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研 荷蘭爭取2020歐盟學術論文免費公開

推動科研 荷蘭爭取2020歐盟學術論文免費公開
Image Credit: Doug Ross / ImageZoo / Corbis / 達志影像 (RF)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星期初,荷蘭政府舉辦了一場為期兩日的開放科學會議,商討如何推動學術論文以免費、開放方式發佈。該國目標在2020年時,歐盟範圍內的新論文將以「開放獲取」模式刊登。

2016年上半年,荷蘭成為歐盟理事會主席國,該國於任期內其中一個重點是推動期刊論文以「開放獲取」(open access)模式發佈,希望有助促進學術發展。

現時不少學術期刊仍以傳統模式營運,主要向大學圖書館收取訂閱費用,但大型學術出版商牟取利潤訂價過高一直為人垢病。批評者質疑論文作者、評審通常都是學者免費擔任,這些學者往往在大學任教,主要收取公帑研究,出版商不應以高價阻止知識流通。

傳統訂閱出版模式以外

學術界不少人近年嘗試推動其他方案,其中之一是讓論文可供所有人免費閱讀的「開放式」期刊,例子包括一批語言學家因為不滿出版商愛思唯爾(Elsevier)定價過高,辭任期刊編輯並另創開放式期刊《Glossa》;曾發起「知識的代價」聯署杯葛愛思唯爾的數學家高華斯(Timothy Gowers),創立開放式期刊《Discrete Analysis》;物理學家高爾斯(Peter Coles)設立新平台,並創辦期刊《Open Journal of Astrophysics》等。

另一個方案,是集合不同大學跟學術出版商協議,免去學者投稿至開放式期刊時的刊登費用。例如去年底及今年初,荷蘭大學聯會分別跟愛思唯爾約翰威立(John Wiley & Sons)達成類似的訂閱協議,該會希望於2018年時將有3成新論文可免費讓公眾閱讀。

開放科學會議

上星期初,荷蘭政府舉辦了一場為期兩日的開放科學會議,與會者包括來自歐洲的圖書館代表、出版商、研究資助者及政策制定者等,商討如何推動開放獲取論文,共有超過60人參與。

荷蘭方面的開放科學大使Sijbolt Noorda提醒會眾,目前歐洲共有433項不同的開放獲取政策,現時是時候就如何過渡至更統一的系統達成共識,把承諾轉化成行動。會上分發的行動呼籲草稿著眼點在12項行動,分為5個題目︰

  • 移除開放科學的障礙
  • 發展研究的制度及基建
  • 為開放科學培養及創造誘因
  • 進一步宣傳開放科學政策,使之成為主流
  • 在科學及社會上,刺激並整合開放科學

會後《阿姆斯特丹行動呼籲》草稿呈交召開會議的荷蘭教育、文化及科學部長Sander Dekker,預期文件將於5月27日在競爭力委員會上匯報。

VSNU對《阿姆斯特丹行動呼籲》表示歡迎,其會長Karl Dittrich表示︰「我們看見對開放獲取的支持正在增加,無論是國家抑或國際層面。荷蘭大學會繼續努力,在未來數年把『行動呼籲』轉化為實際行動。」

兩種開放獲取模式

目前有不足四分之一的論文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其餘都被擋在「付費牆」(pay wall)後。而開放獲取模式亦分成「金色」及「綠色」兩種︰

  • 「金開放獲取」︰作者呈交論文,如通過同行審查,可選擇付刊登費用,讓文章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
  • 「綠開放獲取」︰作者呈交論文,通過同行審查獲刊登後,自行在網上發佈論文預印本。

兩種模式各有利幣,開放獲取的支持者Stevan Harnad認為,金色模式下出版商缺乏誘因轉向開放出版,綠色模式反而會加速推動。Dekker則認為金色模式承認出版商的貢獻,而綠色模式下不少出版商會設下數個月的「禁運期」——文章刊登後一段時間作者不能將之免費發佈。

其他方案?

針對「禁運期」的問題,荷蘭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推動科學家把論文預印本——未經同行審查的手稿——放上網,例如放到arXiv等預印本存庫上。Harnad批評此舉為「重大錯誤」,因為預印本不包括審查後的改動。荷蘭科學研究組織(NWO)主席Jos Engelen則認為,預印本會寫明未經同行審查,即使這個方法不算最理想,仍然比甚麼也沒有好。

Harnad提出另一個方案︰論文存庫在「禁運期」內可以把論文收在付費牆後,只有訂閱者才能夠閱讀。但在禁運期過後,任何人如想閱讀論文,只要在網上按一個按鈕,便可以向作者申請閱讀論文,作者亦只需要點擊一下去批准申請。他表示英國不少論文庫都採用這種模式,基本上就像私下電郵作者索取論文一樣。

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及創新總監Robert-Jan Smits認為,對委員會而言金色或綠色兩種模式都可以接受。他希望歐盟會採納其目標,到2020年時所有新論文都以開放獲取模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