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如果你覺得西班牙的鬥牛「很殘忍」,那你有想過餐桌上的那塊肉嗎?

如果你覺得西班牙的鬥牛「很殘忍」,那你有想過餐桌上的那塊肉嗎?
Photo Credit:Manuel González OlaecheaCC BY 3.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少一隻被殺害的牛隻,不會少活一個人,但對那隻牛的生命就截然不同。但不可否認,每天大啖著肉的我們,也都是這些殘忍的參與者。

文:陳映妤(讀經濟,卻熱愛文字的溫度,成立「故事旅社」紀錄平凡人的故事。在群眾集資圈滾了兩年,採訪過30位以上的提案者,包括市長柯文哲及歌手張懸。)

三月,再度開啟鬥牛表演的盛會,每年都從三月延燒到七月。

而談到西班牙的傳統文化鬥牛,幾乎是無人不知,堪稱西班牙國粹,但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即是慘忍二字,我真的也不例外,尤其當走進鬥牛場和鬥牛博物館看到牛的血染紅了整個鬥牛場的畫面,及抬頭一看那死不瞑目的鬥牛標本,真的是不舒服到想直接轉身。

鬥牛文化在動保意識開始提倡,爭議就不曾間斷過。

但如今除了加泰隆尼亞地區透過省議會禁止鬥牛(理由也並非只是動物生存權問題,更多是為排擠西班牙文化,為求加泰隆尼亞文化獨立而做出的政治決策),其他西班牙地區的每場鬥牛表演,結局都將刺穿公牛心臟,讓牠倒死在場上。

鬥牛文化的存廢在西班牙內可是沸沸揚揚,長年的論戰始終沒有辦法在民族文化和動物生存爭議間取得平衡,而本來也認為鬥牛很殘忍的我,在和一位在巴隆納修西班牙文化與歷史的朋友不斷的思辯後,更希望去思考鬥牛正反立場背後的價值所在。(在課堂上老師也將同學分為正反兩方辯述)

「你如果不理解鬥牛,就不能理解西班牙的歷史。」是一些西班牙朋友和我說的。

從史前時代的壁畫上,就可以看見先人就開始以野牛為主要的獵獲對象,當時更富含宗教的意義,以祈求豐碩獵物,而後甚至將其投入戰爭。18世紀後逐漸也變成民族娛樂性的體育活動。

而現在西班牙則有近400座的鬥牛場,最大的在馬德里,鬥牛產業也成為西班牙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在有1350個公牛牧場,鬥牛產業每年經濟產值達25億歐元,占西班牙GDP的0.25%,是僅次於足球的第二大娛樂產業。

如果鬥牛消失,毫無疑問會對經濟帶來非常嚴重的衝擊。

鬥牛在西班牙的地位,從變成表演藝術形式以來,和足球幾乎是旗鼓相當,儘管相對幾年前已逐漸式微,仍是西班牙非常重要的經濟文化產業。

那幕和朋友在鬥牛博物館裡的對話還印象深刻。

那是個被四隻鬥牛的頭和角裝飾著的博物館,牠們的眼睛都還睜地大大的(雖然眼睛應該是後製的),而解說人員仍然驕傲的說:這些都是真的!

img_2916

我可以理解鬥牛的傳統,更不否認這樣的表演仍可稱之是個藝術,在生死瞬間的轉身之姿,他們認為是場華麗的死亡之舞,觀看樂此不疲,但為什麼有必要將之殺害?

西班牙每年有1.2萬頭鬥牛遭殺害。每一場就有六頭公牛死於染血的鬥牛場上。

但鬥牛的支持者最常說的論點是,被用來作為鬥牛的品種,他們的存在已經不具意義,如果沒有經過人類的飼養,最後就是絕種(此品種鬥牛已瀕臨一次絕種危機)。

西班牙的鬥牛,是經過嚴密的血統把關,體重和年齡都有特定限制,牠們屬於Corridas種的牛, 大多是北非的公牛,此種牛野性甚強,鬥牛的好鬥並非訓練便可達到,其純正的血統所帶來的野性、勇敢,造就他面對並攻擊任何移動物時,可以更堅韌的面對。

而被選為鬥牛的這些牛兒們,如果把他們的一生攤開和其他同樣被作為食用牛的牛兒們比較,他們在上場前,會有至少四年是被如皇兒般的對待,牠們可以在寬廣的山谷丘陵地間奔跑,享受悠游的歲月,而相較之下,比起其他只能被關在狹小空間吃著混雜飼料的牛們最後也是直接送往屠宰場,牠們擁有更多自在快樂無慮的一段日子。

最後鬥牛在場上結束生命後,也有一定的流程將牠身上的部位發揮最大的用處,以表示對牠們最大的尊重。

解說員還說著:鬥牛的肉非常嫩非常好吃!(不過在2001年政府已禁止食用鬥牛,這對鬥牛產業也是一大重擊。)

img_2901

我還是很困惑——

是誰決定他們的存在沒有意義,牠們生而只剩被鬥和被吃?

是誰說自然絕種就是一件壞事?

是誰去定義他們那段日子就有活的「比較」快樂?

而他們要絕種,不是更該保育,難道台灣黑熊要絕種,我們就可以用此理由合理化的屠宰?為什麼人類可以決定場上那隻牛的命運?

太多太多的疑惑,讓我覺得這派的解釋導果為因,或是從源頭就是動物「別無選擇」。

「那你呢?不吃肉嗎?每餐你吃的肉,都跟場上那隻牛一樣。」

我沉默了,她說的也是。

只是我們沒看見,不代表沒發生,我們其實都知道,只是假裝看不見。

我們指罵看鬥牛的人殘忍,但同樣的戲碼,天天上演。

雖然我很想反駁,在鬥牛場上看著一隻牛被一箭一箭刺在肩骨上,然後邊含吐著血邊被折磨至死,還全場拍手叫好,拖著牠的屍體環繞全場接收掌聲,這在道德標準上怎麼說得過去?

而少一隻被殺害的牛隻,不會少活一個人,但對那隻牛的生命就截然不同。

但不可否認,每天大啖著肉的我們,也都是這些殘忍的參與者。

而我更無力反駁,這個品種的牛隻活著就會以比較好的方式死去,獸醫研究,如果不經過爭鬥,公牛腺體的分泌可能使牠更焦躁痛苦,或是自相殘殺,且培養鬥牛有助於促進公牛的優劣淘汰,因此不願看到流血而反對鬥牛其實是很虛偽的,起碼人類還給了鬥牛最大的尊嚴。而我們正在吃的肉用什麼方式死去我們卻全然不知。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讓製作火腿、香腸、豬血糕的過程變成一個要買票入場觀看的show ,我們還捨得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