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幸福》如何翻轉女性命運?

《翻轉幸福》如何翻轉女性命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外界對於《翻轉幸福》的口碑並不高,但我個人卻認為這是大衛·歐·羅素目前最好的作品。而電影只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一個獎項,我真替它不值。怎麼說呢?

文:郭振權(電影愛好者,好電影為世界留下了影,而我渴望為電影留下文,哪怕是見笑大方。)

*本文內含劇情,若您有被雷的顧忌,建議您觀影後再行閱讀

女性及性別主題電影在今年的好萊塢圈子裡成了熱門的拍攝題材,單是今年的奧斯卡入圍名單就已經有了《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不存在的房間》(Room)、《愛在他鄉》(Brooklyn)、《因為愛你》(Carol)以及《翻轉幸福》(Joy) 。不止在真人電影裡,近期的美國卡通片中,女性的角色也不再是柔弱、備受保護的弱者。電影進而探討女性如何在社會不平等的窘境裡,抵抗世俗的性別觀,其中例子就是《勇敢傳說》(Brave)和最近熱門的《動物方城市》(Zootopia)。

《翻轉幸福》的導演大衛·歐·羅素(David O. Russell)與演員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和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這鐵三角,是繼《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 Playbook)和《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後,再次合作的新作。儘管外界對於《翻轉幸福》的口碑並不高,但我個人卻認為這是大衛·歐·羅素目前最好的作品。而電影只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一個獎項,我真替它不值。

Photo Credit: 藍光/DVD由得利影視發行

Photo Credit: 藍光/DVD由得利影視發行

是女性片也是勵志片

電影講述女主角Joy,她除了是一位單身母親,還需要工作養活一家人。這一家人包括:一個媽媽、一個奶奶、兩個孩子、一個不務正業的前夫,還有一位剛剛失戀的父親。除了要照顧他們的生活需求外,還需解決他們之間的相處糾紛,可謂是生理至心理上的雙重折磨。《翻轉幸福》可以說是部女性電影,也是部勵志片。

這類電影通常會被拍成女性如何遭遇淒慘,但又無比堅強,也會花時間去拍女主角的哭戲,以及身邊的人如何冷眼旁觀。這些手法看似要宣揚女性獨立的精神,但卻無意識地暴露出創作者企圖以煽情的劇情,引起觀眾對女性的憐憫和認同,卻也同時將女性弱勢化。這種手法其實顯得低俗和充滿歧視意味。

《翻轉幸福》的敘事手法比以上所述的女性電影有趣多了。這部電影的節奏在前半段和後半段截然不同,一些觀眾不適應如此的節奏,所以才有「虎頭蛇尾」的評價。但我個人非常喜歡導演這種由開始的肥皂劇節奏,再玩味地轉換至猶如男性動作片的調調,而且毫無違和感。電影很有「old school feel」,結構雖制式化但非常過癮。其勵志的熱血程度,並不亞於運動題材電影。

突破傳統煽情敘事手法

電影的剪輯節奏快而精彩,沒有給女主角多餘的時間玩悲傷的橋段,倒是用了兩個主要的道具來與電影的節奏對應──長氣的肥皂劇和槍。電影裡講述女主角的媽媽長日不出門,只將自己困在房間看肥皂劇度完餘生。導演以肥皂劇和自我囚禁的媽媽,來隱喻女性長久以來在社會地位中的卑微,以及和傳統社會思想拉扯的瓶頸空間。

槍在多數電影中都像徵著男性權威的符號。不管是英雄片、警匪片或是黑幫片,男人幾乎都槍不離手。這些電影的相同之處,都是以槍來合理化男性的霸權主義和「大男人精神」,令觀眾不斷被洗腦,以為活在如此的環境下是正常事。「槍」更是象徵男人陽具的符號。

珍妮佛‧勞倫斯在《翻轉幸福》開槍的一幕是電影風格的轉折點,之後的剪輯風格,彷彿是在效仿一般大男人電影的設計橋段──例如開槍之後不久,她就自己將頭髮剪短──電影中的男人不都喜歡用剃鬍子或理髮的戲碼,來告訴觀眾他已決心振作了嗎?這兩種場景一比對,其造作刻意的設計對大男人電影實在調侃非常。

Photo Credit: 藍光/DVD由得利影視發行

Photo Credit: 藍光/DVD由得利影視發行

凸顯父權體制的霸權

大衛·歐·羅素的電影通常都不會美化家庭。當別人都在歌頌家人的偉大,他總喜歡將人性的真實加入,來凸顯社會的父權體制。勞勃‧迪‧尼洛(Robert De Niro)飾演的父親,有其中一幕非常精彩──女兒投資失敗,父親在這時候並不是鼓勵或安慰她,而是不斷落井下石,叫她接受她是​​失敗女人的宿命。

你成功是我的功勞,你失敗是你的宿命(因為你是女人),簡單的一場戲,完全暴露資本和霸權主義環境裡的性別不平等。在該搞煽情橋段的時候,導演卻沒有播起大提琴的配樂告訴你:「女主角現在很可憐了!你趕快哭!」他反而設計了這一場戲,告訴觀眾:原來煽情也有性別的。

這部影片改編自美國真人真事,講述「魔術拖把」發明者Joy Mangano成為創業家的心路歷程。

影片的最後,導演利用旁白告訴觀眾,女主角最後將成為商界女王,可是在這時的她,完全意料不到自己的宿命竟然可成功逆轉,成為商界人士。「別為了結果而做,只要你肯改變和踏出第一步,你所認為的宿命都將有可能被打破。」這是電影最後給觀眾的鼓勵和能量。

延伸閱讀:

本文獲當今大馬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