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對抗專利流氓 他發表422萬項「發明」

為對抗專利流氓 他發表422萬項「發明」
Image Credit: Alberto Ruggieri / Illustration Works / Corbi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對抗大量申請瑣碎專利、透過控告其他公司獲利的專利流氓,身兼藝術家及工程師的雷彬發起一項計劃,打算堵塞這個漏洞。

專利制度的原意,是讓發明者能獨佔其發明的使用權一段時間,期間可用作謀利,為刺激創新提供誘因。但美國目前的專利制度,容許一切未被註冊的意念——那怕只是非常瑣碎、普通——申請專利。

這個漏洞使「專利流氓」(patent troll)可以透過申請大量專利,單靠控告其他公司來牟利——有些公司為避免訴訟,或會賠款和解了事。

利用制度對抗專利流氓

身為藝術家、工程師以及互聯網行動者,雷彬(Alexander Reben)認為專利制度中這個漏洞反過來窒礙創新,並嘗試以他的創意去解決問題,對抗專利流氓。

在不少地方的專利法中,「現有技術」(prior art)是指目前公開已知、跟專利有關的資訊,假如一項發明的內容己被公開描述,就無法申請專利。

雷彬利用這一點,先拿下所有美國專利庫的專利文件(按法例必須公開),以軟件將文件中的句子重新組合,從而創造出新的「發明」,並在網上發表。

毫無意義的「發明」

這項計劃稱為All Prior Art,他獲得大量——至今有422萬項——「發明」,當中絕大部份均毫無意義,例如有收集指紋功能的單鞋鞋托、能夠追蹤其他人的鳳梨百合、多功能太陽能學行車、可殺死草莓植株害蟲的3D打印肥皂系統……

不過對雷彬來說這並不是問題,他的目標是透過製造並登記所有潛在的「發明」,以杜絕任何缺乏原創性的專利。他在網頁上表示︰「以運算方式創造及發表數以百萬計的意念,所需費用接近零,但很有可能會出現真正有用的專利。」

雷彬強調,這項計劃並非要阻止人註冊真正創新的專利︰「計劃旨在杜絕過於無聊及容易提出的意念,我的軟件不可能提出具創意及新穎的發明。」

計劃有趣但效用成疑

律師Jim Burger表示,專利訴訟中,最大的難題在於找到先例去證明專利無效。如果雷彬的系統中包含了2萬至3萬個有用專利(只佔整體不足1%),他認為已經有助對抗專利流氓。

電子前線基金會的「消除愚蠢專利」主席及律師Daniel Nazer則認為,計劃雖然有趣,但實際上可能沒有太大作用。他指專利局在檢視專利時會尋找現有技術,不過搜尋範圍比較狹窄(例如學術期刊),他們的工作則希望專利局能夠擴大搜尋範圍。

你也許會有興趣︰
令唱片公司每天「損失」1000萬美元的終極盜版機器
微軟控告Corel侵權 獲「本月最愚蠢專利獎」

不過雷彬提供的數據顯示,他的All Prior Art網站上線後三天,已經有兩名訪客來自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當被問到專利局會否利用該網來審批專利時,該局新聞秘書回應時僅指當局容許第三方提交跟檢查專利有關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