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傻好天真的民進黨:以為中方純粹施壓,不知兩岸戰場已全面進化

好傻好天真的民進黨:以為中方純粹施壓,不知兩岸戰場已全面進化
Photo Credit: 蔡英文 Tsai Ing-we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英文若有睿智,應該面對並承認九二共識演化至今的制度性障礙,在此基礎之上與中方協商改進,導引兩岸關係走向正常化。

文:徐維遠(不長不短的三年政治幕僚經驗,是一向不愛河蟹的巨蟹座)

近日從肯亞詐騙案、苦等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邀請函,到比利時鋼鐵會議中共要求我方代表退場,兩岸實質關係漸趨倒退,中方不顧馬政府仍在位,執意片面改變雙方8年來建構的穩定現況,顯見中方高層已有定見,可能不再對蔡英文的兩岸論述抱有任何期望。

值此,目前兩岸對弈的進度,早已超過中共以強硬作為進行「探敵」的壓力測試階段;反之,中共早將局面拉進到了確立新政府上任後的戰場範圍以及對抗目標之階段。令人憂心的是,民進黨上下仍顧盼自若,天真地將之視為中方進行純粹性施壓,不知戰場已全面進化。如此心態,即使民進黨全面執政,520後仍可能陷入兩岸泥淖,這並非新政府未提出取代九二共識的新論述以滿足中方需求,而是整個黨的作風仍停留於在野時的角色,未積極正視並適當管控及因應山雨欲來的兩岸新風險。

距離正式政權輪替僅剩一個月,意味新元首就職談話內容如火如荼勾勒中,但應僅限於文字呈現和脈絡調整,蔡兩岸政策的基調即使會稍微調整,幅度也不至於太大;也因為新政府人事布建進度稍有落後,倉促時間內更已無餘裕就兩岸立場做重大變革。且日前民進黨透過媒體暗示,內政、經濟、年金、能源、世代正義才是演說重點。因此,蔡可能回歸到去年赴華府智庫演講時的基礎,僅承認九二歷史會談精神,「冷處理」兩岸問題,屆時演說通篇不見「九二共識」四字,也幾成定局。

為何九二共識對蔡而言難以啟齒?回顧去年選前蔡英文對朱習會的評價及態度,大致可析論出為何承認九二共識將對蔡英文形同桎梏。朱立倫在朱習會上曾說,「希望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台灣能有更多的國際發展空間」當時蔡英文批評「對此感到很憂慮!」理由係擔心台灣在國際空間上,路越走越窄。

九二共識演化至今,為何成為非國民黨人在論及兩岸關係上避之唯恐不及的洪水猛獸,除了民意信任基礎極低的國民黨仍死抱不放,仍有三個主要深層因素:兩岸關係國共化、國共間對共識定義模糊不清,以及違反透明公開的民主要求。這三層障礙,對於民主漸趨深化的台灣社會來說愈顯格格不入,更不用說中方強力要求承載新民意的總統,在未消解上述矛盾前須對九二共識全盤接受,可能遭致台灣社會更強烈的反感。

九二共識自1992年,由當時海基海協兩會函電往返確立了共識內涵以後,已經歷超過二十餘載歲月,期間兩岸經歷過數次的領導階層與政權更替、經濟變革和全球化、國際及亞太區域局勢等挑戰,甚至兩岸民間社會對於身份認同的改變,上述種種變因,使兩岸關係在全球和國內政經變遷的交替作用下產生質變,進而使九二共識初始錨定兩岸定位的功能漸形生鏽腐化。

此外,民主制度滋養下的台灣人民對程序公開、透明公正的原則要求,本質上與九二共識生成的背景及過程更是相互扞格,即使是在共識之下創造兩岸和平穩定,但對於台灣人民來說,也會被質疑是否為特定條件交換下麻醉人心的政治鴉片。

「要求蔡承認九二共識,等於要求台灣社會放棄民主原則」,新政府正在傳達這項訊息給中國。但相反地,民進黨也必須扛起修正兩岸關係的責任,而非一再以去中國化、去孫中山化等可能觸及「文化台獨」的極端政治性活動,更不應該再以「只要批判」的在野黨心態處理兩岸問題,如此將單方面損耗台灣本可妥善握有的談判籌碼。

蔡英文若有睿智,應該面對並承認九二共識演化至今的制度性障礙,在此基礎之上與中方協商改進,導引兩岸關係走向正常化,或可在地動山搖之際為兩岸開拓一條明路。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孫珞軒