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術後不想依賴老花眼鏡?首先你必須認識「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術後不想依賴老花眼鏡?首先你必須認識「人工水晶體」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李德孝醫師提醒,一旦出現視力模糊,年齡又超過55歲、高度近視者,最好及早接受檢查是否有白內障,以免拖成青光眼。

文:郭庚儒

一位兩眼都有白內障的患者,希望術後日常生活,不需再配戴老花眼鏡,醫師建議使用最新引進的「全焦段人工水晶體」,不只解決白內障問題,日後也降低對老花眼鏡的依賴程度,滿足病患大部分日常生活的視力需求。

開業眼科診所院長李德孝表示,過去人工水晶體只有單焦點或多焦點,視力侷限在特定的焦點距離上,只能看近或看遠,但是全焦段人工水晶體突破焦點的限制,讓整段視野都清晰明亮,非常接近自然眼的視力情形,且遠、中、近的視力品質清晰無色散,讓患者擺脫多年視力模糊的困擾。

根據台灣眼疾流行病學研究,白內障是目前國內銀髮族,眼科門診就診率第一的疾病,65歲以上老年人的白內障盛行率約為60%,平均每2人就有1人罹患白內障。

「白內障患者接受手術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老花。」眼科診所院長李德孝表示,人眼是無段變焦,不論距離遠、中、近都能看清楚,雖然白內障手術後有多種人工水晶體可選擇,但單焦點、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都是「點」的概念,看物距離位在特定的屈光焦點上,視物才會清楚;若是太遠、太近,都會出現視力模糊。

李德孝舉例,單焦點人工水晶體,能提供良好看遠的視力,看近時需配戴老花眼鏡;而適合近距離閱讀的多焦點人工水晶體,雖然能看遠、看近,但中距離(例如看電腦、炒菜)的視力卻模糊,且對比視力下降,特別影響夜間視覺。

目前最趨近自然眼的人工水晶體,就是全焦段人工水晶體。李德孝強調,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可讓屈光聚焦形成一段延續而清楚的屈光焦段、而非焦點,能同時獲得遠、中、近距離的連續優質視力品質,在任何光線下也都有逼真的視覺,不會有色差。尤其對於夜間開車者來說,幾乎不會產生光暈、眩光等狀況,縮短病患適應期,提升視覺滿意度。

如何選擇適合的人工水晶體呢?李德孝表示,首要考慮因素為能否願意配戴眼鏡,若願意可選擇多焦點鏡片眼鏡;不習慣者可依經濟考量及生活需求,選擇適合的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活躍於社交活動及有夜間視力需求者,則建議選擇全焦段人工水晶體,可獲得較好的視力品質,讓日常生活更便利。

李德孝提醒,一旦出現視力模糊,若年齡又超過55歲、高度近視者,最好及早接受醫師檢查是否有白內障,以免拖成青光眼、造成視力影響。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