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地人文、地景毫無連結,「桃太郎村」對南投而言是好的城市行銷嗎?

與在地人文、地景毫無連結,「桃太郎村」對南投而言是好的城市行銷嗎?
Photo Credit: Wei-Te Wong @ Flickr CC BY 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桃太郎村或許提供了人們一個新的觀光景點選擇,卻不是個成功的城市行銷,過度商業化、人工、仿日的園區,反而扼殺了人們踏在南投土地上時,對這塊土地的想像與期待,以及交流互動、創造連結的可能。

文:江佳芸

除了妖怪村,你知道南投還有個「桃太郎村」嗎?

南投竹山的台灣影城桃太郎村,在今年年初開幕,乘著春節的風潮吸引大量遊客前來朝聖,遊客們忙著拍照、打卡,讓桃太郎村曝光率大增。看來以後到南投,又多了一個好去處,然而經營一個成功的觀光景點,就等於是成功的城市行銷嗎?

日式風情、復古懷舊的桃太郎村

桃太郎村本來是竹山影城,是台灣重要的戲劇拍攝基地,由導演馮興華出資打造,在此拍攝《艋舺的女人》等作品。以日本童話故事《桃太郎》為設計主題,在園區打造日式傳統建築、日式風格商店街,像是合掌屋、熊本城、鳥居、櫻花步道等,以及桃太郎的故事場景、角色大公仔。

幾排紅色大燈籠讓園區充滿濃厚的日本氣息,甚至有遊客穿著和服在仿日街道上拍照留念。而另一區則是台灣的復古場景,像是復古歌廳、醫院、飯廳、警察局、電影院等,彷彿搭上時光隧道,激起遊客的懷舊情緒。

桃太郎村雖然透過日式和復古的魅力成功吸睛,但也有些質疑的聲浪,當大家忙著拍照擺pose時是否思考過,為什麼要在南投打造一個日式風情的景點?桃太郎這個日本童話故事與南投的關聯到底是什麼?甚至,為什麼要捨棄南投珍貴的地景、人文價值而模仿日本文化,那麼南投本身的城市價值在哪裡呢?

城市行銷,到底是城市重要、還是行銷重要?

要討論上面的問題,我們必須先瞭解什麼是城市行銷。城市行銷是將城市視為產業或企業,以城市本身具有之特色做發展,找出需求與特色、爭取曝光,目的是「聚焦」、「聚眾」,重要的不只是使人流連忘返,更是使人想念——會想要造訪第二次、第三次⋯⋯。

精彩創意整合行銷創意總監胡恆士老師表示,城市行銷就像經營品牌,包裝城市的重點有二:一是引起人們的共鳴,二是引起幻想及期待,而貫穿這兩個目標的關鍵就是「在地文化的運用」。

Photo Credit: Wei-Te Wong @ Flickr CC BY SA 2.0

Photo Credit: Wei-Te Wong @ Flickr CC BY SA 2.0

「桃太郎村」以觀光角度來看,的確有成功之處,但若以城市行銷的角度來看,卻與城市本身缺乏連結。仿造日本文化的景點無法傳遞南投的城市價值,所創造的城市與人群間的互動,也只有在最低層級的拍照上而已,無法引發思考、認同感、凝聚共鳴,即使聚眾,也失去城市行銷的核心意義,如此一來,便淪為商業化的觀光手段。

在仿造的日本氛圍、人造櫻花樹下,我們無法體驗南投的美好;走在全新打造的復古台灣場景區,懷舊只是一味的跟流行,而沒有真正歷史的文化承襲價值。

小鎮文創何培鈞,用文創產業復興南投小鎮

同樣在南投竹山,從將廢棄老宅院改建成民宿「天空的院子」出發,何培鈞一手建立起文創平台,串聯在地設計、生產、銷售的供應鏈,打造結合社區力量的觀光產品,從民宿、餐食、景點到紀念品,全套旅遊行程,各環節都緊扣著南投竹山的城市價值與人文力量。

例如從食材到包裝都由當地產出的「幸福腳步便當」,食材是竹山自種的筍和地瓜,飯盒的材料則來自當地竹子工廠生產的竹片,更特別的是用花布店老奶奶染出的花布包裝,讓享用便當的人也能體驗古早家庭用布包便當的風情。

創意城市學說:從地方參與落實城市行銷

在1980年代提出「創意城市」(Creative City)學說的城市專家Charles Landry,從2012年開始接受台北市委託擔任都市規劃的國際顧問。他主張創意城市是一種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指的是城市規劃時,應打破舊有工業時代的框架,以促進跨領域的創意思考作為目標。重視知識文化、吸引人才,打造友善的創意實踐氛圍,提升城市在社會、文化、經濟上的總體表現。

Landry強調,創意城市是能提供開放、自由、舒適、信任的環境,讓每個市民都有機會展現創意、提供行動力。將城市行銷的重點回歸於城市,先在城市內塑造出友善的合作共創環境,體現人的價值、提供地方參與的良好經驗、進而透過群眾參與都市改造,累積出奠定在民眾認同感之上的城市的新價值,而後才是對外行銷。

小鎮文創就是透過地方參與而成功落實城市行銷的例子。不僅帶動當地老店串聯合作、創新轉型,更提供實習、教育機會,引領青年瞭解在地需求,自然對家鄉產生認同感,願意返鄉創業,這樣的在地經營,也成為城市源源不絕的成長動力。

城市行銷,比觀光經營更有價值

桃太郎村或許提供了人們一個新的觀光景點選擇,卻不是個成功的城市行銷,過度商業化、人工、仿日的園區,反而扼殺了人們踏在南投土地上時,對這塊土地的想像與期待,以及交流互動、創造連結的可能。

即使人們都知道這些懷舊風情的營造只是一種商業手法,但大家依然熱愛買單,這是為什麼呢?下次前往參觀時,不妨也用心想想這些問題,在我們觀光、旅遊時支持什麼樣的產業,也會對這座城市、以及我們的台灣有不一樣的影響。

延伸閱讀:

本文獲維京人酒吧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