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不是媽媽的專利!夫妻都該注意的防憂妙招

產後憂鬱不是媽媽的專利!夫妻都該注意的防憂妙招
Photo Credit:j. botter @Flickr CC BY-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爸爸或媽媽都有可能得到產後憂鬱症。產後憂鬱有哪些症狀?又該怎麼預防這樣的憂鬱呢?

大家知道「產後憂鬱」是什麼嗎?

所謂的產後憂鬱是指,生產後大約六~八週期間,所發生的憂鬱症狀。機率大概是生產完十次,而其中一次可能會得到產後憂鬱,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長達持續一年的時間。

實際上會有的症狀有心情低落、焦躁、感覺不到寶寶的可愛、寶寶在哭的時候不想理他、覺得幫寶寶換尿布很麻煩⋯⋯等的狀況。

為什麼會罹患「產後憂鬱」,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

1. 荷爾蒙不均衡:生產後的女性荷爾蒙減少會分泌,導致荷爾蒙不均衡。

2. 育兒的情況不如預想:不知道寶寶為什麼會哭,母乳不分泌⋯⋯等因素。

3. 生活環境的變化、睡眠不足⋯⋯等:睡眠時間和作息時間發生變化,無法得到充份休息或外出。

4. 育兒環境不好:例如身邊沒有可以幫忙照顧孩子的家人等。

會罹患產後憂鬱的人,若硬要區分的話,大部分都是認真且本身是完美主義的女性,或是做事很努力的女性,比較容易有罹患的傾向。

女性在產後得到憂鬱症卻沒被週遭的人發現,或是身旁親近的人無法理解產後憂鬱的症狀,有時候會導致孩子還小卻不得不離婚的情況。像這樣子的夫婦之間的危機,被稱作「産後crisis」(產後恐慌)。

產後恐慌的原因

「産後crisis」此一名詞出自日本NHK情報節目,泛指「產後所引起夫妻之間關係崩壞的危機」。

根據Benesse教育綜合研究所次世代育成研究室的調查(2006年起),懷孕中的女性有74.3%實質感受到對丈夫的愛情,相反的生產後的女性只有45.5%,兩年過後更是下降到只剩34.0%;也就是說生產兩年後,對丈夫已經沒有感情的女性大約有40%。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呢?

舉例來說,因為丈夫可能無法分擔家事也無法幫忙照顧孩子,當了母親之後的生活作息也有了變化,沒辦法擁有一個人自由的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累積了很多壓力,諸如此類的原因,是導致產後恐慌的主要原因。

沒對象可以訴說養育的不安、做為母親的辛苦沒人能了解,或者老公不幫忙做家事時,就會容易出現「為什麼都是我在付出?」的負面情緒。

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孩子吧

實際上,就算是男性也有罹患「產後憂鬱」的可能。當上父母之後難免會懷抱著不安感,這是女性和男性都一樣的狀況。

夫妻之間互相支持依靠,「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孩子」這件事非常重要,所以要從在生產前的事前準備開始做起:

1. 在生孩子前先討論小孩出生之後的家事如何分擔。
2. 生產後準備也要一起,像一起學習有關於寶寶的成長發育。
3. 養成互相感謝(恩)的好習慣。
4. 遇到育兒的煩惱時,要如何應對等彼此互相商量。
5. 事前溝通應該如何把小孩養育長大,對於孩子的期許以及未來的教育⋯⋯等。

生產前夫妻之間的良好溝通,對於預防產後憂鬱和產後恐慌都有很大的效果,當然生產後也不算遲哦!

是否已經覺得心累了呢?
如果有的話,何不和另一伴針對以上1~5點互相聊一聊呢?

寶寶多可愛!試著享受照顧孩子的快樂吧

小孩成長發育的過程,每位寶寶都不一樣,如果健康檢查被診斷出有問題的話,請不要拿他和其他小孩過度比較。心中如果有任何不安,請和專家或專門機構裡的人商量看看吧!

寶寶是無法形容的魅力存在,他們有著又大又圓的水汪汪眼睛,令人想要一直摸個不停的滑嫩的肌膚⋯⋯隨著寶寶的成長,媽媽們自己也會被療癒哦!

爸爸們也記得要感受一下寶寶的可愛喔!和爸爸相處的時間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且珍貴。

夫妻兩人一起關注著寶寶的成長,一同享受愉快的育兒生活吧。

本文獲4meee!(For me)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