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這個科技以幾何級數發展的年代,馬斯克認為專利只會窒礙創新,拖慢整個行業的發展;開放資源,反而可以吸引更多人參加研究和投資,令有關行業更快成長。
馬斯克(Elon Musk)被稱為「改變世界的科技狂人」絕非浪得虛名。自小喜歡看科幻小說,對太空著迷,科學知識深厚,思想天馬行空,卻又擁有驚人的執行力。1971年出生的他,才40出頭,已經創辦了幾個極具顛覆性的科技公司。Paypal改變了人們在線上的消費付款模式,對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功不可沒;Tesla電動車既高效又時尚,粉絲爭相排隊預訂,高檔汽車竟然成為了繼iPhone之後最被吹捧的電子產品,新型號都賣個滿堂紅;SpaceX雖然是個民營的火箭發射公司,却破天荒研發出歷史上第一個可以回收的發射火箭,大大減低火箭發射的成本,NASA等國家級的航天機構都給比了下去……
比音速還快的交通工具 - Hyperloop
馬斯克其實還有一個科幻小說劇情一樣的瘋狂構想,即將實現。它就是飛機、火車、汽車和輪船之外的五類交通工具「Hyperloop」(「超迴路列車」)。根據馬斯克的構思,Hyperloop是一個「運送艙」(capsule),在接近真空的低壓管道以氣壓噴射及電磁懸浮推動,以接近音速的時速1,220公里運行,比子彈火車快3至4倍的運輸系統。以來往相距643公里的洛杉磯和三藩巿為例,單程乘飛機的話;需時1.5小時,開車則需約6小時;乘搭Hyperloop的話,僅需30分鐘。
放棄專利、開放研究資源
毫無疑問,馬斯克是一個非常特別的人。在2013年,有感於加州高鐵成本高、效率低,馬斯克首次提出了Hyperloop這個超級運輸系統的構想。因為自己已經為Tesla和SpaceX忙個不可開交,他把長達57頁的Hyperloop計劃書放在網上供人下載,甚至舉辦設計比賽,期望拋磚引玉,吸引各界專家集思廣益將概念盡早實現。其實這次並非馬斯克首次放棄專利、開放研究資源。

Elon Musk|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早在2014年,他便已經在Tesla的網誌公佈開放Tesla所有的專利設計,供所有有興趣的人士參考1。有別於一般人相信申請專利能夠保障自己的最大利益,在這個科技以幾何級數發展的年代,馬斯克認為專利只會窒礙創新,拖慢整個行業的發展;開放資源,反而可以吸引更多人參加研究和投資,令有關行業更快成長。
交通運輸在這一百幾十年來,並無重大創新。馬斯克的Hyperloop的構想,一方面引起了不少人的質疑,另一方面卻吸引了不少精英投身研發,其中最具規模的,有由前SpaceX首席工程師Brogan BamBrogan牽頭、董事會星光熠熠,更已集資850萬美元的Hyperloop Technologies;及採取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從世界各地招攬超過500名工程師及各界精英共同參與設計和發展的Hyperloop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HTT)。
創新的運輸科技
跟馬斯克的另外幾個事業類似,Hyperloop其中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極高的成本效益。根據馬斯克的估算,興建洛杉磯至三藩巿全長約643公里的Hyperloop(時速約為1,200公里、行駛時間約30分鐘)系統的建築成本約為60-75億美元,同樣的路程興建高鐵(時速約為300公里、行駛時間約2小時38分鐘)的成本則為680億美元2。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全長26公里(時速約為200公里、行駛時間約14分鐘),最新預算造價為844.2億港元 (約108億美元3)。
一個運輸工具的速度,很大程度受制於它所承受的各種阻力,這些阻力包括氣壓、風阻,及輪胎和地面或路軌的磨擦。馬斯克因而提出Hyperloop這個毋需輪軚和路軌,以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推動,在接近真空的低壓管道運行的交通工具。根據馬斯克的設計,每個Hyperloop運送艙都有排氣系統,在其底部形成氣墊,減少磨擦阻力;運送艙將以電動引擎來製造電磁場,以電磁懸浮原理以高速前進。太陽能版、風能設施等等,都可以在Hyperloop的管道上興建,達至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
載客量方面,每個Hyperloop運送艙可容納28位乘客,平均每2分鐘可以發出一個運送艙,即每小時可以服務840位乘客。假如需求增加,只要增加運送艙的班次即可(預計最快可以增加至每30秒一班)。傳統的集體運輸概念,以量為主軸。例如火車、地鐵、高鐵的設計,都是以大型列車一次過運送最多的人或貨物為目標。Hyperloop的邏輯,却更接近講求輕巧、靈活、自動化的「Personal rapid transit」概念。

取自Elon Musk的Hyperloop計劃書。
Hyperloop的成本效益較其他鐵路項目為高,因為相對地細小的車廂(運送艙),不論是運送艙本身還是其管道,興建的成本較其他項目,例如高鐵為低。又因為整個系統都是興建於高架管道上,可以省卻不少收地成本。每個運送艙接載較少的乘客,又可以縮短上落客的時間、減低各種班次延誤的風險,及增加按需求增減班次的靈活性4。Hyperloop將以全電腦控制,個別運送艙無需司機、人手操作。系統以再生能源堆動,低壓管道可減少各種阻力,因此可以把能源需求大大降低,減低整體運作成本。環顧世界各地,鐵路等基建項目通常均需要政府大量注資及補貼。根據馬斯克的估算,假如將60億美元的建築成本以20年期攤還,再加上日常運作成本,來往洛杉磯和三藩巿的單程車費約為20美元(約156港元),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
創新不只是科技
工作關係,較早前跟來港參加業界會議的HTT CEO Dirk Ahlborn見了面,印象最深的,除了科技方面的各種突破,是他一再強調「we are not just a company, we are a movement」。成立兩年,透過相同理念和對技術創新的熱誠,HTT以群眾外包的形式,吸引了超過500名人員參與技術設計及組織發展的工作。他們不支取薪金,而是以他們的工作換取HTT的優先認股權(stock options)作為報酬。兩年下來,不費分毫,HTT已經完成Hyperloop的建築設計,將於本年內在美國加州Quay Valley興建首條長5公里的軌道,並已經與斯洛伐克政府達成協議,把Hyperloop帶到歐洲。
「很多人以為創業最重要就是金錢,首要任務就是找投資者。不是的。在這個網絡世紀,只要你有真正創新的意念、推動世界前進的想法,志同道合的人、各種不同的資源就會出現。」我相信Ahlborn是對的。年輕的一代,尤其是出生於90後的數碼原生代 (digital natives),他們與互聯網、社交網絡共同成長,習慣分享、品評;喜歡參與、重視體驗多於擁有;崇尚公平、自由、環保。他們的眼光,與在高舉資本主義年代成長的前輩,不盡相同。新一代的企業、新一代的企業家,擁有不一樣的視野,在這個時空崛起,不無原因。
群眾外包、集思廣益的好處,就是可以在更短時間有更多更新的意念,不斷有人問問題,不斷有人找答案。除了在短時間內完成Hyperloop的具體設計,HTT團隊還提議和發展了很多相關的方案。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就是有關車廂內的娛樂。雖然行車時間不算很長,但是由於整個行程都是在管道內進行,乘客不能如乘搭火車般悠然的欣賞車外風景。
HTT的同事們於是提出了「Augmented reality (擴張現實)window」這個概念,讓乘客們就算致身密閉的Hyperloop運送艙,還是可以透過虛擬技術看風景。這個概念的特別之處,是它並不只把一個銀幕放在窗戶的位置,而是非常先進地透過「head tracking」的技術(簡言之就是透過「追踪」每個乘客頭部的位置,給個別乘客提供最真實的風景影像。)當然,既然是虛擬影像,呈現的可以是窗外的風景,也可以是侏羅紀公園、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5……
此外,HTT團隊也正研究毋需耳機的個人化的座位音響系統,和高效的空氣淨化系統等等。這些新科技,都可以為HTT帶來額外收入。根據Ahlborn的最新估計,HTT的回本期可縮減至8年。
Hyperloop聽起來天馬行空。馬斯克倒表示它並不困難6,需要的科技已經存在。創新,需要的或許是更多的想像力。
Welcome to the future.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tnlhk
Tags:
2023迎向雲端浪潮,掌握職場躍進方程式,培養雲端硬實力就在此刻!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未來,「雲端」將成為企業運作過程不可或缺的數位競爭力之一,而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WS即將於2月23日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免費傳授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並幫助參與者認識雲端、學習AWS提供之上百種的免費雲端服務。
回首2022年來勢洶洶的數位轉型浪潮,數據運算、資料儲存、提升安全性等雲端技術早已成為企業製程最佳化、擴充業務規模、創造價值的重要利器,而在新的一年中,數據分析公司也指出,整合AI分析平台上雲不只能有效降低部署時間、減少人力成本,亦是在可見的未來中,提升商業價值、邁向永續轉型的科技大勢。因此,許多企業也延續轉型浪潮餘波,積極導入大數據、人工智慧(AI)、機器學習(ML)等進階數據科技,並搭配各式雲端服務來強化企業內部運轉效能,迎戰全新的市場挑戰。
數位革新不落人後,AWS助您入門雲端
當「雲端」從產業發展、轉型的熱門關鍵字轉變為2023年不分產業別,都有強烈需求的職場必備硬實力,每一位在產業中耕耘奮鬥的從業人員、或是初入社會職場的新鮮人,又該如何提升自我,加緊腳步跟上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數位革新呢?
好消息是,臺灣雲端服務商龍頭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將於2023年2月23日的下午2點至5點,舉辦AWS線上雲端培訓日(AWSome day),透過專為雲端新手設計的一系列實用入門課程,一步步帶領大家了解雲端技術以及AWS服務。
專業講師彙整雲端精華,基本服務、創新應用一次滿足
AWS線上雲端培訓日是針對雲端新手所量身打造的免費入門實用課程。課程內容由AWS的資深業務發展經理KC Liang,以及AWS技術培訓師Stanley Huang共同帶領,兩人將從雲端趨勢、技術概念、產業應用等角度逐一介紹,並透過深入淺出地介紹及示範儲存、資料庫管理、運算和網路、資訊安全等基本雲端概念技術以及AI機器學習、區塊鏈、5G及衛星通訊等熱門創新服務,讓您即刻上手AWS高達100多種的免費服務。

課程結束後,除了獲得AWS提供的培訓證書、養成雲端技術能力,亦能了解如何透過雲端服務掌握市場優勢,所以無論是對雲端服務感興趣的新鮮人、企業或資訊相關的高級主管,還是擁有豐富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或技術人員,AWS線上雲端培訓日都能為您建立雲端技術概念、拓展應用視野,為個人或公司帶來正面性的影響。
更棒的是,AWS線上雲端培訓日不只開放免費報名,凡完整參加並填寫會後問卷的參與者皆可參加抽獎,有機會將Air Pods(第三代)與AWS客製露營燈免費帶回家!此外,若您是新用戶,在活動前註冊AWS免費帳號並填寫贈品申請表單,還能直接獲得「AWS不鏽鋼智慧型保溫瓶」,歡迎點此了解更詳細活動規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