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多少錢能買到快樂?」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年收入224萬

「多少錢能買到快樂?」諾貝爾經濟學獎新科得主:年收入224萬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迪頓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研究消費行為時發現,高所得族群的所得增加,對消費的影響很少,但低所得族群的所得增加,對消費的影響相當明顯。

自由報導,「金錢是否能買到快樂?」榮獲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英國個體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雖然不是名聲響亮,但他這項研究卻相當引人注意。2010年迪頓與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共同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年收入7.5萬美元(約新台幣224萬)能獲得最大的快樂。而且賺得多不一定會比較快樂,但賺得少確實會影響情緒。

Angus Deaton and Daniel Kahneman found that happiness leveled off at a salary of about $75,000 per year.

中時報導,根據諾貝爾官網民調顯示,約75%受訪者沒聽過迪頓,也不知道他提出「對於消費、貧窮與社會福利的分析」,其為迪頓獲獎原因,該分析有助於政府訂定對人民有利的經濟政策。和以往多數經濟學獎得主不同,迪頓更偏向個人行為,而不是從龐大的統計數字中得出定理。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頌詞中指出:「為制定增進福祉與減少貧窮的經濟政策,首先必須了解個體的消費選擇,在這方面,迪頓比任何人做得都多。他的研究強調個人細部選擇與整體經濟結果之間的關聯,有助翻轉個體經濟學、總體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領域。」

Angus Deaton獲諾貝爾經濟學奬 表揚其對消費、貧窮等研究貢獻

中央社報導,諾貝爾經濟學獎委員會秘書培爾松(Torsten Persson)表示,迪頓的研究「向其他研究者和世界銀行之類的國際機構展示,要如何了解最基本層次的貧窮,那也許是他最卓越和最重要的貢獻」。他的研究顯示,若能善用家戶統計數據,可以有助了解許多議題,例如收入與所攝取熱量的關係,以及家庭性別歧視的程度。

CONGRATULATIONS!Angus Deaton is awarded the 2015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analysis of consumption, poverty, and welfare”.

Posted by Nobel Prize on 2015年10月12日

蘋果報導,迪頓的研究也特別助益印度貧民。挪威商學院經濟學副教授艾爾馬斯(Ingvild Almas)指出,拜迪頓等人的研究所賜,印度政府改變評估貧窮指數的計算方式,且影響降低貧窮的相關政策。「迪頓發現印度郊區的貧窮人數,比原想像中的還要多,這影響當局對窮人的補助系統,讓他們得以購買必需品。先前未被列貧戶的人,現在可受惠於這些政策,這全直接歸功於迪頓的研究。」

鉅亨網報導,迪頓最著名的論文是1980年與英國牛津大學經濟學教授米爾鮑爾(John Muellbauer)合作,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上的〈近乎理想需求系統〉(an almost ideal demand system)。在這篇論文中,根據需求理論推導,估計居民在一定的可消費支出水準、通貨膨脹水準以及價格下,對農產品的需求量。過去30年,這篇論文被引用高達4000多次。迪頓強調,主流的消費理論有所欠缺,應綜合研究個體消費如何隨收入變化,以補不足。他的研究方法,也日漸為總體經濟學廣泛接受。

迪頓對世界的經濟進步抱樂觀態度。他在2013年的著作《大逃逸:健康、財富與不平等的起源》(The Great Escape: Health, Wealth, and the Origins of Inequality)中指出,人類整體福祉長期以來提升許多,尤其是壽命和繁榮。他的研究解決三個關鍵問題:消費者如何將支出分配到不同商品上;社會的收入怎麼花用、有多少儲蓄下來;如何對福利與貧窮做出最好的評估與分析。

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患不均不是仇富、幫窮國得有個譜、貧窮線沒大意義

2015 Laureate in Economic Sciences, Angus Deaton, has also made a number of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best ways to…

Posted by Nobel Prize on 2015年10月12日

自由報導,迪頓在獎項宣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預期全球的赤貧狀況會持續減少,「過去二、三十年有大幅減少,我確實認為會繼續下去」;但他說,根據世界銀行,全球極度赤貧的人口仍多達7億,因此他不會「一味地樂觀」。

世銀10年來首次上調貧窮線 金墉:我們將是人類史上第一個終結貧窮的世代

他說,「印度成人和孩童的健康問題依舊嚴重,但近來已有大幅改善。」他還表示,貧窮狀況減少,可解決現今的難民危機,「我們如今所見局面,是數百年來不均衡發展的結果,這造成世界的一部分落後。在貧窮國家推動減貧,可以解決問題,但不是短期能實現。」

自由報導,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表示,迪頓最重要的貢獻就是研究消費行為時發現,高所得族群的所得增加,對消費的影響很少,但低所得族群的所得增加,對消費的影響相當明顯。擅長調查的迪頓還協助中研院建立「華人動態資料庫」。政大社科院院長莊奕琦表示,按照迪頓的想法,經濟學不是只追求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而是要更強調所得分配、提高底層人民福利,因此特別重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