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呼籲「毒品除罪」內部文件曝光 聯合國聲稱「非官方政策」

呼籲「毒品除罪」內部文件曝光 聯合國聲稱「非官方政策」
Photo Credit:Corbis/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用藥入罪讓那些曾經服用藥物的人們,被社會間接的排除,只能繼續尋求藥物供給,來降低對外界的依賴。這也是為何毒品戰爭至今始終無顯著成效的原因。

整理:鄭博名

聯合國一份關於毒品除罪化的文件,日前被英國維珍集團執行長Richard Branson披露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該文件呼籲聯合國成員開放毒品除罪化並允許個人消費,同時指出各國的毒品入罪政策並不能有效阻止因藥物所衍生的犯罪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隨後聯合國發表聲明,強調該文件並非正式文件,因此不能被視作是聯合國官方政策。然有消息指出,聯合國因受到「至少一個」會員國的施壓,才遲未公佈此份文件。

BBC報導,由聯合國藥物與犯罪辦事處(UNODC)撰寫的簡報宣稱,將持有毒品視為非法行為,不但會對社會安全造成負面影響,禁止非醫療性用藥甚至會導致公共衛生問題的增加。文件中也聲明,任何對於毒品的逮捕、制裁與威脅,都阻止了醫療單位對於那些用藥過量,或因注射藥物患有愛滋病與C型肝炎的人們進行治療。

聯合國該份文件指出:「據統計,目前仍有上百萬人因輕微或非暴力的藥物使用被關進監牢,儘管聯合國的藥物管制公約已允許針對輕微個案提供藥物替代品。」文中也認為,毒品入罪讓那些曾經服毒的人們,被社會間接地排除,包括在工作場合、教育、衛生保健等;將用藥指向非法行為,更易讓用藥女性受到外界的性騷擾,甚至是心靈、肢體上的侮辱。

瑞士政府設立毒品注射站,提供藥物成癮者免費毒品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瑞士政府設立毒品注射站,提供藥物成癮者免費毒品 Photo Credit:Reuters/ 達志影像

事實上,過去有許多相關研究,將毒品成癮的部分原因歸咎於外在因素。由於用藥者被公眾歸類、標籤,導致與社會情感之間的連結斷裂,只能繼續尋求非法毒品供給,來降低對於外界的依賴。

也有專家學者曾發表論述,希望透過社會、政治以及個人層面的影響,發揮在藥物成癮者身上,讓這些人不至於被社會拋棄,會比入罪的單一、簡化思維要來的有用,這也是為何毒品戰爭(War on Drugs)至今始終無顯著成效的原因。

但根據報導,非法持有毒品一向是聯合國會員國的犯罪大宗。以英國為例,光是去年就有近3萬6千人因此遭到起訴,其中有1千多人被宣判監禁。另外,像是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等聯合國組織都曾明確表示,將站在衛生與人權的立場上,反對讓用藥者面臨犯罪的指控。

Richard Branson說,很高興UNODC認定毒品入罪是一種不必要的傷害,並將關注投入到當前各國毒品政策所引發的巨大人力與經濟消耗,「我希望這可以讓世界各地的政府鼓起勇氣,去做對的事情,並替藥物政策選擇另一條道路。」不過Branson也爆料,UNODC正受至少一國的打壓,迫使聯合國做出180度的轉變。

毒品除罪早有先例

VICE報導,文件中有關毒品政策方向的調整實際上是沒有太多爭議的,許多國家都已開始嘗試毒品除罪化,如已實施近15年的葡萄牙,目前注射藥物使用量已下降50%,且因用藥感染愛滋病的患者也大幅下降。

曾耗時長達三年研究毒品戰爭的英國記者Johann Hari,在演講中指出,毒品除罪化最關鍵的步驟就在於,用那些曾經對抗用藥者的錢,來幫助他們重新融入社會。他強調:「葡萄牙當局提供用藥者大量不同的職缺、微型貸款以供創業,當我去拜訪這些人時,他們表示自己找到了生活目的,也找回了生活連結,進而與社會重新有了關係,因此沒有人願意再回到過去毒品入罪的日子。」

經濟學人報導,從1990年代開始,瑞士與荷蘭開始嘗試使用「海洛因輔助治療」(HAT)來避免因毒品致死的人數增加。透過該療程,用藥者得以在醫療人員的監控下,免費注射海洛因。

結果證明,HAT不但減少了海洛因致死以及愛滋病感染,更大幅降低了毒品相關犯罪,僅因為政府提供的免費海洛因,大大排擠了毒販生存空間;直至2000年代後期,瑞士與荷蘭的海洛因使用量已成功降至接近於零。

不過此舉也引來不少宗教團體、右派人士抨擊,認為這樣會帶領歐洲走向毒品王國。然而事實證明,因毒癮尋求政府治療的人數增加,不但方便國家監控、管制毒品,更能讓用藥成癮者成為單純的公共衛生問題,不再是犯罪問題,警方也能將資源傾力於真正的大宗毒品交易。

當然,所有開創性、顛覆過往的政策思維都是披荊斬棘的。在統計數據佐證下,此份聯合國內部文件的流出,更應驗了毒品市場利益之龐大,足以推翻任何科學根據。至於衛道人士的批判,是否會因此落入毒品交易的圈套,成為被利用者,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編按:實際而言,「毒品」這個詞彙並不存在於國際間。就字面來看,「drug」僅能被稱作是「藥物」,中文世界所言之「毒品」即為世界各國的「管制藥物」,部分皆曾經甚至持續廣泛使用於醫療用途(如從鴉片罌粟中所提煉出的嗎啡用於止痛等)。因此,從精神藥物學的角度出發,並沒有「毒品問題」,只有「藥物濫用問題」。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孫珞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