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提醒自己終將會死,或許你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每天提醒自己終將會死,或許你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Photo Credit:Moosealope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每一天都提醒自己我們會死,能幫助我們將活在人世的時間視為一份禮物。一個死期將至的人,不會放縱自己做無謂的努力去改變那不可能的事,他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抱怨但願事情如何。

文:萊恩.霍利得

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兩個星期之後要接受絞刑,他就可以一心專注得非常好。—英國文豪詹森博士(Dr. Johnson)

在1569年末期,一位名叫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的法國貴族從一匹疾馳的馬上摔下來,人們判斷他已經死亡,因而放棄醫治他。

他的朋友帶著一跛一跛、滿身是血的他回家,那時,蒙田看見自己的生命從他的肉體溜走,非但沒有受傷,還輕飄飄的,就像在他唇上輕輕跳著舞的精靈。若不是到了最後一刻,他一點都不想回來。

這個不尋常的經驗徹底改變了蒙田的生命。不出幾年,他就成為歐洲最知名的作家之一。在那次意外之後,蒙田撰寫了數冊廣受歡迎的論文,擔任了兩任的市長,以官員身分到世界各地參訪,而且是國王的心腹知己。

你會認為這是個老套的故事。一個人瀕臨死亡,他回顧人生,然後從那次經驗之後重生,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一個更好的人。

事情就是這樣發生在蒙田身上。瀕死的經驗突然為他灌注了一股能量,讓他心生好奇。死亡不再是某種令人害怕的東西,雙眼直視它反而為他帶來了解脫,甚至啟發。死亡並不會讓生命變得無意義,而是變得更有意義。很幸運地,我們不必等到臨終那一刻才能與這股能量搭上線。

在蒙田的文章裡,我們看見了一個明證,也就是人可以靜思死亡、清楚覺知到我們終將一死的命運,同時又不感到自己是病態或是一個掃興的人。事實上,他的經驗讓他和自己的存在發展了一段遊戲般的獨特關係,讓他從那時起便一直擁有一種清晰感與幸福感。這是一種鼓勵:表示擁抱自身存在的變幻無常,也是能夠提振人心、為人們帶來力量的。

我們對死亡的恐懼,是生命中一個悄然逼近的障礙,它塑造著我們前進的方向、觀點,以及行動。

但是對蒙田來說,他在餘生都能夠安住並且靜思著那樣的時刻、盡可能地重現瀕死的那一瞬間。他努力研究死亡並且討論它,了解它在其他文化裡的角色。例如,蒙田的著作曾提及古代的一種飲酒遊戲,在遊戲裡,參加者輪流舉起一幅畫,畫裡有裝著屍體的棺材,然後舉杯向它敬酒,說:「喝吧,要快樂,因為當你死的時候就像這副樣子。」

短短幾年之後,當莎士比亞自己漸漸老去時,他在《暴風雨》(The Tempest)一劇裡說:「每三個念頭裡就有我的墳。」

每個文化都有自己的方式來教導這同一個課題,羅馬人是這樣提醒自己的:記住你終有一死(Memento mori)。認為我們會忘記這一點,或需要提醒才能記得,似乎很詭異,但顯然我們真的是如此。

想想你還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做正確的事

我們如此難以接受這件事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我們將自己與自身存在的關係完全搞砸了。我們或許沒有說出口,但內心深處,我們的行為舉止就像自己是永遠不敗的,就像我們對人終將一死的命運所帶來的試煉與憂患無動於衷。那種事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不是我。我還有很多時間呢。

我們忘記了,自己對生命的掌握程度有多麼小。

否則,我們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執著於一些芝麻蒜皮的小事,或努力想要成名、賺更多我們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或為很遙遠的未來做打算。所有這些都會被死亡否定。所有這些假設,都是認為死亡不會影響我們,或至少不會在我們不想要的時候來臨。湯瑪斯.葛雷(Thomas Gray)寫道:「光榮之路,通往墳墓」。

你是誰、你還有多少事情還沒做,這些都不重要,在某處,有某人會為了一千美元,或為了邪惡的毒品,或因為你擋住他們的路就殺死你。可能會有一輛車在十字路口撞上你,從你的頭頂碾過,就這樣,一切都完了。今天,明天,或不久後的某一天。

問「如果醫生告訴我我得了癌症,我會怎麼改變我的生命」這樣的問題似乎很老套。我們回答完了之後,難免會安慰自己,說著同樣狡猾的謊言:嗯,感謝老天我沒有癌症。但我們其實有。我們都已接獲絕症的診斷書,死刑已經宣判了。每一秒鐘,以機率而言,我們在明天仍會活著的機會一天一天地減少。某件事即將發生,而你卻無法阻止它。當那一天來臨時,請做好準備。

記住那份<寧靜祈禱文>,如果一件事是我們能控制的,就值得我們投入所有的努力與精力。而死亡並不屬於這類的事,我們能活多久、什麼東西會奪走我們的生命,這些都不是由我們控制的。但是,思考並且充分覺知到自己終將一死的命運,能激發正確的觀點與迫切感。沒有必要因此感到沮喪,因為這是一件為人們帶來鼓舞的事。由於這是真的,我們都應該充分利用它。與其否認,甚或更糟的是懼怕我們必死的命運,不如擁抱它吧!

每一天都提醒自己我們會死,能幫助我們將活在人世的時間視為一份禮物。一個死期將至的人,不會放縱自己做無謂的努力去改變那不可能的事,他也不會浪費時間去抱怨但願事情如何。

他們明白自己需要做些什麼,就去做了,在時間截止之前,盡其所能利用時間去做。當那一刻的鐘響起,他們已經知道要如何說:當然,我會希望時間能再多一點點,但是我已經利用了我被給予的時間做了好多事,所以,這樣也可以。

毫無疑問的是,死亡是所有障礙裡,最適用於所有人的一個。它是我們最無能為力的事,頂多只能期盼晚點來,即便如此,我們最後依然必須屈服。

但是,這並不是說我們活著的這段時間沒有價值。在死亡的陰影之下,很容易分出事情的輕重緩急,也容易激發和善、感激的心,並且把持原則。每一件事都會各就其位,以正確的觀點來對待。你為什麼要做出錯誤的事?為什麼要感到害怕?為什麼要讓自己和他人失望呢?生命很快就會結束,死亡喝斥著我們,我們最好是正確地對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