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民主之路遙遙無期:只問黃紅不論是非,無辜的人民是最終的輸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表面上看來,是泰國人民為了追求民主而發起的街頭運動,然而鄉村人民能夠被動員,走上街頭對抗傳統的菁英階級,是否真的是民主化的進展?抑或只是政治領袖為自身利益而煽動的民粹主義?黃紅鬥爭的結果,無辜的人民才是最終的輸家。
然而,由軍政府委派的247人國家改革委員會(National Reform Council),於9月6日以135票贊成、105票反對、7票棄權,否決了新憲法草案。
按照法律規定,全國維持和平委員會必須在一個月內重新委任全新的21人制憲委員會,並在180天內制定一份新的憲法草案,而完成草擬後,泰國將在45天內舉行全民公決,投票決定是否通過新憲法,意味原訂明年舉行的大選將再度被延期。

反對軍政府統治的抗議民眾 Photo Credit:Sakchai Lalit CC BY 2.0

泰國軍政府以武力鎮壓抗議民眾 Photo Credit:Wason Wanichakorn CC BY 2.0
新憲法草案「不民主」,遭質疑擴大軍權
雖說草案未過導致選舉延後,但該草案內容在泰國政壇也受到廣大批評,爭議包括允許非內閣成員成為總理、參議員多由任命而非選舉產生,其中最具爭議一案為設立「國家改革及和解戰略委員會」。
根據相關條款規定,設立了為期五年的過渡期,若期間泰國發生動亂,該委員會將替代民選總統執政。支持者表示,該委員會是確保泰國不再出現政治僵局,同時維持新憲法的穩定性,反對者則認為,該草案將合法化未來軍隊對政府的干預,同時削弱各政黨及民選政府的權力,抨擊此委員會有超越司法行政的至高權利,與民主制度相違。

仿效飢餓遊戲手勢,民眾抗議軍政府高喊民主自由 Photo Credit:Sakchai Lalit CC BY 2.0
帕拉育:2017年大選結束後就收拾行囊走人
帕拉育近期表示,軍政府已完成第一階段,目前正在制定新憲法的第二階段。「只要人民滿意新憲法草案,就會實施第三階段選舉,到時候我會在家裡看著泰國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帕拉育再三強調,軍政府是為了泰國政局的安定而必須延長統治,絕非有意獨攬大權成為下一個獨裁國家,並於9月30日受訪時表示,將在2017年7月舉行大選。

抗議民眾與軍政府發生多起衝突 Photo Credit:Sakchai Lalit CC BY 2.0
流亡前總理塔克辛叮囑紅衫軍:靜待大選之日奪回政權
而因躲避貪汙判刑而流亡海外的塔克辛,目前仍在泰國政壇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尤其自2001年來,每年大選塔克辛與其盟友都仍大獲全勝,廣受鄉村農民的歡迎。
2015年8月,塔克辛更與紅衫軍領袖聯絡,呼籲希望他東山再起的支持者保持信心,將於下次大選重回政壇。

泰國紅衫軍抗議活動 Photo Credit:Kerek Wongsa CC BY 2.0
泰國民主之路遙遙無期
由於泰國軍人干政的風氣盛行,當政黨有所糾紛時,軍人集團便以社會動盪為藉口發動軍變,奪取行政權、廢除憲法,並改立臨時憲法或制定新憲法,最後再還政於民。如此實行政黨政治,又因政黨鬥爭導致軍人介入,形成無解的惡性循環。
目前掌權的帕拉育禁止政治活動,一有異議份子活動跡象隨即會遭軍政府鎮壓,紅衫軍勢力因而大幅減弱,而法院判決前總理盈拉違憲,更進一步箝制塔克辛家族的勢力。
然而,帕拉育試圖阻止塔克辛家族東山再起的憲法草案,卻遭到改革委員會否決,到2017大選前,泰國政局依舊是個未知數。

抗議戴克辛家族政權的民眾 Photo Credit:Anuchid Lermsum CC BY 2.0
究竟是民主的進步或是受煽動的民粹?
反塔克辛的黃衫軍與支持塔克辛的紅衫軍,所代表的兩股勢力背後,牽涉到皇室、軍方、塔克辛支持者與反對者等各個政治勢力的角力。表面上看來,是泰國人民為了追求民主而發起的街頭運動,然而鄉村人民能夠被動員,走上街頭對抗傳統的菁英階級,是否真的是民主化的進展?抑或只是政治領袖為自身利益而煽動的民粹主義?黃紅鬥爭的結果,無辜的人民才是最終的輸家。
註一:2015年2月,法官裁定盈拉以3千萬泰銖(約2734萬元台幣)交保,沒有書面許可不得出境,盈拉於庭上只表示「不認罪」。
泰國動亂一覽表
- 2001年2月:泰愛黨塔克辛贏得大選
- 2006年9月:軍方發動政變推翻塔克辛政權,重修憲法
- 2007年12月:親塔克辛的人民力量黨贏得大選
- 2008年8月:塔克辛因貪汙案流亡海外
- 2010年3-5月:支持塔克辛的紅衫軍現身曼谷,衝突中造成數十人死亡
- 2011年7月:塔克辛妹妹盈拉接任總理一職,她所領軍的為泰黨贏得大選
- 2013年11月:反政府的示威群眾黃衫軍現身街頭,抗議特赦法案
- 2013年12月:反政府議員們集體請辭,盈拉解散國會
- 2014年1月:反政府黃衫軍發動「關閉曼谷」抗爭癱瘓首都,與紅衫軍發生衝突,抗爭活動延續數月
- 2014年5月7日:泰國憲法法庭判決盈拉濫權違憲罪名成立必須下台
- 2014年5月20日:泰國軍方宣布戒嚴
- 2014年5月22日:泰國軍方帕拉育宣布接管政府
- 2015年1月:國會正式彈劾盈拉,迫使她5年內不得參政
新聞來源:
- Thai PM: I will pack my bag and go home after election(Aljazeera)
- Thailand’s Junta Pushes Back Election Date Again(The Diplomat)
- Thai prime minister says election likely in July 2017(Channel News Asia)
- Former Thai prime minister-in-exile Thaksin Shinawatra tells opposition red shirts to ‘play dead’ for now(ABC)
關鍵評論網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鄭少凡
最新發展:
-
泰國積極推動「東部經濟走廊」,臺灣新南向政策應趕緊跟上 4年前
-
七萬名泰國人共襄盛舉,「大山音樂節」何以能稱為泰國最大音樂節? 4年前
-
泰國前總理盈拉失職案聽審 支持者玫瑰相挺 5年前
-
王權與軍權的「協調者」蒲美蓬駕崩,泰國會因此走向民主嗎? 6年前
-
王權與軍權的「協調者」蒲密蓬駕崩,泰國會因此走向民主嗎? 6年前
-
王權與軍權的「協調者」蒲美蓬駕崩,泰國會因此走向民主嗎? 6年前
-
在泰國,如果你找不到滿意政治候選人,可以選擇「以上皆非」 6年前
-
在泰國亮麗的觀光文創產業背後,政治的權力鬥爭可說是波濤洶湧 6年前
-
在泰國亮麗的觀光文創產業背後,政治的權力鬥爭可說是波濤洶湧 6年前
-
在泰國亮麗的觀光文創產業背後,政治的權力鬥爭可說是波濤洶湧 6年前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