手合十,路邊的教堂僅剩屋頂的十字架浮出水面。

緬甸全國十四邦,有十二邦都傳出災情,位於西北部的四邦馬奎省、實皆省、若開邦、欽邦,則被列為重災區,進入緊急狀態,而米產豐盛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昔日的泱泱稻田,已變成一片汪洋。

畫面結束,下一則新聞,國內颱風後的「歪腰郵筒」正掀起風潮,許多原本默默吃飯的食客,此刻終於抬起頭望向螢幕。

封閉多年的緬甸,在世界眼裡是神秘的,對台灣而言,更是陌生的。

緬甸,時光停滯的地方

緬甸真離台灣這麼遙遠嗎?除了過去的國民黨遺軍,在緬甸國土上,華僑早已佔有一席之地,其中從小學習繁體字課本、一心想來台灣的,不在少數——然而,即使台北中和的緬甸街存在已久,我們對這個國度還是知之甚少。提起緬甸,人們腦海也許會隱約浮現翁山蘇姬、大金塔佛像,或震驚國際的「番紅花革命」;軍政府鎖國多年,近幾年的開放,才讓世界得以一瞅她更多的樣貌。

「緬甸的時光是跳躍的,人們從沒用過BB Call,一接觸到3C,就是使用智慧型手機。」二十五年前,謝豐隆常於泰緬邊境來返,2013年起,幾乎全時間待在緬甸,恰好見證近年緬甸開放的各種姿態。

「每天的緬甸都變得好快,這個月去看她,下個月發現她又不一樣了。」泥濘路上,人們臉上塗著傳統的香木粉,穿著沙龍(Longyi)和夾腳拖,手上卻把玩著iPhone;破舊瓦舍和木屋相鄰的貧民區裡,一大早,佛寺播放的誦經聲籠罩整個社區,結束後,鄰舍間卻傳來最新流行的韓國舞曲;百貨商場、高級住宅,在機場附近悄悄迅速增生。

然而,居民對只歡迎外國商人的高級餐廳不熟悉,街坊間的「茶攤文化」依舊,路上從日韓汰換下來的古老二手車隨處可見。午後,郊區下起一場大雨,一個孩子衝出家門,大笑著裸身在雨中奔跑,到街坊轉角的水管下洗頭,隱隱約約,這裡還殘留著時光停滯的影子。

破舊瓦舍和木屋相鄰的貧民區,卻可聽見最新流行的韓國舞曲從坊間傳來。

破舊瓦舍和木屋相鄰的貧民區,卻可聽見最新流行的韓國舞曲從坊間傳來。

緬甸街上常見日韓淘汰的二手車,有時走在路上,予人時光倒流之感。

緬甸街上常見日韓淘汰的二手車,有時走在路上,予人時光倒流之感。

一到雨季,緬甸就常淹水,只是這次水庫毀損、救援不力,大水遲遲未退,造成四十年罕見的嚴重洪患。

一到雨季,緬甸就常淹水,只是這次水庫毀損、救援不力,大水遲遲未退,造成四十年罕見的嚴重洪患。

大約三年前,原本在泰緬邊境服務的謝豐隆來到仰光,在仰光的神學院和育幼院教授中文和神學,這次碰上大水,仰光近郊也成了災區,「其實緬甸的排水溝在旱季時常常就已阻塞,所以淹水很平常,只是沒想到今年水庫跟著出問題,大水遲遲不退,才造成這麼嚴重的災情。」

謝豐隆說,居民被困住,孩子不能上學,成人不能工作,家家戶戶泡在水裡,靠著游泳、竹筏出災區,他跟著仰光教會的青年坐了五小時的車,到伊洛瓦底省的首都勃生(Pa Thein)救災,乘著竹筏挨家挨戶送物資,才發現災民人數超乎預期。「我們的預算才三百萬緬幣(約十萬元台幣),能買多少米?勃生附近有三十多個村莊,每村約兩百多人,物資不夠,大家都在想下一步該怎麼走。」

這間教會才剛成立,經費有限,送趟物資就幾乎將救災經費用罄,謝豐隆明白,物資救濟只能濟急,未來重建之路還很長遠,因此決定回台一趟,尋求更多支援。他開玩笑說:「到前線救災,我體力沒青年好,沒拖他們後腿就不錯了,所以我只能幫他們找資源、做後援,動動這張『僅剩的嘴巴』。」

而這張嘴巴,對謝豐隆而言,其實得來不易。

天生口吃,十七歲家中破產,看盡人情冷暖

謝豐隆出生於彰化,天生口吃,從小就難以與人溝通。十七歲那年,他的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原本門庭若市的家裡,突然冷清下來,鄰舍親友不再來訪,代而上門的是討債集團的身影。

「奶奶看到爸爸到處躲債,健康越來越差,甚至憂慮到中風,必須住三個月的加護病房。三十多年前還沒有健保,加護病房一天近萬元,三個月下來一百多萬,我們已經破產了,哪有這些錢?」

身為長孫的謝豐隆,從小就受奶奶疼愛,奶奶倒下那天,還只是個少年的他,一邊想著錢該從哪裡來,一邊將奶奶背上計程車,送到醫院後,遇到了醫院裡一群來關心的媽媽。「她們說,醫院和教會願意替我們付醫藥費。」當時的謝豐隆走出彰化基督教醫院門口,還不敢置信。「這恩情太大,我心想,該怎麼辦?我要怎麼還這筆錢?但牧師搖搖手說不用。」謝豐隆不死心,一心想「報恩」,牧師最後終於回答:「那麼,有空來教會吧。」

「他沒想到,我當時休學,天天有空,從此天天去教會。」回憶當時,謝豐隆不禁莞爾:「我以為牧師說『有空來教會』是要幫忙擦桌子、擦椅子,但都沒有。牧師也忙,不能一直顧著我,就叫我讀聖經。」因為有口吃,謝豐隆總是躲到沒人的地方讀經,面對牆壁大聲朗誦,這樣讀了半年,竟然將口吃治好了。後來他在教會找到工作,開始半工半讀,念完神學院,還成為一位善於講道的牧師。「我以為我來教會是要報答恩情,上帝卻給了我更多。」

25歲去泰北,陪伴阿卡族和吸毒者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