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即將被填掉的大馬海岸、漁村和文化遺產:為何政府為「大多數人」的利益非發展不可?

即將被填掉的大馬海岸、漁村和文化遺產:為何政府為「大多數人」的利益非發展不可?
Photo Credit:The Malaysian Insider/Hasnoor Huss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關心檳榔嶼自然生態和居民權益者擔心,這項計劃惟恐乖離欲提升交通便利的目的,將至少屬於公共的四千英畝海岸線和海床淺灘,打造成少數人才有能力購置的高級產業

2000年,前朝檳州政府批準第一期STP1發展計劃在丹絨道光填海,五年來明顯出現各種後後遺症,包括附近一帶風景區的嚴重淤泥汙染、漁產銳減。但民聯政府(希望聯盟前身)卻批準第二期的類似計劃,在擴展已填海部份興建兩座人造島。

受訪的當地漁民組織代表斥責,不論前朝或今朝政府的發展計劃,都沒有征詢漁民同意。部份漁民領得一萬五千令吉的「安撫金」,發展商依恩奧集團(E&O)和州政府不曾明言,這究竟是正式賠償或非正式遮口費。甚至,有多名從三至四代捕魚維生者因無漁民執照,無法獲得分文賠償金或安撫金。

關於大型填海計劃的生態影響,非政府組織檳城論壇(Penang Forum)負責人之一梁粵廣博士已多次提醒州政府,故在此不贅。筆者要強調的是,未來在南區的四千英畝填海計劃,不但是對檳島的生態浩劫,也將摧毀見證華人和馬來人落腳檳榔嶼的早年聚落遺跡,嚴重危害州內豐富而多樣的文化遺產、旅遊資源。接下來,就由檳州子民決定是否將檳榔嶼的自然景觀生態,還有這些活的文化遺產資源,交到文化格局窄小的政客手上吧!

本文獲燧火評論授權刊登,原文請見即將被填掉的海岸、漁村和文化遺產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林佳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