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麵包和義大利麵帶來的不只是「小麥肚」,還有空空的「小麥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Dr. Ulrich Strunz
「這真是出人意料!」
令人訝異的是,居然會有那麼多人安於自己的腦袋處在愚昧的狀態。你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嗎?位於柏林的羅伯特・柯霍研究所(Robert Koch-Institut)指出:如今在德國,每四個人就有一人過度肥胖;更準確地來說,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三十。2012年10月9日該所在受訪時表示:
「這真是出人意料!這樣的發展,著實令人震驚。」
我特別喜歡看別人吃驚的樣子。不過這件事真的出人意料嗎?事實上,早在十多年前,德國營養學會(Deutsche Gesellschaft für Ernährung)的主席便已承認,德國的營養諮詢失敗得一塌糊塗。然而,截至目前為止,以全麥為取向的營養準則,卻依然盤踞在德國營養學會的網頁上。如此看來,會有這樣的發展,其實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根據德國微型人口普查的統計結果顯示,在2005年時,德國有27%的人口體重過重(25≤BMI<30),12%肥胖(BMI>30)。在接下來的四年裡,情況有了戲劇性的轉變;2009年時,德國有37%的人口體重過重,15%的人口肥胖。德國簡直可謂是「肥胖控」,或者,更準確地來說,簡直是「麵條控」!
這些數據聽起來或許有點抽象。為了讓我們更有感一點,不妨參考以下所附的表格;藉由比較表格中的幾種體位類型,感受一下「肥胖」一詞所代表的意義。
在你看來,什麼樣的體態可以輕盈地走過人生?什麼樣的體態則得氣喘噓噓?我想,這一切不言可喻!
到底什麼是BMI?
「BMI」是「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的縮寫,計算公式為:
如果你的身高是173公分、體重是59公斤,你的BMI值便是19.7。換言之,你的體重屬於正常範圍。倘若你的BMI值低於18.5,那麼你的體位就屬於過輕,反之,若是你的BMI值高於30,那麼就屬於肥胖。
如果我們放眼將來,情況恐怕只會更不樂觀。根據美國杜克大學於2012年5月所發表的一項研究,大約有36%的美國民眾體重過重。學者預測,到了2030年時,這項數字將會攀升至42%。除了美國以外,諸如墨西哥、紐西蘭、智利、澳洲和英格蘭等地,同樣也有大批民眾飽受體重過重之苦。在全球肥胖統計排行榜上,德國目前已躋身中段班。相對地,諸如韓國和日本,這類在傳統上不以薯條、披薩、義大利麵和漢堡為主食的國家,當地民眾的身材則多半偏向纖細、苗條。
德國人很有可能會朝愈來愈胖的方向發展。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所有的食物裡都含有太高的糖分。不妨稍微觀察一下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幾乎每個街角都有一家麵包店,就連在超市裡,也設置了愈來愈多的麵包自動販賣機,那濃郁的麵包香氣,總會在我們那還停留在石器時代的天真大腦裡觸發「快點獵取!」的警報。
在學校裡,學童依然被灌輸「早餐吃麥片,休息時間吃三明治」的觀念。每天中午在餐廳裡,人們在餐盤裡裝上至少一半以上的飽食附餐(例如麵條或馬鈴薯之類),說好聽一點,那些東西其實應該叫「胖化劑」;說難聽一點,根本就是「笨化劑」!
法國麵包讓腦部受損
現在你或許在想:「那為何碳水化合物會使人變笨?」你或許會認為:「我吃了幾十年的麵包和麵條,要說有多笨,倒也不至於吧!」想必你已經猜到我可能會怎麼簡短地回答:「呃……好吧……。」事實上,你之所以會如此認為,其實是因為無從比較!
如果,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你的腦筋能夠更為清醒,你的人生是否會有所不同呢?關於這一點,我們只能猜想。然而,在這裡,我所要談的,並非種種的臆測,而是一些明白的事實。來自世界各地的許多學者,仔細觀測了智能與體重過重之間的關聯性。
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研究成果有何驚人之處:
南韓:
南韓的學者曾在專業期刊《年齡與老化》(Age and Ageing)中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較高的BMI值與六十到七十歲成年人的智能不佳風險有關。」為了判別受試者的思考能力,該項研究採用了「簡易心智測驗」。受試者會被要求解答不同難度的一些問題。
法國:
某個法國團隊曾經針對年齡介於三十到六十歲的成年人進行研究。他們同樣發現到,智能下降與BMI值上升有關。耐人尋味的是,比較胖的人並不一定腦筋就比較不清楚;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整體的差別便會愈來愈明顯。
義大利:
2005年時,有個義大利的研究團隊,曾經針對年齡介於七十到九十歲的老年人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體重過重與「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這代表著初始、尚未成形的糖尿病)會造成智能方面的損害。
美國:
匹茲堡大學的神經科學家曾經對94位受試者的大腦進行掃描。這群受試者的年齡介於70到80歲,精神狀態都屬良好。過了五年之後,研究人員請受試者們再進行一次大腦掃描。結果顯示:相較於體重屬於正常的受試者,體重屬於肥胖或過重的受試者,他們的大腦居然變小了!愈胖的受試者,大腦萎縮的情形愈嚴重。
在BMI值超過30的受試者當中,額葉(frontal lobe;負責理性行為、自我控制、邏輯、創造力)、顳葉(temporal lobe;負責記憶、語言理解)、海馬體(hippocampus;在將短期記憶轉為長期記憶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與丘腦(thalamus;俗稱「意識之門」)等部位,萎縮的情形尤為嚴重。就算你不是醫生,應該也能理解,大腦裡的這些部位發生萎縮,將會導致惡性循環:理性與自我控制舉白旗投降,體重上升的趨勢日益嚴重,大腦從而持續萎縮。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