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甲午戰爭考古突破 中國發現北洋海軍沉船「致遠」

甲午戰爭考古突破 中國發現北洋海軍沉船「致遠」
Photo Credit: 中國軍艦博物館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致遠艦在甲午海戰與日方激戰五小時受重創後,艦長鄧世昌欲衝撞日艦與之同歸於盡,但遭日方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鄧與其座艦同沉海底。

曾關係台灣命運的中日甲午戰爭近來有重大考古突破。中國國家文物局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2014年在黃海發現一艘沉沒戰艦並撈出部分文物及骸骨,經鑑定後確認為北洋海軍戰艦「致遠」。

風傳媒報導,2014年,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黃海探勘,由於未能鑑別沉船身分,暫時命名為「丹東一號」。當時共撈起100多件文物,主要分為艦載武器、船體構件以及船員生活用品三大類。

其中,帶有「致遠」銘文的瓷盤,成了破解沉船之謎的關鍵。加上船型的輪廓尚可辨認,船身受戰火波及等多處火燒跡象皆與史料吻合,水下考古調查領隊周春水確認,它就是當年北洋艦隊的致遠艦。

聯合報導,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鴨綠江口大東溝附近)海域對陣,又稱中日甲午海戰。最後北洋水師失利,被擊沉五艦。其中,四艘戰艦沉沒在交戰區,分別是致遠、經遠、超勇和揚威艦。

而致遠艦和其管帶(清代軍職,相當於海軍艦長)鄧世昌的事蹟最受人注目。致遠艦是北洋水師中航速最快的戰艦,由英國建造,1887年完工交付清廷。該艦在甲午海戰與日方激戰五小時受重創後,管帶鄧世昌欲衝撞日艦吉野(一說松島)與之同歸於盡,但遭日方擊沉,同艦官兵246人殉職,鄧與其座艦同沉海底。

Photo Credit: 公有領域

致遠艦管帶鄧世昌。Photo Credit: 公有領域

周春水表示,致遠艦和靖遠艦是英國公司設計建造的兩艘姊妹艦。出自靖遠艦、現收藏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一組餐具,盤子中央部位就標明船名「靖遠」。而沉艦發現的瓷盤碎片,經過拼接後,盤子中央出現相同字體的「致遠」標記,以此對比,成為確認「致遠艦」身分的證據。

華西都市報報導,周春水說,目前考古工作還沒有正式進入文物大規模打撈階段,出水文物都是在抽沙過程中從泥沙裡剝離出來的。為了保護沉船船體結構,考古隊並未撈取散落在海水中的大塊船體甲片。這些需要等到將來船體打撈工作計劃完成後,才著手進行。

中央社報導,除了發現遺物外,考古隊員還在軍官艙附近發現了一些骸骨。雖然遺骨已經不完整,但考古專家認定為致遠艦上北洋將士的遺骨。而由於北方天氣轉涼,海況複雜,今年對致遠艦的考古調查將於10月中旬結束。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