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Google侵權訴訟大和解 聯手宣戰「專利蟑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行動市場趨於成熟之後,這幾年科技巨擘的智財戰爭逐步冷卻,放棄曠日廢時專利權訴訟戰策略,改為追求相互授權。
中央社報導,美國兩大科技巨擘微軟(Microsoft)與谷歌(Google)9月30日宣布,同意撤銷對彼此提出的侵犯專利告訴,兩家公司在美國與德國的18宗案件以和解收場。此協議令多種技術專利的法庭戰爭宣告完結,包含手機、WiFi、微軟Xbox遊樂器以及其他視窗產品。此外,撤銷所有涉及摩托羅拉移動(Motorola Mobility)的告訴。谷歌去年將摩托羅拉出售給聯想集團,但仍持有該公司專利。
iThome報導,微軟自2010年起便宣稱握有多項攸關安卓(Android)平台的專利技術,並陸續控告安卓製造商,也促使三星、宏達電、中興及宏碁等許多安卓製造商付費給微軟以取得專利授權。目前尚不確定雙方的協議細節,但從中止所有專利訴訟案來看,微軟與谷歌或是安卓製造商短期內應該不會再出現專利爭議。
科技新報報導,微軟與谷歌一向是死對頭,從搜尋引擎到行動載具,都是重點競爭項目。在微軟2010年提起的專利訴訟中,仍是獨立公司的摩托羅拉是被告之一,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後,就成了被告。在Xbox的問題上,摩托羅拉向該公司提出了相當於每年40億美元的專利費。微軟指責摩托羅拉故意迴避在基礎技術上收取合理專利費的承諾。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在之後上訴法院的審判中,裁定摩托羅拉確實違背了協議。微軟同時還指出,摩托羅拉的智慧手機侵犯了一項名為ActiveSync的同步技術。訴訟長達5年之久的谷歌與微軟,並未透露和解相關的金融條款。
自由報導,雙方共同聲明指出,「谷歌與微軟已協議就特定專利事宜合作,也期待未來在其他領域一起打拼,讓我們的客戶受益。」其中包括聯合開發免除專利費的影像壓縮技術,來提升下載速度。亞馬遜(Amazon)、Netflix也參與了該項技術的開發。
雙方表示將攜手對抗不生產產品、只靠專利授權牟利的專利公司,並且嘲弄這些專利公司為「食人魔」。歐盟如今正在建立專利法庭,谷歌與微軟也會就歐洲統一專利系統共同進行遊說,確保在歐洲的相關訴訟不會波及美國。
聯合報導,包括谷歌、微軟、蘋果(Apple)和三星(Samsung)等在內的科技大廠,近年來因為手機設計、智慧手機軟體和其他侵權問題大打官司,被用來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專利同時也被用來箝制競爭對手的發展。不過,在行動市場趨於成熟之後,這幾年科技巨擘的智財戰爭逐步冷卻。《華爾街日報》指出,谷歌與微軟的大和解凸顯科技業、特別是手機業者,已經放棄曠日廢時專利權訴訟戰策略,改為追求相互授權,正反映該趨勢。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例如,谷歌就在去年與Verizon通訊、思科(Cisco)和樂金(LG)達成大規模專利協議,並在華府大力遊說藉改革智財權法律減少興訟。微軟今年另與三星電子達成和解,終結一項專利授權合約糾紛。去年三星與蘋果協議,美國以外的專利侵權官司全數撤銷。
不過,儘管這些科技巨人同意侵權訴訟戰休兵,卻尚未達成交叉授權協議,以避免未來敵意再起。例如,谷歌就尚未宣布與微軟或蘋果敲定這種協議。中時報導,微軟發言人指出,由於微軟與谷歌會持續生產和對方直接競爭的產品,例如搜尋引擎與行動運算裝置。這個協議並沒有排除未來再度出現侵權訴訟的可能性。
這項共識也反映出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不同風格。FBR資本市場(FBR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艾伍士指出,「這開啟了谷歌與微軟之間成為夥伴的大門。」指納德拉正將微軟的形象由對其他競爭對手的懷恨者轉變為熱愛者。
Tags: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