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初2007年首度舉行「公路歌謠祭」時,都是以6位《無限挑戰》的主持人為重心,由他們每人透過自己的能力,製作自己的歌曲,甚有玩味。
喜歡看韓國綜藝節目的「哈韓一族」,想必知道一到夏天暑假,各個電視台便會把握這段韓國的黃金季節,加快製作各式各樣的戶外綜藝節目,來吸引觀眾收看。韓國殿堂級綜藝節目、MBC製作的《無限挑戰》也於最近製作並推出它們的王牌特備環節「公路歌謠祭」,來為收視打打氣。
無限挑戰的著名環節「公路歌謠祭」,是自2007年開始創立,定於每兩年一度舉行,並是一個大型的音樂嘉年會。2007年的歌謠祭選址於連接京畿道南楊州市和首爾麻浦區上岩洞的江邊北路位處上岩洞的一段橋底下舉行,因而稱為「江邊北路歌謠祭」。其後,2009年則於鄰近橫跨漢江南岸奧林匹克大路的漢江公園開舉行第二屆公路歌謠祭。2011年便於忠清南道西海岸高速公路舉行,上一屆則是於鄰近朝鮮半島南北交界三八線的臨津閣和平世界音樂之丘舉行。到了今年,亦即剛剛過去的一個多月,他們選擇了在江原道平昌郡平昌冬奧會跳台滑雪賽場,舉行了2015年「嶺東高速公路歌謠祭」。
這個兩小時的戶外大型音樂會,自2007年起便成為了《無限挑戰》的一大活動,每一次各主持人都會花盡心思,與一眾被邀請的K-pop音樂明星合作,準備他們製作的新音樂,為現場與電視機前的觀眾帶來無限歡樂。今年也不例外,邀請了IU、G-Dragon、太陽、朴軫永(JYP)等歌手參與,他們與各《無限挑戰》主持人分別組成隊伍,一起製作了6首新曲。由於在各韓星的帶動下,上周播出的最後一集特輯,收視率升至21.1%,比上週上升了5.9%,可見熱潮一時無兩。

2007年「公路歌謠祭」

2009年「公路歌謠祭」

2011年「公路歌謠祭」

2013年「公路歌謠祭」

2015年「公路歌謠祭」
2015年的《無限挑戰》「公路歌謠祭」已曲終人散,要待兩年後2017年再見,但對今年的節目,不少人卻懷有好壞分明的意見。今個星期於韓國報章Korea Times內,便刊登了一篇對今年「公路歌謠祭」大為批評的評論文章。
作者最不滿《無限挑戰》「公路歌謠祭」中的「挑戰」元素越來越不受製作人重視。追本溯源,最初2007年首度舉行「公路歌謠祭」時,由於該節目未有廣泛觀眾認知,因而最初的節目製作,都是以6位《無限挑戰》的主持人為重心,由他們每人透過自己的能力,製作自己的歌曲,甚有玩味。
第二屆的「歌謠祭」或許還能夠保留這種製作風格,但隨著2011年起的「西海岸高速公路歌謠祭」後,找來了當紅的韓流音樂人如Psy及G-Dragon後,「公路歌謠祭」便慢慢轉化成一個單純的戶外音樂表演節目。
文章的作者就是大力抨擊這種轉化,令當中的「挑戰」與「玩味」價值越來越低,失去節目的原意精神。就如今年的「嶺東高速公路歌謠祭」中,各主持僅僅參與了一部份後期製作,不再如最初一兩屆中積極。
而且「嶺東高速公路歌謠祭」閉幕後,於舉辦會場江原道平昌郡平昌冬奧會跳台滑雪賽場附近,歌迷離開時於公路四周留下大量垃圾,結果連帶節目製作組人員也要於社交網絡道歉。而「歌謠祭」舉行期間,Zion. T與HaHa合作的《$ponsor》於台上表演時,公開了Zion.T自己的電話號碼,引致了大批歌迷致電與跟他電話號碼類似的市民,引來極大的不便,最終作出公開道歉。
正如該文作者所言,作為《無限挑戰》其中一個最長壽與受愛戴的節目,兩年後的「公路歌謠祭」還是要看MBC如何平衡歌迷的期望、收視率與節目「玩味」元素,才能令「公路歌謠祭」帶來推陳出新的效果。
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鍾樂偉臉書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tnlhk
Tags: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